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掃墓志愿者活動方案(優(yōu)秀三篇)

字號:

    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方案嗎?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介紹的相關方案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掃墓志愿者活動方案篇一
    一、活動背景:
    學校教育不僅要發(fā)揮教師的教育作用,也要善于發(fā)揮家長的教育影響力。學校與家長的攜手教育一直被重視,但是攜手互動的形式比較單一,家長的能力、特長、智慧等潛力沒有充分發(fā)揮?!盎锇榻逃睂⒓议L、老師拓展為學生的大伙伴,給學生和家長伙伴開辟了交往的空間,讓家長帶著興趣愛好、特長本領走進校園,手把手指導學生學習、制作,教會學生分析、思考,讓每個學生獲得更多課外知識與技能。
    二、活動目標:
    1、增進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建立校園與家庭之間良好和諧的伙伴關系;
    2、為廣大家長提供一個參與校園管理、學習、活動的平臺,在廣大家長中形成支持教育、熱心公益事業(yè)的風尚,并為學生樹立行為楷模,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
    三、活動實施:
    (一)活動準備安排
    活動準備時間:(4月)
    1、各年級家長志愿者招募:
    利用家校路路通、發(fā)放告家長書向家長發(fā)布招募信息。
    根據(jù)信息回復內容補充講座菜單,統(tǒng)計、匯總家長志愿者名單。
    (招募的人數(shù)不限,每班至少3人)
    2、家長志愿者安排:
    和家長志愿者溝通,確定講座時間,填寫講座菜單安排表。
    具體活動安排情況將利用家校路路通或其他聯(lián)絡方式告知每個家長志愿者。
    3、活動物資準備:
    所需活動物資有工作牌、義工服、飲用水、相機。
    (相關物資參考網絡并購買)
    (二)活動階段安排
    活動時間:(5月、6月)
    年級安排:5月份——一、二、三年級
    6月份——四、五、六年級
    具體安排
    1、提前一天通知相應的家長志愿者按時到場。
    2、向家長義工發(fā)放工作牌、義工服,布置并配合活動任務。
    3、對活動現(xiàn)場進行拍照,當天活動結束后,回收活動物資。
    (三)活動后期安排
    活動時間:(6月10日——6月20日)
    1、檢查并登記家長義工服務時間。
    2、收集活動反饋意見和建議。
    3、做好活動總結及材料上交。
    掃墓志愿者活動方案篇二
    為了響應團中央的號召,將志愿者精神深入貫徹到青年學生群體中,以激勵與引導青年學生積極向上,樂于助人,為奔向小康生活,為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青春及力量。學生會在校、院團委的指導下,決定在全校倡導與發(fā)起青年志愿者活動。
    青年志愿者活動是雷鋒精神在當今時代條件下一種新的表現(xiàn)形式,它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主旨,它的精神內涵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是雷鋒精神的延伸與拓展。
    通過青年志愿者活動,弘揚雷鋒精神,激發(fā)青年學生關愛互助的熱情,并見之于日常的行為,在校園內形成互幫互助的熱潮,為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寬松、健康的環(huán)境。
    院團委牽頭,以學院、學生會、年級、班級為單位組織安排活動。
    主要方式為個人活動方式、班級活動方式、年級與學院活動方式三種。在活動中要把發(fā)揚“雷鋒精神”作為首要內容,同時結合活動方式進行確定。
    1、個人活動內容。以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為前提,以改善班級的學習環(huán)境為突破口,以幫助同學共同進步為服務目標,約束自己的行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與教育他人。要求每一個志愿者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克服不良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要確定一個良好的開端,如,從不亂扔廢棄物并撿起地上的紙屑開始,從講話用文明語言開始,從遵守交通法規(guī)開始,等等,也就是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求轟轟烈烈,但求扎實有效。
    2、班集體活動內容。以班風、學風建設為基準,以爭創(chuàng)先進集體為方向,使班集體形成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從抓本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入手,找準切入點,爭取采取一種方法,取得一項成果。如開展會公益活動,繼續(xù)開展“一助一”“多助一”活動。
    3、年級與學院活動內容。以建設、宣傳、服務、為總體思想,圍繞校內外的公益勞動等活動開展工作。
    1、宣傳發(fā)動階段。校團委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倡議書,并以廣播臺、文化長廊、各班黑板報為主要宣傳陣地,大力宣揚雷鋒精神,青年志愿者精神
    2、深入社區(qū)、福利院
    (1)為社區(qū)的學生進行各學科知識的講座。這是結合我們的專業(yè)和社區(qū)的需要所開設的服務。在活動中,我們不僅為社區(qū)的群眾進行一些簡單的各學科知識的講座,還幫助學生專門知識的輔導,為他們帶來方便。
    (2)板報、櫥窗等宣傳工作。為了豐富社區(qū)居民的生活,搞好各種宣傳工作,制造學習氛圍。每兩星期更換社區(qū)的櫥窗和板報的內容。
    (3)慰問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為了把尊師敬老服務推廣到社會,我們定期對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進行服務,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把溫暖送到他們身邊。
    (4)去福利院為兒童們送去我們的一份愛心、并幫助福利院做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衛(wèi)生、為孩子們義務講授知識。
    保證時間,保證地點,保證任務,要持之以恒。
