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法條」
第三十七條 在合同有效期內(nèi),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的,被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有權(quán)要求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
被保險人未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通知義務的,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而發(fā)生的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相關(guān)法條」 本法第36條第3款、第38條。
「意思分解」
1危險程度增加時,被保險人有通知義務,保險人有兩個權(quán)利(第1款):
(1)要求增加保費;
(2)解除合同。
2被保險人未履行通知義務的,保險人免責(第2款)。但免責范圍限于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而發(fā)生的保險事故。
3投保人、被保險人負保障安全責任(第36條第3款)。否則,保險人的權(quán)利與第37條第1款同。
4與第37條相對應,危險程度或保險價值減少時,應降低保費(第38條)。
「重點法條」
第四十條 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險人約定并在合同中載明,也可以按照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確定。
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的部分無效。
保險金額低于保險價值的,除合同另有約定外,保險人按照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一條 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當將重復保險的有關(guān)情況通知保險人。
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各保險人的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
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重復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向二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
「意思分解」
以上兩個條文是司法考試傳統(tǒng)的難點和重點。
1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之關(guān)系:前者高于后者的部分無效;低于后者的,依比例確定賠償額。
2第41條第2款、第40條第2、3款規(guī)定同樣適用于重復保險,以防被保險人獲得超額賠償。
3重復保險中,保險人的賠償責任確定:按各自保險金額與保險總額的比例承擔,但允許合同另有約定。
「不要混淆」
區(qū)別重復保險與再保險(第30條)。
「重點法條」
第四十二條 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有責任盡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減少損失。
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被保險人為防止或者減少保險標的的損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由保險人承擔;保險人所承擔的數(shù)額在保險標的損失賠償金額以外另行計算,不超過保險金額的數(shù)額。
「相關(guān)法條」 《合同法》第119條。
「意思分解」
1了解被保險人的減輕損失義務(附隨義務,見《合同法》第119條)。
2重點掌握第2款:
(1)為減輕損失支付的費用由保險人負擔;
(2)該費用數(shù)額在賠償額以外另行計算;
(3)該費用數(shù)額不得超過保險人承擔賠付責任的限額。
「不要混淆」
本條最后一句話“不超過保險金額的數(shù)額”,是指“為減輕損失擴大而支付的費用”而言的,而非指“該費用加賠付額”。
「重點法條」
第四十三條 保險標的發(fā)生部分損失的,在保險人賠償后三十日內(nèi),投保人可以終止合同;除合同約定不得終止合同的以外,保險人也可以終止合同。保險人終止合同的,應當提前十五日通知投保人,并將保險標的未受損失部分的保險費,扣除自保險責任開始之日起至終止合同之日止期間的應收部分后,退還投保人。
「意思分解」
本條規(guī)定了保險事故發(fā)生后,雙方終止合同的權(quán)利。須注意與合同解除不同,此時保險人也可終止合同,除非合同另有約定。
「重點法條」
第四十四條 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已支付了全部保險金額,并且保險金額相等于保險價值的,受損保險標的的全部權(quán)利歸于保險人;保險金額低于保險價值的,保險人按照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比例取得受損保險標的的部分權(quán)利。
第四十五條 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nèi)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shù)臋?quán)利。
前款規(guī)定的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被保險人已經(jīng)從第三者取得損害賠償?shù)?,保險人賠償保險金時,可以相應扣減被保險人從第三者已取得的賠償金額。
保險人依照第一款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quán)利,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取得賠償?shù)牟糠窒虻谌哒埱筚r償?shù)臋?quán)利。
第四十七條 除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故意造成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保險事故以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quán)利。
「相關(guān)法條」 本法第46、68條。
「意思分解」
以上5個條文是迄今為止考試頻率的法條。的確,有關(guān)保險賠償代位權(quán)的規(guī)定實在太重要了?! —?BR> 1保險人支付保險金額后,即獲得被保險人所讓渡的相應的保險標的權(quán)利(第44條)。
2保險事故因第三人損害行為而發(fā)生的,被保險人不能獲得雙重賠償,而只能在向第三人請求損害賠償與向保險人請求賠付之間擇一行使(第45條第2、3款),請注意與人身保險合同的區(qū)別(第68條)。
3在前種情形下,一旦保險人履行了賠付義務,即獲得了向第三人請求賠償?shù)拇粰?quán)(第45條第1款)。
4代位求償權(quán)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獲賠償部分的賠償請求權(quán)。
5正由于保險人享有保險代位請求權(quán),故有第46條之保障性規(guī)定。
6特別注意第47條的兩層意思:
(1)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組成人員故意損害行為造成保險事故發(fā)生的,保險人對以上成員(人員)仍有代位求償權(quán)。
(2)以上成員(人員)其他行為造成的保險事故,保險人對其無代位求償權(quán),從而構(gòu)成對第45條之但書規(guī)定。
「不要混淆」
再次提醒讀者注意第47條的兩種情形。
