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重點法條解讀(42)——分則

字號: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 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相關法條」 《刑法》第210條第2款、224條;人民法院、人民檢 察院1999年10月9日《關于辦理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2000年4月28日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人民法院2002年4月8日《關于審理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車輛號牌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第2款。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是詐騙罪。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與其他侵犯財產犯罪的一個區(qū)別就在于數(shù)額方面,由于行為人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使被害人信以為真,以致“自愿”將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財物交給行為人或放棄自己的財產權。
    2根據上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1999年聯(lián)合發(fā)布的司法解釋第6條的規(guī)定,組織 和利用邪教組織以各種欺騙手段,收取他人財物的,依本條詐騙罪定罪處罰。
    3行為人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fā)票,依本條詐騙罪定罪處罰。
    4應注意劃清本條詐騙罪與其他具體詐騙犯罪的界限(如合同詐騙罪、各種金融詐騙罪): 詐騙罪與其他各種具體詐騙犯罪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從刑法理論上講,它們之間形成一種法條競合關系,應以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重法優(yōu)于輕法的一般原則處理。
    5上述《關于審理擾亂電信市場管理秩序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規(guī)定了 一種較為特殊形式的詐騙罪:以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xù)并使用移動電話,造成電信資費損失較大的,以詐騙罪論處。
    6根據上述人民法院2002年一項司法解釋,注意這樣的一種特殊形式的詐騙行為定性 ,即使用偽造、變造、盜竊的武裝部隊車輛號牌,騙免養(yǎng)路費、通行費等各種規(guī)費,數(shù)額較大的,依照本條的規(guī)定即詐騙罪定罪處罰。(由于上述司法解釋主要是對刑法第375 “偽造、變造、買賣武裝部隊證件、印章罪”與“盜竊、搶奪武裝部隊證件、印章罪”所作的解釋,而該條并非我們復習過程中的重點法條,故對此司法解釋中需要注意的內容在這里點明。)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六十七條 搶奪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 或者 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攜帶兇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相關法條」 《刑法》第263、268~269條;人民法院2002年 7月15日《關于審理搶奪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是搶奪罪,即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公然奪取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同搶劫罪一樣,取得財物都具有當場性和公然性,二者根本區(qū)別在于搶奪不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強制人身的方法,而主要是乘被害人不備,突然奪取財物。
    2注意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法定情形:一是本條第2款之規(guī)定,攜帶兇器搶奪的,轉化為 搶劫罪;二是第269條之規(guī)定,實施搶奪行為之后,為抗拒抓捕、窩藏贓物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威脅的,轉化為搶劫罪。
    3注意對于搶奪過程中產生的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等行為如何處理。根據上述人民 法院的司法解釋:“實施搶奪公私財物行為,構成搶奪罪,同時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等后果,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從刑法理論上講,這種情形實際上屬于想象競合犯問題。
    4注意區(qū)分共同搶奪犯罪與第268條的聚眾哄搶罪的界限。聚眾哄搶罪指糾集多人(3人以上 )不使用暴力、脅迫等人身強制方法,公然奪取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在行為方式上,聚眾哄搶罪的構成側重于“哄”,即以“哄、鬧”,“哄、吵”為手段,一哄而上進行搶占。再者,聚眾哄搶罪承擔刑事責任的只能是聚眾哄搶的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這些與搶奪罪共犯均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