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甲公司為1999年發(fā)行A股的上市公司,該公司自發(fā)行A股起至2003年年末的主營業(yè)務收入累計金額為70000萬元,其中2003年度為30000萬元;自發(fā)行A股起至2003年年末累計實現(xiàn)的凈利潤為80000萬元,其中2001年度、2002年度和2003年度實現(xiàn)凈利潤分別為1000萬元、2000萬元、3000萬元(2003年度為調整前凈利潤);2003年度未進行利潤分配。
甲公司所得稅采用遞延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假定甲公司未來3年有足夠的應納稅所提額可以抵減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甲公司按應收款項期末余額的3‰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其他資產(chǎn)計提的減值準備均不得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實際發(fā)生的資產(chǎn)損失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除上述各項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甲公司2004年3月10日對外披露的2003年度會計報表附注中有關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情況的陳述如下:
“因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經(jīng)董事會決議,本公司從2003年起對固定資產(chǎn)按期末預計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金額計提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壞賬準備按賬齡分析法計提,但從2003年起改變了計提比例;從2003年起對無形資產(chǎn)按期末預計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金額計提無形資產(chǎn)減值準備。對上述會政策變更已采用追溯調整法,調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相關項目的期初數(shù);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的上年數(shù)欄,已按調整后的數(shù)字填列。長期股權投資期末計提減值準備的方法從按成本與每股賬面所有者權益孰低計提,改為按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提,并按會計估計變更進行了相應的會計處理?!?BR> 甲公司因上述會計政策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后的2003年年初留存收益為1800萬元。
甲公司與上述披露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相關的資料如下:
(1)甲公司2003年年初固定資產(chǎn)賬面原價為20000萬元,累計折舊為3000萬元;2003年度新建完成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chǎn)原價為5000萬元。2003年度計提的折舊為1250萬元,其中當年增加固定資產(chǎn)計提的折舊為250萬元。2003年年初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50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8150萬元,其中當年新建完成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可收回金額為4150萬元。假定2003年度固定資產(chǎn)計提的折舊均計入產(chǎn)品制造費用,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均未完工。
(2)甲公司從2001年起按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甲公司2003年應收款項年初、年末余額,以及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資料如下:
應收款項賬齡 變更前 變更后
年初金額(萬元) 計提比例 年末余額(萬元) 計提比例
1年以內(nèi) 1000 3% 5000 5%
1—2年 3000 7% 500 10%
2—3年 2000 10% 1500 40%
3年以上 2000 18% 4000 80%
合 計 8000 — 11000 —
(3)甲公司從2001年起,按照會計制度規(guī)定對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甲公司按成本與每股賬面所有者權益孰低計算應計提的減值準備。甲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為對乙公司投資,持有乙公司有表決權資本的10%.其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和可收回金額有關資料如下(金額單位:萬元):
項目 2001年年初數(shù) 2001年年末數(shù) 2002年年末數(shù) 2003年年末數(shù)
賬面余額 2000 2000 2000 2000
可收回金額 2100 1400 1000 800
乙公司2001年年初、2001年年末、2002年年末和2003年年末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合計分別為21000萬元、20000萬元、18000萬元和10000萬元。
甲公司所得稅采用遞延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假定甲公司未來3年有足夠的應納稅所提額可以抵減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甲公司按應收款項期末余額的3‰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其他資產(chǎn)計提的減值準備均不得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實際發(fā)生的資產(chǎn)損失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除上述各項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甲公司2004年3月10日對外披露的2003年度會計報表附注中有關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情況的陳述如下:
“因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經(jīng)董事會決議,本公司從2003年起對固定資產(chǎn)按期末預計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金額計提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壞賬準備按賬齡分析法計提,但從2003年起改變了計提比例;從2003年起對無形資產(chǎn)按期末預計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金額計提無形資產(chǎn)減值準備。對上述會政策變更已采用追溯調整法,調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相關項目的期初數(shù);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的上年數(shù)欄,已按調整后的數(shù)字填列。長期股權投資期末計提減值準備的方法從按成本與每股賬面所有者權益孰低計提,改為按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提,并按會計估計變更進行了相應的會計處理?!?BR> 甲公司因上述會計政策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后的2003年年初留存收益為1800萬元。
甲公司與上述披露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相關的資料如下:
(1)甲公司2003年年初固定資產(chǎn)賬面原價為20000萬元,累計折舊為3000萬元;2003年度新建完成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chǎn)原價為5000萬元。2003年度計提的折舊為1250萬元,其中當年增加固定資產(chǎn)計提的折舊為250萬元。2003年年初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50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8150萬元,其中當年新建完成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可收回金額為4150萬元。假定2003年度固定資產(chǎn)計提的折舊均計入產(chǎn)品制造費用,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均未完工。
(2)甲公司從2001年起按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甲公司2003年應收款項年初、年末余額,以及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資料如下:
應收款項賬齡 變更前 變更后
年初金額(萬元) 計提比例 年末余額(萬元) 計提比例
1年以內(nèi) 1000 3% 5000 5%
1—2年 3000 7% 500 10%
2—3年 2000 10% 1500 40%
3年以上 2000 18% 4000 80%
合 計 8000 — 11000 —
(3)甲公司從2001年起,按照會計制度規(guī)定對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甲公司按成本與每股賬面所有者權益孰低計算應計提的減值準備。甲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為對乙公司投資,持有乙公司有表決權資本的10%.其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和可收回金額有關資料如下(金額單位:萬元):
項目 2001年年初數(shù) 2001年年末數(shù) 2002年年末數(shù) 2003年年末數(shù)
賬面余額 2000 2000 2000 2000
可收回金額 2100 1400 1000 800
乙公司2001年年初、2001年年末、2002年年末和2003年年末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合計分別為21000萬元、20000萬元、18000萬元和10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