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先天條件欠佳的情況下還能在球場上得心應(yīng)手,為什么不能在基礎(chǔ)較差的情況下學好英語呢?英語差,并不是我不會學或?qū)W不會,而是以前我根本就沒認真學過。只要花心思、下苦功,我并不比別人笨,我一定能行,我暗暗給自己鼓勁。
背誦范文可以知道別人怎么寫,怎么安排篇章結(jié)構(gòu),以利自己模仿;可以學會靈活運用一些基本句型和一些常用關(guān)聯(lián)詞,掌握短文寫作技巧,使作文更為流暢通順;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幫助培養(yǎng)用英文思考的習慣,改變先想出中文再譯成英文的思維方式。
當時我是借鑒了人大法學院一位研究生的做法:爭做三好學生-睡好、吃好、學好。睡眠足則吃飯香,睡好吃好則精神好,精神好則學習效率有保證。
相信每一位參加過考研的人都有不同的感觸,或深或淺,或酸或苦,不一而足。我,一個2001年入學的在讀研究生,體會更多的則是考研期間心理壓力的沉重和苦讀的艱辛。之所以產(chǎn)生把自己的經(jīng)歷說出來的念頭,不為別的,只想能為后來的考研者提供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借鑒,哪怕只有一個人從中只受到一點點的啟發(fā),我也心滿意足。
當我98年初決定嘗試考研時,英語這個普遍的難關(guān)對于我來說,似乎有點不可逾越?,F(xiàn)在想起來,有時都覺得自己當時的想法有點太不切合實際,幾近瘋狂。要知道我面對的是怎樣的英語基礎(chǔ),如果還能稱得上是基礎(chǔ)的話。從88年高中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幾乎放棄了所有課程的學習,直接的結(jié)果是導致了高考的失利和隨后的應(yīng)征入伍。當了兩年兵后我上了軍校,當時開的英語課程非常的簡單??傊?,到98年我的英語基礎(chǔ)也就停留在10年前學的那些已基本上忘得差不多的東西上。怎么辦呢?硬著頭皮試試吧。我先把初、高中的課程粗略地過了一遍,接著開始看《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緊趕慢趕地在99年考試前把1~4冊精讀、泛讀、語法與練習各啃了一遍。由于生詞太多,雖說過了一遍,但就像吃東西沒經(jīng)過咀嚼即咽下去一樣,效果從后來的考試成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來-26分,我甚至連題目都無法做完!當然,結(jié)果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我沒有在這個成績上想得更多,馬上投入了新一輪的準備,在2000年的入學考試中,雖然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總分差了3分沒有被錄取,但是英語考了70分,這對我是個莫大的鼓勵,也讓我看到了希望。為了使這點希望不致變成泡影,我趁熱打鐵又苦干了一年。2001年,我終于如愿以償?shù)匾?81分考上了國防大學研究生院。這一年英語我考了71分。
從26分到70分再到71分,實現(xiàn)這一跨越花了我整整三年時間。你的英語是怎么學的?有人這樣問我。是啊,我是怎么學的?三年來學習英語的過程仍恍如昨日歷歷在目,異常清晰。仔細想來,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了英語成績的提高。
第一,樹立并不斷鞏固和增強信心。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一句套話,而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信心是堅持的動力,它對于后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我是這樣做的:
一是從學習外的球場上給自己樹立信心。我酷愛籃球運動,在籃球上花的功夫不少,看有關(guān)書籍、看各種層次的比賽,從書上學、向別人學,不斷地模仿、不斷地練習,直至熟練。到后來球真打得有模有樣了,當然由于身高等原因,沒有也不可能達到很高的水平,但在前前后后所在的大小不一的單位里,我都能稱得上絕對的主力。由此我就想,既然在先天條件欠佳的情況下還能在球場上得心應(yīng)手,為什么不能在基礎(chǔ)較差的情況下學好英語呢?英語差,并不是我不會學或?qū)W不會,而是以前我根本就沒認真學過。只要花心思、下苦功,我并不比別人笨,我一定能行,我暗暗給自己鼓勁。
