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重點法條解讀(5)——總則

字號:

第三章 刑罰
    「重點法條」
    第三十六條 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 ,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意思分解」
    1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發(fā)生競合時的先后順序,“先民后刑”,目的在于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
    2注意本條適用的范圍,不僅僅在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的競合,關鍵在于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包括了財產刑責任,而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罰金刑數額或直接被判處沒收財產之時。
    「重點法條」
    第三十九條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guī)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服從監(jiān)督;
    (二)未經執(zhí)行機關批準,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的權利;
    (三)按照執(zhí)行機關規(guī)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四)遵守執(zhí)行機關關于會客的規(guī)定;
    (五)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執(zhí)行機關批準。
    對于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
    「相關法條」 本法第75、84、43條。
    「意思分解」
    1管制犯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應當遵守的幾項法定義務以及與其他服刑罪犯不同的權利(即在 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
    2管制犯的刑罰執(zhí)行機關為公安機關,而非基層組織等單位。
    「不要混淆」
    1管制犯所遵守的幾項法定義務與第75條規(guī)定的緩刑犯、第84條規(guī)定的假釋犯應遵守的法 定義務不要弄混,因為管制犯、緩刑犯、假釋犯都屬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不在監(jiān)執(zhí)行刑罰的罪犯,其在行刑期間所應遵守的法定義務具有極大的相似性:本條款的第(一)、(三)、(四)、 (五)項內容與第75條、第84條基本一致,而的不同在于本條款的第(二)項是后二條所沒有的,也就是說,言論等“六大自由權”是否被剝奪是管制犯與緩刑犯、假釋犯義務相區(qū)別的地方。
    2注意管制犯與拘役犯在參加勞動時勞動報酬上的權利有所不同:前者是“同工同酬”, 而后者是“可以酌量發(fā)給報酬”(43條)。
    「重點法條」
    第四十八條 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 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zhí)行。
    死刑除依法由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
    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
    「相關法條」 《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3條;1983年人民法院《授權高 級人民法院核準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
    「意思分解」
    1死刑與死刑緩期2年執(zhí)行的關系問題。死刑緩期2年執(zhí)行不是一種獨立的刑種,而是一種 運用死刑的刑罰制度,即在罪犯被判處死刑的情況下,才有適用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判處死刑是適用死緩的前提條件。
    2死刑核準權問題。死刑除由人民法院判決的外,原則上都應當報人民法院核準 .這里“死刑”特指的是“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情況,因為被判死刑緩期2年執(zhí)行的核準權屬于各高級人民法院,無須再上報。
    3死刑核準權下放的問題。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刑法》雖然都原則上規(guī)定死刑應當由人民法院核準,但在此之前人民法院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規(guī)定以及《人 民法院組織法》而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準部分死刑案件的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仍然有效:即對殺人、強*、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而依法被判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案件,可以由各地高級人民法院核準。但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經濟犯罪、貪污賄賂犯罪、軍人違反職責罪而被判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案件仍然上報人民法院,由其核準。此外,90年代后,針對毒品犯罪嚴重的情況,人民法院又先后授權云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甘肅的高級人民法院對部分毒品案件的死刑有權核準(實為《刑法》第347條規(guī)定的走私、制造、販賣、運輸毒品罪案件)。
    「重點法條」
    第四十九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相關法條」 1998年8月4日人民法院《關于對懷孕的婦女在羈押期間 自然流產審判時是否適用死刑問題的批復》。
    「意思分解」
    本條規(guī)定的是對適用死刑的對象的限制:
    1未成年人不適用死刑。首先,未成年人是指不滿18周歲的人;其次,不滿18周歲是以犯 罪時為準的,而不是以審判時為準,因此,行為人被審判即使已成年,但只要其犯罪行為是在18周歲生日之前(包括生日當天)實施的,就不得適用死刑;第三,對未成年人不適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zhí)行,也包括死刑緩期2年執(zhí)行,這表明,對未成年人犯罪,無論如何,刑只能是無期徒刑。
    3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首先,“懷孕的婦女”是以審判的時候為準的,而不是犯罪的時候,這不同于上述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形(一個以犯罪時為準,一個以審判時為準);其次,這里“審判的時候”具體是指從羈押到執(zhí)行的整個刑事訴訟過程,而不僅僅是指法院審理階段;第三,在審判期間,即使“懷孕的婦女”實施人工流產的,也不能適用死刑;第四,在審判期如果是自然流產的,則要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根據人民法院《關于對懷孕的婦女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審判時是否適用死刑問題的批復》的規(guī)定:懷孕的婦女因涉嫌犯罪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后,又因同一事實被起訴、交付審判的,應當視為“審判時候懷孕的婦女”,依法不適用死刑。即以起訴、審判的犯罪事實,與被依法羈押的犯罪事實是否為“ 同一事實”為標準來判斷自然流產的婦女是否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第五,對“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也包括不適用緩期2年執(zhí)行。
    「不要混淆」
    不要把“不滿18周歲的人”與“懷孕的婦女”的時間前提弄混淆,前者的時間標準是“犯罪 的時候”,后者的標準則是“審判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