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jié) 時效
「重點法條」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 請人民檢察院核準。
「相關法條」 《刑法》第99條。
「意思分解」
1追訴時效的期限有四種,即5年、10年、15年以及20年。其確定的標準是具體犯罪行為所 對應的的法定刑,即根據犯罪的具體行為、性質和情節(jié),分別適用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相應條款或量刑幅度,按其法定刑進行計算追訴時效期限。
2根據《刑法》第99條的規(guī)定,這里“不滿5年”應當不包括本數5年,“5年以上不滿10年 ”應當包括5年但不包括10年,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三)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則包括10 年及10年以上有期徒刑,表明法定刑為15年以及在數罪并罰情形下,即使可判20年有期 徒刑的,其追訴時效仍為15年而非20年。追訴時效為20年的只有“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
「重點法條」
第八十八條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 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相關法條」 《刑法》第87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內容是不受時效限制的法定情形,是第87條規(guī)定的例外:第一,因經過刑 事訴訟程序,即公、檢、法機關已經立案偵查或受理案件后,犯罪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第二,因被害人的控告,即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公、檢、法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第三,《刑法》第87條第4項的規(guī)定,即因人民檢察院決定,其適用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經20年后若認為仍然必須追訴的,報請人民檢察院核準。
2注意《刑法》總則中共有四個地方規(guī)定了特殊情況下應當向司法機關報請核準:一 是死刑核準(第48條、50條);二是不具備法定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但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第63條);三是無期徒刑犯或者有期徒刑犯實際執(zhí)行刑期不夠法定最低期限,但有特殊情況而需要假釋的(第81條第1款);四是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追訴期限為20年,20 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第87條)。其中前三種情況都是報請人民法院核準,而第四種情況則是報請人民檢察院核準。
「重點法條」
第八十九條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xù)或者繼續(xù)狀態(tài)的,從犯罪行為終 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
「意思分解」
追訴期限的計算問題分為三種情況:
1一般情況下追訴時效應當從“犯罪之日”起計算,這也是計算追訴時效的基本原則。 注意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而不是犯罪既遂之日,因為預備犯、中止犯、未遂犯等不存在既遂問題。
2連續(xù)犯與繼續(xù)犯追訴時效的計算應“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在連續(xù)犯的情況下,就 是指最后一個犯罪行為完成之日;在繼續(xù)犯的情況下,就是指犯罪行為持續(xù)狀態(tài)結束之日。
3訴訟時效的中斷即在時效期限內再犯新罪的情況,此時前一罪的追訴時效重新計算,即 “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此前經過的時間歸于無效。
「重點法條」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 請人民檢察院核準。
「相關法條」 《刑法》第99條。
「意思分解」
1追訴時效的期限有四種,即5年、10年、15年以及20年。其確定的標準是具體犯罪行為所 對應的的法定刑,即根據犯罪的具體行為、性質和情節(jié),分別適用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相應條款或量刑幅度,按其法定刑進行計算追訴時效期限。
2根據《刑法》第99條的規(guī)定,這里“不滿5年”應當不包括本數5年,“5年以上不滿10年 ”應當包括5年但不包括10年,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三)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則包括10 年及10年以上有期徒刑,表明法定刑為15年以及在數罪并罰情形下,即使可判20年有期 徒刑的,其追訴時效仍為15年而非20年。追訴時效為20年的只有“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
「重點法條」
第八十八條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 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相關法條」 《刑法》第87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內容是不受時效限制的法定情形,是第87條規(guī)定的例外:第一,因經過刑 事訴訟程序,即公、檢、法機關已經立案偵查或受理案件后,犯罪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第二,因被害人的控告,即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公、檢、法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第三,《刑法》第87條第4項的規(guī)定,即因人民檢察院決定,其適用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經20年后若認為仍然必須追訴的,報請人民檢察院核準。
2注意《刑法》總則中共有四個地方規(guī)定了特殊情況下應當向司法機關報請核準:一 是死刑核準(第48條、50條);二是不具備法定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但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第63條);三是無期徒刑犯或者有期徒刑犯實際執(zhí)行刑期不夠法定最低期限,但有特殊情況而需要假釋的(第81條第1款);四是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追訴期限為20年,20 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第87條)。其中前三種情況都是報請人民法院核準,而第四種情況則是報請人民檢察院核準。
「重點法條」
第八十九條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xù)或者繼續(xù)狀態(tài)的,從犯罪行為終 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
「意思分解」
追訴期限的計算問題分為三種情況:
1一般情況下追訴時效應當從“犯罪之日”起計算,這也是計算追訴時效的基本原則。 注意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而不是犯罪既遂之日,因為預備犯、中止犯、未遂犯等不存在既遂問題。
2連續(xù)犯與繼續(xù)犯追訴時效的計算應“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在連續(xù)犯的情況下,就 是指最后一個犯罪行為完成之日;在繼續(xù)犯的情況下,就是指犯罪行為持續(xù)狀態(tài)結束之日。
3訴訟時效的中斷即在時效期限內再犯新罪的情況,此時前一罪的追訴時效重新計算,即 “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此前經過的時間歸于無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