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四考前沖刺—聽力講座(1)

字號:

I. 簡介:
    1. 教學大綱要求:
    根據《高等院校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大綱》對聽力理解部分的要求:能聽懂英語國家人士關于日常生活﹑社會生活的講演或交談, 聽懂難度與TOEFL中Minitalk等相同的材料,及以BBC和VOA為主的國際新聞節(jié)目的內容,并就以上材料進行推理﹑分析。
    2. 考試大綱要求:
    根據1997年出版的《高等院校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英語考試大綱》(修訂本),聽力理解部分共包含三個部分:單人陳述﹑兩人對話﹑新聞廣播。所選材料可以是描述性﹑解釋性或說明性的,反映日常生活的句子﹑對話,及一般性的新聞報道和短評等,題材涉及社會﹑文化﹑經濟﹑科學﹑藝術﹑人文等等。其中出現的語法難度不超出大綱的相關規(guī)定,詞匯原則上不超過大綱對四級的詞匯要求,但BBC和VOA中有個別新聞報道的用語或生詞,要求考生能根據上下文猜測。背景知識應在考生掌握或理解的常識之內,不會出現超出原文專門測試背景知識或智力的題目。
    聽力理解部分為客觀測試題型,共25道題目,要求考生從所提供的四個選擇項中選擇一個答案,每題僅限選擇一個答案,多選無效,答錯不倒扣分。
    聽力理解材料的錄音由來自英美國家的專家錄制,有英式也有美式英語,但不帶明顯的地方口音。錄音的語速為120詞/每分鐘,只念一遍,在每個問句后留有約10秒的間隙,供考生回答問題。考試時間長度共20分鐘,原始積分為25分,在總分中所占比重為15%。
    II. 建議:
    聽力雖然屬于接受性技能,但聽力理解部分的考試實際上是對考生進行聽﹑讀﹑理解和記憶能力的綜合性測試。它要求考生在聽懂語言材料后,運用語言知識,如語音語調﹑語義﹑句法, 以及調動非語言知識,如文化背景﹑常識, 推測并判斷出合乎原文的正確答案。但是由于聽力內容瞬間即逝的特點, 還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記憶能力。 因此,聽力考試對非英語國家的學生來說, 一直是個頗具挑戰(zhàn)的項目。 那么如何提高考生的成績呢? 那就要考生從聽力測試所涉及的幾個方面有的放矢地提早做些準備。
    1. 語言知識方面:
    (1)語音語調:只有掌握標準的讀音,熟悉連讀﹑重讀﹑弱讀﹑爆破﹑同化的英語發(fā)音特點,考生才能不受答案項中的語音干擾;了解美式與英式發(fā)音的異同,才能正確理解所聽內容。除了具有一般的語調知識外,還要特別注意口語中語調的的表意功能:因為同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表達的是說話者也許完全相反的情緒和態(tài)度,如:陳述句通常用降調表示肯定,而有時用升調,表達的就不是肯定語氣,而是相反,即不肯定﹑疑惑﹑驚奇等;通常情況下用升調的一般疑問句,如果用降調,更多的是表示肯定而非疑問。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才能更快更準確地理解原文;只有長期堅持不懈地進行大量的泛聽,接觸各種不同題材﹑不同語音語調的聽音材料,才能為此做好準備。
    (2)詞匯:單詞是構成一切語言的基礎。我們強調的不是脫離大綱的難詞﹑偏詞,而是對大綱內的詞匯的熟練程度。在此基礎上積累詞組﹑習慣用語﹑成語﹑同義詞﹑近義詞及諺語等方面的知識。如:在問題中經常要求對原文釋義(What does the speaker mean),而答案項通常用與原文不同的詞或詞組表達與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不徹底了解單詞詞組或慣用語,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即便聽懂了,面對四個選擇也只能是束手無策。同時考生要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用英英字典查詢,用英語的概念理解原文,潛移默化,才能更快作出反應。
    (3) 句法結構:掌握不同的句型結構,有助于正確理解其所表達的功能和意念。如:
    "No sooner …… than ……", 如果我們了解這個結構,就知道它所表示的時間前后關系了。
    另外:
    表示建議:
    I suggest / propose ……
    What / how about……
    Why not……
    Let's……
    Shall we……
    What do you think of……
    If I were you, I'd……
    表示同意:
    I agree……
    I share the opinion
    I can't agree more.
    Why not?
    Of course / certainly
    By all means
    You said it.
    表示不同意:
    I am afraid I can't……
    I disagree……
    No way.
    By no means.
    Of course not.