    分單項活動表彰和學年總結表彰,單項表彰的獎項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學年總結表彰設班級稱號5人,年級稱號每年級10人,校級稱號15人。
    掃墓志愿者活動方案篇三
    自20xx年12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并在12月5日集中開展志愿活動。
    各院(系)團工委組織團員青年在12月5日前后集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緊扣群眾需求,拓展志愿服務內容,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服務群眾。
    根據(jù)共青團中央關于印發(fā)《關于推動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的意見》的通知,各院(系)團工委要堅持組織化推動與激發(fā)團員內在動力相結合,把志愿服務作為入團教育和團員日常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參與志愿服務作為團的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引導入團積極分子和團員逐步認同志愿服務理念,參與志愿服務實踐,積極主動注冊成為志愿者。
    1.圍繞扶弱濟困開展志愿服務。弘揚扶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tǒng)美德,把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作為服務重點,圍繞家政服務、文體活動、心理疏導、醫(yī)療保健、法律維權服務、科學普及等內容,開展鄰里守望、愛心“圓夢”等志愿服務,面向社區(qū)群眾廣泛征集具體實在、易于解決的“微心愿”,團組織或團員青年主動對接認領,力所能及地幫助群眾達成心愿。
    2.圍繞豐富精神文化建設開展志愿服務。針對社區(qū)群眾的實際需求,各院(系)團工委引導團員青年關注社區(qū)發(fā)展和變化,鼓勵團員青年以教育培訓、文藝演出、法律咨詢等形式表達對社區(qū)發(fā)展、社會事務的關心,不斷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整合已有的志愿服務、公益慈善項目,打造各社區(qū)獨有的“精神文化活動圈”,實現(xiàn)文化志愿服務規(guī)范化管理、常態(tài)化服務,同時,把弘揚志愿精神融入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全過程。
    3.圍繞提升社區(qū)治理功能開展志愿服務。各院(系)團工委倡導團員青年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專業(yè)知識和深入社區(qū)對社區(qū)范圍內公共事務所進行的'治理。協(xié)助推進系統(tǒng)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模式,建立社區(qū)黨團組織、居委會、志愿服務組織、團員青年“五位一體”組織體系,通過協(xié)商談判、協(xié)調互動、協(xié)同行動等對涉及社區(qū)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務進行協(xié)助管理,推動整合社區(qū)服務資源,提升社區(qū)服務群眾能力。
    各院(系)團工委要組織青年志愿者深入到社區(qū)、殘疾人康復中心、特殊教育學校等殘疾人群中,開展心理輔導、知識普及、愛心捐助等方面的活動;組織青年志愿者走進七彩小屋、社區(qū)、學校等服務陣地,針對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開展城市感受、愛心捐贈、課業(yè)輔導、情親陪伴等方面的活動。通過微心愿、愛心禮包、公益眾籌等形式,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志愿者的愛心和社會的溫暖。
    各院(系)團工委以“12.5 國際志愿者日”為主題,組織“田園使者”、“大學生村主任助理”等青年志愿者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科技支農、文藝下鄉(xiāng)、農村支教、扶貧幫困、義務勞動、政策宣講等形式開展志愿活動。
    各院(系)團工委應主動與青年志愿者進行座談交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考核管理,協(xié)調學院領導、教學部門及指導老師幫助學生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引導和鼓勵田園使者、大學生村主任助理帶動本班級及專業(yè)學生走出教室,深入農村和社區(qū),利用第二課堂參與到農村、社區(qū)的生產實踐管理。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院(系)團工委要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鞏固黨長期執(zhí)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團員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意義,精心組織,統(tǒng)籌協(xié)調,健全團員青年開展志愿服務相關制度。
    2.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各院(系)團工委要結合通知要求和各自實際,因地制宜,與社區(qū)、社工、社會組織積極合作,整合資源為他們搭建工作平臺和載體,進一步增強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促進各類志愿者組織相互交流與合作。
    3.擴大宣傳,營造氛圍。各院(系)團工委要充分發(fā)揮宣傳工作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強輿論宣傳引導,普及“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志愿服務理念,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特別要注意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集中宣傳報道,努力擴大活動的社會影響力。
    各院(系)團工委要切實重視該項活動,于12月1日前將《12.5國際志愿者日期間志愿服務活動信息報送表》上報至團委社會實踐部210辦公室。團委將對各團工委安排的志愿重點活動進行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