有的朋友在碰到外賓的時候就會說“You go first”,這句話同樣會使人感到不舒服———
◆中式英語
我經(jīng)常在國內(nèi)的一些商業(yè)場合的某一扇門上看到這樣的中英文并寫的牌子“賓客止步/Guest Stop”。這種寫法語法上雖然講得通,但是在英語國家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因為讓客人Stop,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說法,會令人家無法接受。通常的說法是“Staff Only”。
我們國內(nèi)的朋友之所以把賓客止步翻譯成Guest Stop 顯然是簡單套用了中文的詞句,而忽視了英文的表達習慣。單從字面上來講,把“賓客止步”翻譯成“Guest Stop”比把“好久不見”翻譯成“Long time no see”更符合語法。但是“Long time no see”卻能被英語世界接受,因為“Long time no see”只是與英語的傳統(tǒng)語法不符,但是沒有文化沖突。而“Guest Stop”卻不能被接受是因為文化上的沖突。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體被尊重,走與停是我的選擇憑什么聽你吆喝?你最多告訴人家:這個門是為員工設計的(表示不方便請您進來)。客人就明白了也不會進去了,如果你對人家喊停,就有點像吆喝牲口一樣顯得太過分了。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中國人在通過門口的時候,為了表示謙讓通常會說,“您先請”,或者“您先走”。有的朋友在碰到外賓的時候就會說“You go first”,這句話同樣會使人感到不舒服。因為和上面的例子一樣,用的都是祈使句,包含有指揮別人行動的意思。祈使句在英文當中也叫命令句。剛才說過,西方文化強調(diào)尊重個體,體現(xiàn)在語言方面就是盡量少用祈使句表示對人的尊重。那么“您先走”在英文中應該如何表達呢,正確的表達方式應該是“After you”,意思是我在您后面走。沒有用到祈使句,人家會覺得舒服多了。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會等您走過去我再走,但是走與不走是您自己的決定,我沒有任何對您指揮的意思”。
英美人的思維方式和我們相反,我們的詞語總是針對對方,英美人的用詞用語盡量不針對對方,而是針對自己。以上兩個例子都是這一類。在與外賓交往的過程中值得特別注意。
下面的例子不屬于中式英語,但是也值得注意:一次坐飛機,有兩個在外企工作的中國人見面打招呼,嚇得身邊的老外以為是碰到劫持飛機的了。原來這兩個在外企工作的中國人都有英文名字,其中有一個叫Jack。另外一個人跟他是在飛機上偶遇,大老遠就喊Hi! Jack。在英文當中有一個詞Hijack,意思是劫機。幸好周圍坐的絕大部分是中國人,大家對這個“劫機”都沒有什么反應。如果要是在歐美航線上,還不定會惹出什么亂子來呢。據(jù)說在歐美的機場和航班里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打招呼不能喊Hi,只能喊Hello。
學英語,我始終認為它不是一個語言問題,而是個文化問題,我們一定要學懂人家的文化,才能夠正確使用英語。中式英語如果是沒有造成文化沖突的尚可接受,如同Long time no see;如果造成了文化沖突,則一定要小心。像“Hi!Jack”這樣的英語,既不能說它是中式英語,也挑不出什么語法錯誤,但是它與環(huán)境文化產(chǎn)生了沖突,容易造成混亂或危險,也不能亂講。
◆中式英語
我經(jīng)常在國內(nèi)的一些商業(yè)場合的某一扇門上看到這樣的中英文并寫的牌子“賓客止步/Guest Stop”。這種寫法語法上雖然講得通,但是在英語國家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因為讓客人Stop,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說法,會令人家無法接受。通常的說法是“Staff Only”。
我們國內(nèi)的朋友之所以把賓客止步翻譯成Guest Stop 顯然是簡單套用了中文的詞句,而忽視了英文的表達習慣。單從字面上來講,把“賓客止步”翻譯成“Guest Stop”比把“好久不見”翻譯成“Long time no see”更符合語法。但是“Long time no see”卻能被英語世界接受,因為“Long time no see”只是與英語的傳統(tǒng)語法不符,但是沒有文化沖突。而“Guest Stop”卻不能被接受是因為文化上的沖突。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體被尊重,走與停是我的選擇憑什么聽你吆喝?你最多告訴人家:這個門是為員工設計的(表示不方便請您進來)。客人就明白了也不會進去了,如果你對人家喊停,就有點像吆喝牲口一樣顯得太過分了。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中國人在通過門口的時候,為了表示謙讓通常會說,“您先請”,或者“您先走”。有的朋友在碰到外賓的時候就會說“You go first”,這句話同樣會使人感到不舒服。因為和上面的例子一樣,用的都是祈使句,包含有指揮別人行動的意思。祈使句在英文當中也叫命令句。剛才說過,西方文化強調(diào)尊重個體,體現(xiàn)在語言方面就是盡量少用祈使句表示對人的尊重。那么“您先走”在英文中應該如何表達呢,正確的表達方式應該是“After you”,意思是我在您后面走。沒有用到祈使句,人家會覺得舒服多了。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會等您走過去我再走,但是走與不走是您自己的決定,我沒有任何對您指揮的意思”。
英美人的思維方式和我們相反,我們的詞語總是針對對方,英美人的用詞用語盡量不針對對方,而是針對自己。以上兩個例子都是這一類。在與外賓交往的過程中值得特別注意。
下面的例子不屬于中式英語,但是也值得注意:一次坐飛機,有兩個在外企工作的中國人見面打招呼,嚇得身邊的老外以為是碰到劫持飛機的了。原來這兩個在外企工作的中國人都有英文名字,其中有一個叫Jack。另外一個人跟他是在飛機上偶遇,大老遠就喊Hi! Jack。在英文當中有一個詞Hijack,意思是劫機。幸好周圍坐的絕大部分是中國人,大家對這個“劫機”都沒有什么反應。如果要是在歐美航線上,還不定會惹出什么亂子來呢。據(jù)說在歐美的機場和航班里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打招呼不能喊Hi,只能喊Hello。
學英語,我始終認為它不是一個語言問題,而是個文化問題,我們一定要學懂人家的文化,才能夠正確使用英語。中式英語如果是沒有造成文化沖突的尚可接受,如同Long time no see;如果造成了文化沖突,則一定要小心。像“Hi!Jack”這樣的英語,既不能說它是中式英語,也挑不出什么語法錯誤,但是它與環(huán)境文化產(chǎn)生了沖突,容易造成混亂或危險,也不能亂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