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表示,高校將設立13個崗位等級。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首次進行教師崗位等級評級。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校實施崗位設置管理既是事業(yè)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優(yōu)化配置人才資源,有利于完善競爭激勵機制,有利于促進人才隊伍建設。
國務院有關部門此前制定了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配套的事業(yè)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有關政策。根據(jù)部署,事業(yè)單位專業(yè)技術崗位設置13個等級,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分為一至四級崗位;副高級職務分為五至七級崗位;中級職務分為八至十級崗位;初級職務分為十一至十三級崗位。
教育部解釋說,與此相對應,高校教師職務仍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其中教授對應專業(yè)技術一至四級崗位、副教授對應專業(yè)技術五至七級崗位、講師對應專業(yè)技術八至十級崗位、助教對應專業(yè)技術十一至十三級崗位。
原先高校的教授只要職稱一樣,就享受一樣的待遇,且各類職稱基本上都是終身制。據(jù)了解,教授不僅將按成就評定不同的級別、享受不同待遇,學校還可在教師崗位中嘗試設置教學為主型崗位、教學科研型崗位和科研為主型崗位。
各高校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是: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校實施崗位設置管理既是事業(yè)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優(yōu)化配置人才資源,有利于完善競爭激勵機制,有利于促進人才隊伍建設。
國務院有關部門此前制定了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配套的事業(yè)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有關政策。根據(jù)部署,事業(yè)單位專業(yè)技術崗位設置13個等級,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分為一至四級崗位;副高級職務分為五至七級崗位;中級職務分為八至十級崗位;初級職務分為十一至十三級崗位。
教育部解釋說,與此相對應,高校教師職務仍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其中教授對應專業(yè)技術一至四級崗位、副教授對應專業(yè)技術五至七級崗位、講師對應專業(yè)技術八至十級崗位、助教對應專業(yè)技術十一至十三級崗位。
原先高校的教授只要職稱一樣,就享受一樣的待遇,且各類職稱基本上都是終身制。據(jù)了解,教授不僅將按成就評定不同的級別、享受不同待遇,學校還可在教師崗位中嘗試設置教學為主型崗位、教學科研型崗位和科研為主型崗位。
各高校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是: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