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分析青少年犯罪矯正案例(四)

字號:

3、社會參與層面的增權。增權不僅意味著個人在技能及知識上有所增加,并進而產生一個較正面的自我再定義,對自我有好感、增強自尊、自重,自律,所獲得資源和機會的增加,與社會關系的更加有效等方面。同時,增權也意味著集體增權,通過行動去改變社會的權力結構,從而達到權力關系的轉移,在社區(qū)管理者、社區(qū)成員與矯正對象自身之間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與前兩個增權層次不同,這個層次的增權必須以群體的整體性活動出現,目標指向是對社會決策的影響。具體表現為一是能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參與社會資源再分配,二是能爭取到與健康社會和進步文化相匹配的社會公正和平等的待遇。對于青少年矯正對象來說,他們要通過社會參與,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肯定自我,同時也使社區(qū)居民認識他們,改變對他們的負面評價,逐漸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關系。
     總之,對青少年罪犯群體增權應當包括他們主觀感受的改善和應對環(huán)境的能力的提高等各方面。尤其是青少年罪犯在矯正過程中出現的卑微心理、恐懼心態(tài),需要特別改善,幫助他們建立再造生活的信心,而不是任其自暴自棄。信心是他們開始新生活的重要心理素質,也是他們應對環(huán)境能力自我改善的前提。有了自信心和對未來生活的期待,他們才會主動拒絕外在的種種誘惑,包括犯罪引誘,真正地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