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國部分基層政法機關定向招錄培養(yǎng)公共科目考試大綱

字號:

一、公共科目筆試內容
     2008年全國部分基層政法機關定向招錄培養(yǎng)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全部采取閉卷考試方式。
     (一)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為90分鐘,滿分為100分。
     (二)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為150分鐘,滿分為100分。
     根據(jù)招錄對象,公共科目筆試試卷設“??祁悺焙汀氨?、碩類”兩種版本,分別適用于報考??圃圏c班的考生和報考本科班及法學碩士研究生的考生,兩種版本在題型、題量、難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
     應試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鋼筆或圓珠筆、2B鉛筆和橡皮。
     要求應試者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作答。作答在試題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無效。
     (二)申論
     應試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圓珠筆、2B鉛筆和橡皮。應試者必須用2B鉛筆在申論答題紙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用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用現(xiàn)代漢語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鉛筆作答的,成績無效。
     三、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介紹
    2.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本、碩類):
    
     (二)題型說明及舉例:
     第一部分:數(shù)量關系
     主要測查應試者理解、把握數(shù)量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shù)量關系問題的技能技巧,主要涉及數(shù)字和數(shù)據(jù)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方面。
     本部分有兩種題型。
     第一種題型:數(shù)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shù)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應試者仔細觀察這個數(shù)列各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規(guī)律,然后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shù)列的排列規(guī)律。
     例題:1,3,5,7,9,()
     A.7B.8C.11D.13
     解答:正確答案是11。原數(shù)列是一個等差數(shù)列,公差為2,故應選C。
     第二種題型:數(shù)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道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shù)量關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應試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利用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準確、迅速地計算出結果。
     例題:甲、乙兩地相距42公里,A、B兩人分別同時從甲乙兩地步行出發(fā),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為3公里/小時,B的步行速度為4公里/小時,問A、B步行幾小時后相遇?
     A.3B.4C.5D.6
     解答:正確答案為D。只要把A、B兩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兩地間距離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二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
     主要測查應試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據(jù)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jié);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準確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jù)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等。
     例題:鐵路新線路的開辟與否往往必須在建路花費盡可能少的要求與新建路線的貿易運輸量盡可能多的要求之間取得妥協(xié)。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論點,即新建鐵路的線路:
     A.應該是一造價最低的線路
     B.其選擇決定了新興貿易中心的位置
     C.決定于是否與終點之間的距離最短
     D.不會總是具有最低建造成本的路線
     解答:仔細考察四個選項,您可以發(fā)現(xiàn),選項A與題中“妥協(xié)”的含義不相符;選項B和C都無法從題中得出;只有選項D 是短文支持的一種主要觀點,因此正確答案為D。
     又例如:只要方向正確,任何一點積極性都應當?shù)玫剑ǎ┖椭С帧?BR>     A.尊重B.肯定
     C.表彰D.重視
     解答:用“肯定”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最準確,故應選B。
    第三部分判斷推理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各種事務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方面。
     本部分有五種題型。
     第一種題型:圖形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應試者認真觀察找出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選出符合規(guī)律的一項。
     第二種題型:定義判斷。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后分別列出四種情況,要求應試者嚴格依據(jù)定義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
     例題:
     健康:指一個人智力正常,行為合乎情理,能夠適應正常工作、社會交往或者學習,能夠抵御一般疾病。根據(jù)健康的定義,下列屬于健康的是:
     A.大學教授老李,雖然五十多歲但工作起來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張嬸十九歲的兒子肖聰,讀書十一年還是小學二年級水平,但是從小到大沒生過什么大病,體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碩士畢業(yè)后,工作表現(xiàn)一直很優(yōu)秀。自一次事故后,當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就會精神失常
     D.小劉身體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說他古怪,不愿與其交往
     解答:嚴格根據(jù)定義衡量,此題的正確答案為A。
    第三種題型:事件排序。每道題給出五個事件,每個事件是以簡短語句表述的,接著給出四種假定發(fā)生順序的四個數(shù)字序列,要求從中選出最合乎邏輯的一種事件順序。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設來聯(lián)系和安排這五個事件的發(fā)生順序。
     例題:(1)小李的建議沒有被采納
     (2)小李受到工廠的獎勵
     (3)小李提出三項“合理化建議”
     (4)廠長說“貴在參與”
     (5)廠長號召職工關心企業(yè)建設
     A.4-2-3-1-5B.5-2-3-4-1
     C.5-3-1-4-2D.4-2-1-3-5
     解答:此題正確答案為C。事件為:小李響應號召提出建議,盡管未被采用,仍然受到了獎勵。這一順序相對于其它備選答案中的順序而言最為合理。
     第四種題型:類比推理。給出一對相關的詞,然后要求應試者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對與之在邏輯關系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詞。
     例題:螺絲:螺帽
     A.鏡框:鏡片B.線:紐扣
     C.插座:插頭D.筷:碗
     解答:螺絲和螺帽是一組必須配套使用的東西,選項C中
    插頭與插座的關系與螺絲與螺帽的關系一樣,故正確答案為C。
    第五種題型:邏輯判斷。每道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應試者根據(jù)這段陳述,選擇一個最恰當答案,該答案應與所給的陳述相符合,應不需要任何附加說明即可以從陳述中直接推出。
     例題:彭平是一個計算機編程專家,姚欣是一位數(shù)學家。其實,所有的計算編程專家都是數(shù)學家。我們知道,今天國內大多數(shù)綜合性大學都在培養(yǎng)著計算機編程專家。據(jù)此,我們可以認為:
     A.彭平由綜合性大學所培養(yǎng)的
     B.大多數(shù)計算機編程專家是由綜合性大學所培養(yǎng)的
     C.姚欣并不是畢業(yè)于綜合性大學
     D.有些數(shù)學家是計算機編程專家
     解答:觀察A、B、C、D四個選項,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結論D是由陳述“所有的計算機編程專家都是數(shù)學家”直接推出來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設和補充而得出的結論,因此,D是正確答案。
     注: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祁悾┌▓D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和事件排序;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本、碩類)包括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和邏輯判斷。
     第四部分:常識判斷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祁悾┲饕獪y查應試者法律常識的運用能力,涉及憲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jīng)濟法、刑法、訴訟法等。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本、碩類)主要測查應試者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內容涵蓋政治、經(jīng)濟、公共管理、人文、科技、天文、地理、物理等等。
     專科類試題舉例:
     在我國,“公民”一詞的含義是指:
     A.年滿18周歲具有我國國籍的人
     B.具有我國國籍的人
     C.享有政治權利的人
     D.出生在我國的人
     解答:根據(jù)我國憲法,正確答案為B。
    本、碩類試題舉例:
     盡管我們關于太陽能的研究和議論已經(jīng)相當多,但今天對太陽能的利用還是非常有限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難以將陽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開發(fā)出有效的收集和儲存太陽能的系統(tǒng)
     C.核能仍然更為有效
     D.太陽能系統(tǒng)尚不安全
     解答:關于太陽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但是仔細考察四個選項,你可以依據(jù)常識看出A、C、D三個理由都不恰當,只有B選項所說的原因更為準確,故正確答案為B。
    第五部分:資料分析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形、表格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的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數(shù)據(jù)性、統(tǒng)計性的圖表數(shù)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3~5個問題,應試者需要根據(jù)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計算,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2.下列說法不妥的是:
     A.小店打折沒有什么吸引力
     B.打折時人們比較喜歡去超市
     C.打折時去大商場買衣服合算
     D.該調查結果反映了全市的購物傾向
     解答:這份網(wǎng)上的調查只回收了1038份問卷,不能代表全市人民的購物傾向。因此,正確答案為D。
    四、申論介紹
     申論試卷分為給定資料和申論要求兩部分,給定資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xiàn)象;申論要求是在應試者對給定資料閱讀、理解、分析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給出不同作答要求,測查公務員職位所需的一般能力要素。
     申論(??祁悾┲攸c測查應試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包括: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對給定資料涉及的概念、術語、名詞等含義理解正確,區(qū)分清楚;文字表達通暢,層次分明。
     申論(本、碩類)重點測查應試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包括: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內容主旨(含表層意義及深層意義);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并能在把握內容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準確流暢、條理清晰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