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 北川申龍來了”

字號:

1988年3月出生,羌族。于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中學就讀高中,他是學校高三3班的生活委員。“5·12大地震”發(fā)生時,申龍正和全班同學上課,剛從倒塌的教學樓逃出的申龍和同學們自發(fā)組成了救援隊,就地對北川縣中學的受災師生展開救援。申龍說,自己的成績在全年級排在前50,進入北大學習還有一定壓力。
    昨日,50名在“5·12大地震”中有出色表現(xiàn)的“英雄少年”先后參觀了人民大會堂、故宮、鳥巢、水立方等地點。在這群來自四川災區(qū)的“英雄少年”中,身高超過1米8的申龍很顯眼。他沒有表現(xiàn)得如其他孩子那般興奮,沉默良久,他小聲地說:“北京比我想象中要美?!?BR>    救人脫險
    “要換你,你能不救嗎?”
    新京報:我曾參加過北川中學高三年級的復課儀式,很多同學都哭了。
    申龍:是的,其實北川的高三學生在地震中,沒有遇難者,但很多高一、高二年級的同學和初中學生,都被埋在下面了,再沒能爬出來。
    新京報:你們是怎么脫險的?
    申龍:當時我們在5樓上生物課,以前北川也常有輕微的震感,同學們都已不在意,那天地震時,一個同學還說,“震一下就沒事了?!薄皼]事”倆字還沒說完,他就被顛到門后去了。我們所在的5樓,直接變成了3樓,1、2層塌陷了。我們跑到操場上,全班同學都在,只有一兩人受了傷。
    新京報:聽說你還成了救人英雄。
    申龍:是我們,不是我。而且,我也不是英雄。要換你,你能不救嗎?我們旁邊的另一棟5層樓全塌了,我看見很多條手臂在掙扎。
    新京報;怎么救的?救了多少人?
    申龍:當時老師不在身邊,我們就自己組成了學生救援隊。我班共64人,男生就47人。我們就徒手挖,搬石頭,救出了20多個同學,真有一種玩命的感覺,多救出一個,我們就多一股勁,每救出一人,我們就狂喊。從2點多一直救到晚上11點多,后大家都癱在廢墟旁,動不了了。
    新京報:后來北川缺衣少食,你們怎么度過的?
    申龍:當時肯定不能留在北川了,我們要找救援點,5月13日,拉學生們的車沒有了,我和班長王佳明決定,徒步帶同學們出北川求援,這你可以向王佳明了解,他比我做得好。
    保送北大
    “北大,北川的申龍來了”
    新京報:你是什么時候知道你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的?
    申龍:前天去電視臺錄節(jié)目,當北京大學的校長把通知書遞在我手上時,我才知道。
    新京報:當時你有什么反應,心里什么感覺?
    申龍:意外,相當意外,我曾問過自己,被保送的為什么是我?然后是激動和高興,但隨后我就告訴自己要冷靜。
    新京報:沒有目視前方,是在想著什么事嗎?
    申龍:可能也是緊張吧,冷靜下來后,會感覺有壓力。
    新京報:在北大讀書的壓力嗎?
    申龍:嗯,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機遇。重要的是,我讀北大,不是代表我個人,而是代表家鄉(xiāng)北川,代表四川。
    新京報:如果沒被保送,你認為北大對你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嗎?
    申龍:沒什么是遙不可及的,除非目標是火星。
    新京報:為你即將到來的北大之旅做個展望吧。
    申龍:地震我們都走過來了,沒什么比這更加傷痛,我感覺自己的骨頭變得硬了,北大,北川的申龍來了。(記者:李天宇 實習生 藍筠 郝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