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之高級財務會計財務公式相對價值法

字號:

相對價值法
    (一)相對價值模型的原理
    相對價值模型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股權市價為基礎的模型,包括股權市價/凈利、股權市價/凈資產、股權市價/銷售額等比率模型。
     另一類是以企業(yè)實體價值為基礎的模型,包括實體價值/息前稅后營業(yè)利潤、實體價值/實體現(xiàn)金流量、實體價值/投資資本、實體價值/銷售額。下面介紹三種常用的股權市價比率模型。
    1、市價/凈利比率模型
    (1)基本模型
    市盈率=市價/凈利=每股市價/每股凈利
    目標企業(yè)每股價值=可比企業(yè)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yè)的每股凈利
    (2)模型原理
    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企業(yè)的股權價值為
     股權價值=
     本期市盈率=
     內在市盈率=
    從上式可以看出,市盈率的驅動因素是企業(yè)的增長潛力、股利支付率和風險(股權資本成本)。
    (3)模型的適用性
     市盈率模型最適合連續(xù)盈利,并且β值接近于1的企業(yè)。
     如果收益是負債,市盈率就失去了意義。
    2、市價/凈資產比率模型
    (1)基本模型
     市凈率=市價/凈資產
     股權價值=可比企業(yè)平均市凈率×目標企業(yè)凈資產
    (2)市凈率的驅動因素
     本期市凈率=
    驅動市凈率的因素有權益報酬率、股利支付率、增長率和風險。其中權益報酬率是關鍵因素。
    (3)模型的適用性
    主要適用于需要擁有大量資產、凈資產為正值的企業(yè)。
    企業(yè)的凈資產是負值時,市凈率沒有意義,無法用于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