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享受移民法國優(yōu)惠政策? 華報刊文引人思考

字號:

法國自薩科奇總統(tǒng)執(zhí)政以來,移民政策承繼其擔任內政部長時的一貫精神,確定了緊縮家庭團聚移民,擴大經濟移民比例,大力吸納人才,堅決打擊偷渡并堅持定額遷送非法者出境等方針。法國《歐洲時報》今日刊文表示,究竟應當怎樣看待目前的改革?根據媒體報導及政府法令,值得人們認真的思考。
    文章引述薩科奇在2007年7月9日給奧爾特弗的任命任務書中特別強調說:“關于接納移民,必須考慮法國的接待能力和維持社會平衡的原則。請您在工作中重申,并確保在法國接納或不接納誰的問題上,唯有法國自己擁有決定權。”
    文章指出,十分明顯,法國從此將首先考慮本國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結束一段時期里從政治斗爭目的著眼,或是以人道精神為主導思想來接納移民的政策。觀察家評論,法國已轉向美國、加拿大和和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仿效它們國內貫徹的有控制、有選擇性的經濟移民方針。為此,政府還確定了一系列明確的定額指標。
    文章說,薩科奇對移民政策作出的另一方向性指示是要求移民部長“將配額原則貫徹到底”,以各項配額作為檢驗標準,來控制移民工作。目前已確定的例如有,每年必須驅逐25000名非法移民出境、盡快將經濟移民比例從目前的7%提升到50%,等等。為此,奧爾特弗部長于1月7日委任了彼埃爾·瑪佐擔任有12個成員組成的“研究配額委員會”主席,要求委員會在議會已通過的法案基礎上,按職業(yè)類、家庭類和學生類分配法國每年接收移民的數量,落實各移民來源地區(qū)、國家、職業(yè)種類可以獲得的具體配額數量。據媒體報導,瑪佐領命后,已決定去一個執(zhí)行配額制的歐洲國家取經,去到法國移民主要來源地非洲南部一個國家進行調查,它還打算召開專家會議、聽取民間維權協(xié)會人士反應,今年5月底向政府作出匯報。
    文章表示,簡而言之,法國現政府的立場十分明顯,絕對不全面大赦,但也不想閉關鎖國,實際上這也是做不到的,因此選擇了唯我所需盡我所能的“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和“特例處理”的道路。
    有關人士指出,法國這一移民政策凸顯的是實用理念,希望以有條件選擇性接納技術移民“取他山之石”,提高本國在國際全球化中的競爭力。根據政府確定的配額,對外國人開放的職業(yè)分為兩類,來自歐盟成員國的公民可以從事150種職業(yè),主要對象是東歐國家勞工,對其專業(yè)資格的要求相對于非歐盟成員國公民低得多,其中包括廚師、服務生、水泥工、清潔工等,大約有140萬個空缺崗位。非歐盟成員國公民申請人可從事的職業(yè)只有30種,專業(yè)資格要求極高,分布于例如商界、電子電力業(yè)、信息、銀行保險、材料業(yè)、機械金屬處理、規(guī)范檢測……等12個行業(yè),大約有15萬個工作崗位需要人,但僅有建筑工程、建筑工地、建筑施工、財會、電腦和金融6個行業(yè)屬于全國范圍。這是2006年法國就業(yè)局(ANPE)就國內勞務市場需要統(tǒng)計出來的結果。
    文章指出,由此可見,奧爾特弗已將吸納人才的新精神與本國需要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從批準無證外籍技工轉身份的條件來看(被聘者須出示當地住房證明、與雇主簽訂的工作合同等證件,雇主同意向國家移民局支付一筆費用并事先向全國職業(yè)介紹所(ANPE)申報,做招工申請),法國政府目前主要考慮的是解決已在當地生活和有工作的近40萬無證者問題,并不打算敞開大門吸收更多外來人。
    文章特別提到,至于“中餐館能否直接從中國聘請中餐廚師?”這一問題,奧爾特弗重申了政府規(guī)定的章程,也就是說,招聘人和應聘人必須事先履行相關手續(xù),應聘人方有獲得居留證的可能性。如果在法國是非法居留,一經查獲,將照章辦事實行遣返。
    文章指出,世界上現在基本沒有國家在接待移民問題上采取以地區(qū)、國家、人種作為定量選擇標準的政策。美國也于1965年放棄了這一做法。法國曾多年因這一議題展開過辯論:1982年和1999年憲法委員會駁回以性別為準,進行選擇的想法;2006年薩科奇擔任內政部長時提出配額,最后被迫放棄。本次,總統(tǒng)執(zhí)意強調要以“配額原則”指導移民工作,在政界、司法和學術界人士中引起許多爭議和指責。其中最根本的一點是,它與法國憲法精神和世界人權宣言的精神相悖。上述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國籍或是其他身份有所區(qū)別。人們還擔心,這一做法會助長歧視和構成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
    文章引述《解放報》上月底一篇社論在分析政府這一重要決策時指出,且不論它在道義上是否站得住腳,實際上,只考慮經濟效益,不在解決這些經濟移民生活和家庭問題上訂出相應政策,執(zhí)行中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再說,法國在過去數十年內以家庭團聚方式接納進來的移民,已在法國定居,大部分人以這種那種方式都在工作。與其以每年定額遣送出境對待他們,造成社會空氣緊張,矛盾不斷,不如幫助他們盡快融入。西班牙卡塔盧西亞地區(qū)以攻克語言難關幫助移民,取得了成績。移民問題專家認為將兩類人對立起來不是明智的做法。
    文章說,至于歡迎高技能人才的選擇性移民政策,應該說法國早在十幾年前已開始執(zhí)行,據有關統(tǒng)計數字顯示,1995年至2005年10年間,在法國有工作的外國移民里,有35%的人持有高等學歷,而法國本土人持有高等學歷者比例只有17%。與其他國家相比,法國的移民政策相當刻板,因而吸引力比不過英美國家。目前來法的高技能人才可獲得3年延長一次的特殊居留權,對學生群體的規(guī)定也有所松動。但是,其他西方國家也都在搶人才,例如英國又比法國快了一步:凡申請去英國工作的人才只需要達到表格上規(guī)定的計數點(point),根本不需要事先與接待地簽有合同。法國的市場活力不夠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文章最后表示,看來,薩科奇要想成功推行新移民政策,除去在細枝末節(jié)上要想周到,更重要的是將法國全社會調動起來,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