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段考生:矛盾最集中 機遇也

字號:

坐落在皮市巷的杭州第十中學是浙江省三級重高,大部分學生高考成績在二、三本,屬于“第二類”學校。用校長朱孝進的話說,這個中間段在所有高考大軍中占大頭,承前啟后,是矛盾集中的一段,發(fā)展機遇也大。
    校長拿出一張開課菜單
    新高考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類別,可以跨類兼報,作為“第二類”學校的杭十中考生一定會出現(xiàn)3種不同的考法。以此判斷,學校必須開足開好三種不同類型的課程,以滿足不同批次的學生需求。
    朱校長給記者看一張開課的菜單:
    第一類(一本):3[語、數(shù)(文/理)、外]+X[綜合(文/理)]+自選模塊;
    第二類(二本、三本):3[語、數(shù)(文/理)、外]+X[綜合(文/理)];
    第三類(高職高專):3[語、數(shù)(文/理)、外] +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
    他說,“我們的做法是,通過教學改革,力爭把第二類的學生‘頂’到第一類去;把第三類的學生‘拉’到第二類的隊伍中來。”
    為此,杭十中近年來努力提升學生的增量成績,通過優(yōu)良師資的整合和適合學生的教學,讓中間段的大部隊“力爭靠前”。
    對新高考的理解很清晰
    事實上,從2006年秋季起,我省已推出新課程改革,杭十中老師從那時起已逐步采取轉(zhuǎn)軌教學。而這個學期開始,學校各備課組的老師又都參加了杭州市教研室組織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培訓,因此對新高考的理解更為清晰。
    比如,2009年高考恢復英語聽力考試,一年可以考2次。杭十中英語教學從高一開始就增加英語聽力訓練,比如讓學生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自編自導自演英語課本劇,并在學校有線電視臺進行視頻直播和評比。英語課抓課前“5分鐘熱身”,播放與課文內(nèi)容配套的精彩視頻片段,強化聽力。
    開始布置ABC三種作業(yè)
    杭十中高二數(shù)學備課組長李麗說,教學增加模塊學習,打破了以往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較強的格局。模塊教學的形式是螺旋式上升,不要求性達到教學難度,況且老教材及配套資料的難度也不適應大部分學生,所以我們就根據(jù)新教材自編練習題,在學生中進行分層教學。我們每次布置的作業(yè)題根據(jù)高考一類、二類、三類的難度,分成A、B、C三種作業(yè),有的是必做題,有的是選做題。老師編練習題的過程就是把厚書讀薄,杜絕重復的題海戰(zhàn),減輕學生的負擔。
    為了讓學生對選修模塊感興趣,老師們挖空心思。比如語文課上“中國漢字的研究”,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名字追根究底,查清本義和引申義,然后從中國文字演變的5種字體中任選一種字體把自己的名字設計成印章,以加深學生對中國漢字的理解。
    通用技術課促使學生動手
    新高考“第三類”為高職高專生開的通用技術課,要求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高二學生胡周彬、范麗珠同學說,老師讓他們制作臺燈,所有的不管志向報考哪一類的學生都覺得很有趣,很愿意動手,大家利用廢舊的筆套、塑料盒、硬紙板、電線等等,結(jié)合物理原理,做出了一盞盞很有創(chuàng)新的燈,教室里燈光閃閃,大家都很開心。
    物理教研組長陳才興說,“新課程增加了探究性學習,在高考中占15個學分,我們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本報記者 丁星云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