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北大校園里,陣陣晚風吹過,考研的種種艱辛浮現(xiàn)在眼前。我為光華金融奮斗業(yè)已兩年,第一年因?qū)I(yè)課差22分與其失之交臂,而第二年專業(yè)課大改革,那種壓力一般人不得而知,幸好,數(shù)學的滿分對我這個在考研路上拼搏者算是一種慰藉 .首先談一下我數(shù)學的復習過程:我數(shù)學基礎較好,中學時代就獲過一些獎項,進入中央財經(jīng)大學后,對數(shù)學一直沒有放松。大一時候我就拿陳文燈老師的輔導書作為平時學習的參考書。每次上課都認真做筆記 ,再復習。
我是大三下半學期準備考研的,像很多同學一樣,我報了陳文燈的輔導班(春季),我上課認真做筆記,下課認真消化,把基本東西吃透。之后,我把精力放在英語和專業(yè)課上,除了平時不時地做一些習題,但直到十月中旬,才又開始把數(shù)學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十月中旬了,我們班的同學已經(jīng)開始做模擬題了,而我連《復習指南》卻遠沒有看過,我急了,買了一本《復習指南》,每天狂看。我定下的目標是每天完成10頁,后來花了一個多月完成。之后,我又把精力放在做模擬題上,做了一本模擬題,在做題的同時,哪兒知識點不全,就查《復習指南》和筆記,到會為止。
我是花了很多心思在數(shù)學上,總結(jié)我走的路:第一輪,上陳文燈的輔導班配合《復習指南》,因為這上面有很多方法和思維慣性;第二輪,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的書,方法是,把它看成習題上(而高教的書的體系也確實是這樣),用《復習指南》和上課的方法解;第三輪,做模擬題并把前面兩本書的內(nèi)容反復復習,如果基礎不好的,在第一輪前必須復習課本。
我有一個自己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首先看前面整章的定義、定理,把它整理成一個自己容易記憶的體系,真正把這個體系理解透,然后用這個體系來做后面的題,在做題過程中再對這個體系進行修正。如果有一些不會做,那必然是思維慣性中少了這一條,也就是說看到某某,少想到一個解題思路,就把這個思維慣性加到這個體系中,完整它,后,腦子里應形成一個體系,該章有哪些概念,一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答:1、……;2、……;3、……;4、……這是把書讀薄的過程,另外看到這個體系,腦子應想到有什么典型題,這是把書讀厚的過程。
另外,我喜歡"看"書,而不太"做"書,這是一個缺點,因為手感可能不太好,但有利于宏觀地把握問題,不至于鉆牛角尖,我想在初級階段可能這是一個好習慣,到一定時候,就應該動手做題了。
我覺得有幾個誤區(qū),總結(jié)給是不是師弟、師妹做參考:①題海戰(zhàn)術(shù)。數(shù)學是一門科學,它有嚴密的體系,解題方法也是一個體系,應該把這個體系形成于腦中,遇到題根據(jù)腦中的信息搜索解題方法。打個比喻,像計算機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是輸入信息,腦中的體系是數(shù)據(jù)庫,輸入信息后,找到相應的記錄就輸出,這就是解答,而這個數(shù)據(jù)庫,就是我們需要學習而建立的。做數(shù)學題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通過做題,熟練解題方法。
②上完輔導班就萬事大吉。上輔導班只是教給你一種方法,或是說你體系的一個參考,而把這個體系映入腦中消化,成為自己的體系,并練習,這都靠你自己。如果上完輔導班后不做練習,頭腦中建立的體系是不牢固的。
不知不覺,寫了很多,這算是我對在考研路上后來者的一種慰藉吧。記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而這種苦,這種勞,應該看成是一種快樂。因為考研就是為了在研究生階段學習更多的知識,而如果認為學習上的苦、勞是痛苦的話,我們又何必追求這種痛苦呢?正因為我們渴望學習知識,因此我們才要考研,而考研的本身也是學習知識,因此考研的本身也是我們所追求的,也是一種快樂。在我們痛苦時,彷徨時,何不用這來慰藉自己、鼓勵自己。
我是大三下半學期準備考研的,像很多同學一樣,我報了陳文燈的輔導班(春季),我上課認真做筆記,下課認真消化,把基本東西吃透。之后,我把精力放在英語和專業(yè)課上,除了平時不時地做一些習題,但直到十月中旬,才又開始把數(shù)學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十月中旬了,我們班的同學已經(jīng)開始做模擬題了,而我連《復習指南》卻遠沒有看過,我急了,買了一本《復習指南》,每天狂看。我定下的目標是每天完成10頁,后來花了一個多月完成。之后,我又把精力放在做模擬題上,做了一本模擬題,在做題的同時,哪兒知識點不全,就查《復習指南》和筆記,到會為止。
我是花了很多心思在數(shù)學上,總結(jié)我走的路:第一輪,上陳文燈的輔導班配合《復習指南》,因為這上面有很多方法和思維慣性;第二輪,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的書,方法是,把它看成習題上(而高教的書的體系也確實是這樣),用《復習指南》和上課的方法解;第三輪,做模擬題并把前面兩本書的內(nèi)容反復復習,如果基礎不好的,在第一輪前必須復習課本。
我有一個自己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首先看前面整章的定義、定理,把它整理成一個自己容易記憶的體系,真正把這個體系理解透,然后用這個體系來做后面的題,在做題過程中再對這個體系進行修正。如果有一些不會做,那必然是思維慣性中少了這一條,也就是說看到某某,少想到一個解題思路,就把這個思維慣性加到這個體系中,完整它,后,腦子里應形成一個體系,該章有哪些概念,一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答:1、……;2、……;3、……;4、……這是把書讀薄的過程,另外看到這個體系,腦子應想到有什么典型題,這是把書讀厚的過程。
另外,我喜歡"看"書,而不太"做"書,這是一個缺點,因為手感可能不太好,但有利于宏觀地把握問題,不至于鉆牛角尖,我想在初級階段可能這是一個好習慣,到一定時候,就應該動手做題了。
我覺得有幾個誤區(qū),總結(jié)給是不是師弟、師妹做參考:①題海戰(zhàn)術(shù)。數(shù)學是一門科學,它有嚴密的體系,解題方法也是一個體系,應該把這個體系形成于腦中,遇到題根據(jù)腦中的信息搜索解題方法。打個比喻,像計算機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是輸入信息,腦中的體系是數(shù)據(jù)庫,輸入信息后,找到相應的記錄就輸出,這就是解答,而這個數(shù)據(jù)庫,就是我們需要學習而建立的。做數(shù)學題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通過做題,熟練解題方法。
②上完輔導班就萬事大吉。上輔導班只是教給你一種方法,或是說你體系的一個參考,而把這個體系映入腦中消化,成為自己的體系,并練習,這都靠你自己。如果上完輔導班后不做練習,頭腦中建立的體系是不牢固的。
不知不覺,寫了很多,這算是我對在考研路上后來者的一種慰藉吧。記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而這種苦,這種勞,應該看成是一種快樂。因為考研就是為了在研究生階段學習更多的知識,而如果認為學習上的苦、勞是痛苦的話,我們又何必追求這種痛苦呢?正因為我們渴望學習知識,因此我們才要考研,而考研的本身也是學習知識,因此考研的本身也是我們所追求的,也是一種快樂。在我們痛苦時,彷徨時,何不用這來慰藉自己、鼓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