    表示條件或假設:
    if ……
    so long as……
    provided……
    unless……
    表示比較關系:
    as……as……
    would rather ……than……
    prefer……to……
    Just as ……, so……
    The more……, the more……
    Second to……
    表示因果關系:
    because……
    since……
    now than……
    so……that……
    give rise to……
    result in……
    be attributed to……
    due to……
    thanks to
    result from
    on account of
    owing to
    表示讓步或轉折關系的結構:
    though……
    although……
    even if……
    but……
    unless……
    instead
    despite
    even……
    等等。
    (4) 口語與書面語:由于聽力理解主要測試的是考生獲取口頭信息的能力,特別是其中的對話部分,因此考生在平時學習中要留意書面語與口頭語在表達方式﹑用詞﹑句型結構等方面的不同,及口語體的特征如省略﹑重復等。
    2. 非語言能力方面:
    (1) 背景知識:一個人的理解力是同他的知識面分不開的,因此掌握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對提高大腦的思維與反應速度﹑增加理解﹑幫助記憶都起著很大的作用。另外,考生平時要多關心時事,多閱讀如"China Daily"﹑"Times"﹑《參考消息》之類的報刊雜志,了解些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適當地做些筆記,如經常出現的人名﹑地名﹑國名﹑組織機構等的英譯,考試中就能更快地調動儲存信息,幫助解題。
    (2) 語境意識: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其交際功能。在對話中經常要求根據雙方的對話,判斷其真實的含義,這常超出原文本身的語言意義,因此要求考生善于把語言與語境聯(lián)系起來,推測出其表達的請求﹑命令﹑否定﹑猶豫﹑責備等深層意義。
    (3) 記憶能力:聽力的瞬間性決定了短期記憶的必要性。記憶能力的強弱,除取決于先天外,還可受到后天的影響,因此考生可以有意識地加強這種訓練。另外由于聽力的局限性,考生能使用自己明白的略號做些筆記,特別是關鍵詞﹑地點﹑時間﹑年代﹑數字等以增加確定性。
    (4) 預讀:在各部分題目前試題冊上都印有一段題目指令,磁帶上也錄有相應指令,由于每年考試這部分指令都基本相同,考生只要熟悉這些內容,就可岳寐加兄噶畹惱舛問奔?,或利用两祿起G恐淶?0秒停頓間隙,快速瀏覽一下已印在試卷上的問題和四個選擇項,從而獲取聽音前的思考線索和對聽音內容的背景提示,這樣在聽的過程中,就能抓相關信息,濾除不相關的內容,從而減輕聽的負擔和記憶的負荷,以提高聽的有效性。
    (5) 熟悉出題形式:聽力中的測試題大體可分為直接題和推理題。
    直接題型:問題直接針對原句中的內容,要求所選答案和原文意義上一致,選擇項的措詞與原文基本相同或使用同(進)義詞。
    推理題型:原文不能為選擇提供直接的信息,而是要求考生必須通過理解字里行間的意義之后,或通過計算,或根據語言環(huán)境,推側出符合問題的答案。
    單人陳述:共七至九題不等,有簡單句,也有復合句,多為陳述句句型。題目通常是要求快速找出與所聽內容在意思上相同或最為接近的選擇。此外,也有判斷說話人的身份﹑語氣﹑數字計算等。因為沒有上下文提示或信息重復,這部分有一定的難度。
    兩人對話:約七至九組不等,由一男一女對話,第三人提問,問題大多是征詢信息﹑判斷地點﹑職業(yè)或身份﹑概括談論話題﹑進行預測﹑數字計算﹑推測態(tài)度﹑感情﹑兩者關系等等。由于是對話,所以內容更具有口語的特點,如語音語調的升降變化。
    新聞廣播:若干篇,選自BBC﹑ VOA及其它的一些重要的國際新聞報道,經專家專門錄制,每篇有一至三道題目,一共為七至九題, 題目多為詢問事件或其原因﹑結果﹑目的﹑條件﹑地點﹑態(tài)度﹑全文的中心議題等。在新聞里,題目都是按敘述的先后順序提出的,所以考生除事先快速流覽外,還可邊看著答案邊聽,以便答案更確定。平時考生要注意新聞用語的特點,如新聞報道中的第一句通常是全文的總綱,對全文有很大的提示作用。此外,由于是另外錄音,稍微不同于平時廣播中聽到的BBC和 VOA,因此考生事先選用相似的聽力材料進行模擬測試,以熟悉考試形式。
    (6) 放松與放棄:放松心情。心理因素對人的現場發(fā)揮有很大的影響,特別在聽力上,內容只放一遍,考生在聽之前,生怕聽不懂,聽覺緊張,越緊張就越不能專心;或有個別詞匯一下子聽不出,而絞盡腦汁的想,影響對接下來內容的注意力。對此,考生平時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心理素質,參加一些模擬考試,培養(yǎng)對考場的適應能力,增加自信心,訓練自己整體理解而非逐字逐句理解的意識,和根據上下文進行推測的能力,從而做到“精神集中而不緊張,注意力專注但不停留”。
    學會放棄,就是說不要糾纏于一個沒有完全沒有聽懂或聽清的題目,而影響下一道題的聽音,理智的做法是快速猜測一個答案(因為答錯不倒扣分),然后開始閱讀下一道題的內容。
    總之,聽力是個實踐性很強的技能,聽力成績的提高,決不是一朝一夕,突擊而來的,更不是單純依靠技巧獲得的。只有不斷練習,增加詞匯量,大量攝取豐富的知識,熟悉英美語不同的語音語調,口語的表達方式,才能穩(wěn)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