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10月自考語文 各知識點集中訓練

字號:

靈活聯(lián)系文學史
    這部分知識易懂而不易記,主要原因在于學員未開文學史課。因此,輔導教師在輔導這部分知識時可結合文學史有關知識,幫助學員理解并牢記這部分知識。比如輔導《論語十則》,可這樣介紹: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是因為他出生在春秋時期魯國的尼丘山,又因為他排行第二,“仲”為“二”,故叫“仲尼”??鬃拥闹饕髌肥恰墩撜Z》,該作并非孔子所寫,而是他的弟子依據(jù)對孔子言論的回憶所輯??鬃铀枷氲暮诵氖恰叭省保鬃影选叭省弊鳛榈赖碌母邩藴?,在《論語》中多處論述“仁”的內(nèi)涵——談“仁”的地方達109處之多。如此一講,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也就能使他們不太費力地就把這些知識記住了。
    幾乎每位作家都有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這些“故事”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扣住作家經(jīng)歷、作家地位、主要作品、作品風格、作品對后世的影響以及后人對作家、作品的評價等《大綱》要求掌握與試卷命題的內(nèi)容,切勿因追求趣味而不自覺地偏離了這些內(nèi)容,以免造成課時的浪費和主題的沖淡。
    聯(lián)系文學史輔導作家、作品等知識,還可以將作家或按歷史年代順序,或按其他關系,縱的連成“串”或橫的連成“片”,使教材所涉的許多作家在學員頭腦中形成“網(wǎng)絡”,從而記住了一個就可想起“一串”或“一片”,在年代的順序上也能避免混淆。如在介紹孔子時,可介紹下面要學的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在介紹歐陽修時可介紹“唐宋八大家”——下面要學的王安石、柳宗元、蘇軾;在介紹南唐李煜時,可介紹詞派重要人物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
    利用“提示”和“思考與練習”
    每篇課文后的“提示”,幾乎囊括該篇的全部“文體知識”,課文輔導前,可先帶領學員學習“提示”。比如第1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提示”,指明該課中心論點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段落劃分:三部分;論證方法:對比法;修辭種類:設問等。學習課文時,再將“提示”中的這些知識點一一落實在段落語句里。
    每篇課文后的“思考與練習”,涵蓋了許多《大綱》要求、課文本身以及“提示”中的知識點。因此也要充分利用。方法是:提問回答、作業(yè)筆答、不定期小考等。如此一來,則等于對《大綱》、課文與“提示”又搞了一遍綜合復習。
    “思考與練習”能有效地鞏固該課知識和溫故知新、對比記憶。這一特點在幾篇文言散文中尤為突出。比如第14課《朋黨論》后的小題“堯獨成之,舉舜而敷治焉”,做此題實際上是又復習了第12課《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許行》。許多“思考與練習”還把本教材中具有特殊用法的典型詞、句集在一起,以區(qū)別該詞、句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所具有的不同含義與作用。
    系統(tǒng)輔導“寫作知識”
    在每年的試題中,都有10多分的寫作知識試題以“簡析”題型給出:給一段文字,讓考生“指出中心論點”或“指出運用了什么手法”……這部分知識都分布在教材每個單元的“閱讀與寫作”里,因而要認真輔導:一是為了考試,同時也是為了作文訓練。由于這部分知識學得時間長,且分散、割裂,所以學員學完全部教材后往往對這些知識感到雜亂。此時,輔導教師可把這些“分散”的知識稍稍打亂重新組合歸納、系統(tǒng)化,不僅有利于學員對這類知識的理解、記憶,更有利于他們考試時對這類試題時的分析、判斷與聯(lián)想。
    有效結合“閱讀與寫作”
    可采用“零件加工”與“整機組裝”法。所謂“零件加工”,即指導學員對每種文體所常用的“表達方法”進行單項練習。比如學習議論文單元的“閱讀與寫作”后,可讓學員分別練習“歸納論證法”,“演繹論證法”……學習記敘文單元的“閱讀與寫作”后,可讓學員分別練習“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所謂“整機組裝”,即在“零件加工”的基礎上指導學員由“段”成“文”——把分散的片段“組裝”成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
    文字一成整體,也就有了“宏觀”問題。此時可結合“作文講評”指導如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如何突出中心論點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導“零件加工”時,應盡量使學員將易混淆的“表達方法”區(qū)別開,如“敘述”與“描寫”、“議論”與“抒情”等。因為這不僅有利于他們實際運用,也有利于考試時對這方面問題的辨析。區(qū)別的好方法是選用對同一內(nèi)容的不同表達方法。
    考前集中訓練作文
    《大綱》指出:作文考核的重點是議論、說明和記敘的能力。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條理清楚,結構完整,語言通順,標點恰當,書寫工整、行文規(guī)范。其實,影響“打分”重要的因素是“中心明確”與“書寫工整、行文規(guī)范”。因此,考前集中進行作文訓練應主要抓以下幾方面:
    (1)突出中心。若是議論文,可指導學員采用開門見山“一望而知題旨”式,即首段或首句“點題”。其他段落也要盡量采用“段旨句”打頭;若是記敘文,好在首段或尾段適當“點題”、“顯志”;
    (2)滿足作文文字量;
    (3)結構完整。即使時間再緊,已無望按計劃、構思將文章寫完,也要倉促“安”個結尾。不然,會使判卷打分大受影響。
    (4)書寫工整。這方面對判卷者的心理、感情影響極大。因此,一定要反復叮囑學員盡量通篇文字美觀。若實在難以達到,至少要做到首、尾段如此。為此,可讓學員首段“打草”,待字體確定、穩(wěn)定下來,再直接往試卷紙上書寫。
    本課程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由于作文是“重頭戲”,因而至少應拿出100分鐘作文。為解決“課文知識”與作文的時間分配,以及作文本身的審題、構思、書寫、檢查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用時比例,好考前進行一至兩次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