第三十七條 在合同有效期內(nèi),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的,被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有權(quán)要求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
被保險人未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通知義務的,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而發(fā)生的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相關(guān)法條」 本法第36條第3款、第38條。
「意思分解」
1危險程度增加時,被保險人有通知義務,保險人有兩個權(quán)利(第1款):
(1)要求增加保費;
(2)解除合同。
2被保險人未履行通知義務的,保險人免責(第2款)。但免責范圍限于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而發(fā)生的保險事故。
3投保人、被保險人負保障安全責任(第36條第3款)。否則,保險人的權(quán)利與第37條第1款同。
4與第37條相對應,危險程度或保險價值減少時,應降低保費(第38條)。
「重點法條」
第四十條 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險人約定并在合同中載明,也可以按照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確定。
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的部分無效。
保險金額低于保險價值的,除合同另有約定外,保險人按照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一條 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當將重復保險的有關(guān)情況通知保險人。
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各保險人的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
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重復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向二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
「意思分解」
以上兩個條文是司法考試傳統(tǒng)的難點和重點。
1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之關(guān)系:前者高于后者的部分無效;低于后者的,依比例確定賠償額。
2第41條第2款、第40條第2、3款規(guī)定同樣適用于重復保險,以防被保險人獲得超額賠償。
3重復保險中,保險人的賠償責任確定:按各自保險金額與保險總額的比例承擔,但允許合同另有約定。
「不要混淆」
區(qū)別重復保險與再保險(第30條)。
「重點法條」
第四十二條 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有責任盡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減少損失。
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被保險人為防止或者減少保險標的的損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由保險人承擔;保險人所承擔的數(shù)額在保險標的損失賠償金額以外另行計算,不超過保險金額的數(shù)額。
「相關(guān)法條」 《合同法》第119條。
「意思分解」
1了解被保險人的減輕損失義務(附隨義務,見《合同法》第119條)。
2重點掌握第2款:
(1)為減輕損失支付的費用由保險人負擔;
(2)該費用數(shù)額在賠償額以外另行計算;
(3)該費用數(shù)額不得超過保險人承擔賠付責任的限額。
「不要混淆」
本條最后一句話“不超過保險金額的數(shù)額”,是指“為減輕損失擴大而支付的費用”而言的,而非指“該費用加賠付額”。
「重點法條」
第四十三條 保險標的發(fā)生部分損失的,在保險人賠償后三十日內(nèi),投保人可以終止合同;除合同約定不得終止合同的以外,保險人也可以終止合同。保險人終止合同的,應當提前十五日通知投保人,并將保險標的未受損失部分的保險費,扣除自保險責任開始之日起至終止合同之日止期間的應收部分后,退還投保人。
「意思分解」
本條規(guī)定了保險事故發(fā)生后,雙方終止合同的權(quán)利。須注意與合同解除不同,此時保險人也可終止合同,除非合同另有約定。
「重點法條」
第四十四條 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已支付了全部保險金額,并且保險金額相等于保險價值的,受損保險標的的全部權(quán)利歸于保險人;保險金額低于保險價值的,保險人按照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比例取得受損保險標的的部分權(quán)利。
第四十五條 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nèi)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shù)臋?quán)利。
前款規(guī)定的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被保險人已經(jīng)從第三者取得損害賠償?shù)?,保險人賠償保險金時,可以相應扣減被保險人從第三者已取得的賠償金額。
保險人依照第一款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quán)利,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取得賠償?shù)牟糠窒虻谌哒埱筚r償?shù)臋?quán)利。
第四十七條 除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故意造成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保險事故以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quán)利。
「相關(guān)法條」 本法第46、68條。
「意思分解」
以上5個條文是迄今為止考試頻率的法條。的確,有關(guān)保險賠償代位權(quán)的規(guī)定實在太重要了?! —?BR> 1保險人支付保險金額后,即獲得被保險人所讓渡的相應的保險標的權(quán)利(第44條)。
2保險事故因第三人損害行為而發(fā)生的,被保險人不能獲得雙重賠償,而只能在向第三人請求損害賠償與向保險人請求賠付之間擇一行使(第45條第2、3款),請注意與人身保險合同的區(qū)別(第68條)。
3在前種情形下,一旦保險人履行了賠付義務,即獲得了向第三人請求賠償?shù)拇粰?quán)(第45條第1款)。
4代位求償權(quán)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獲賠償部分的賠償請求權(quán)。
5正由于保險人享有保險代位請求權(quán),故有第46條之保障性規(guī)定。
6特別注意第47條的兩層意思:
(1)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組成人員故意損害行為造成保險事故發(fā)生的,保險人對以上成員(人員)仍有代位求償權(quán)。
(2)以上成員(人員)其他行為造成的保險事故,保險人對其無代位求償權(quán),從而構(gòu)成對第45條之但書規(guī)定。
「不要混淆」
再次提醒讀者注意第47條的兩種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