二是讓自己能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在不斷進步,鞏固和增強信心。有進步就會更有信心。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時常能感覺出來自己在取得進步,哪怕進步的幅度很小,那么學習的興趣會愈來愈濃,漸漸地,以學習為苦差事的感覺就會愈來愈淡,信心也會愈來愈足。信心的增強反過來又會促進學習取得更大的進步,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就經(jīng)常給自己計算正確率,讓進步量化。比如說做CLOZE,一開始10道題能答對2題,一段時間后能答對3題,再過若干時間能答對4題,那么與以前的自己一比較,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正確率在上升。這就是進步。盡管有時進步的幅度小、速度慢。但別小看了這小小的進步,它是大進步的基礎(chǔ)。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量變引起質(zhì)變,小進步的不斷累積就會成為跨越式的進步。
第二,閱讀大量的材料。
廣泛地涉獵英語閱讀材料不但能拓寬知識面,而且能提高閱讀速度,掌握閱讀技巧,促進對材料的理解。所以要提高閱讀能力,沒有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是很難做到的。三年里,我閱讀的材料大致上包括:《大學英語(泛讀)》1~6冊(約248000詞)讀了兩遍,北大英語系編的白皮《隨意英語文庫》5-7級中的315編(約387000詞),還讀了《大學英語》月刊、《英語世界》月刊等雜志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其他材料。大量的閱讀正因為講量,所以要注意泛。只要不影響對全篇大概意思的理解,大可不必逐詞逐句地細摳。在這種情況下,細摳反而會極大地影響閱讀的連續(xù)性,導致閱讀興趣的喪失,終影響一定的閱讀量的完成。當然在泛字上做文章不等于不要細摳,相反,要拿出適量的文章精讀,從詞句到段,到整個語篇進行仔細的推敲。在材料的選擇上盡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個人的意見是:一是材料內(nèi)容要盡可能新。近期的肯定比幾十年前的好,因為考試中的閱讀材料往往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得很緊;二是材料范圍要盡可能廣。經(jīng)濟、科技、環(huán)境、人文等各方面的材料都要有所涉獵;三是材料的難易程度要適中,過難會阻滯進度、影響信心,太易則不利進步。
第三,做大量的練習題。
道理很簡單,有標準的投籃動作,還要經(jīng)常練習投籃,球才會進,命中率才會提高。2001年暑假,湖人隊球星科比。布萊恩特每天要投籃1700多次,被汗水浸得沒法再穿的衣服連訓練師喬也數(shù)不清。大量的練習,能達到熟能生巧,有助于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掌握一些解題技巧。
在練習題的選擇上,首先,我不選擇只單純給出答案的練習題,而是盡量選擇有答案且?guī)ё⑨尩哪欠N。做這種練習題,既可以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還可以知道為什么出錯,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注釋往往有助于解題思路的培養(yǎng)。其次,我既選擇有針對性的專項練習,也選擇全套的模擬題或歷年的考試真題,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穿插著做。再次,在做練習的過程中,不要只給練習題打分,還要計時間。特別是全套的習題,既計總時間,又計每一小部分的時間,經(jīng)常這樣做使得自己對解題的速度、所花的時間有個大致的了解,對正式考試時合理分配時間、準確把握解題速度是大有裨益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閱讀理解部分試題的分數(shù)占總分的40%,而且每題的分值高(每題2分)。許多人的經(jīng)驗表明,如果在閱讀理解部分能拿到28、30分以上,那么英語成績肯定不會差。所以我特別注重多做這方面的題目。2000年,我專門選用北大石春禎教授編寫的《精編英語閱讀理解220篇》作為閱讀理解的主要習題。由于該書中每個單元的五篇文章都相當于正式考題中閱讀理解試題的閱讀量,凡每讀完一個單元并做完相應(yīng)的試題,就相當于做全真模擬試卷的閱讀理解部分。于是我特意找出沒有干擾的整塊時間,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做,給每一篇計時、計分,然后算每一單元的總時間、總得分。44單元全部做完后,再算一算每單元的平均用時和平均得分,這樣對自己的情況就基本上一目了然了(當時每單元的平均用時是51分鐘,平均得分28.7分。結(jié)果在2001年正式考試中我用53分鐘做完閱讀理解,得了32分)。其間我還把其中帶有詳細注釋的前16單元以及后28單元中得分在4分及4分以下的各篇章拿出來精讀,徹底弄通弄懂。該書還對文中的部分難句進行了句法分析,這也培養(yǎng)了我分析句子的思路,鍛煉了分析句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英譯漢的準確度。
第四,進行反復的記憶。
因為詞匯量的缺乏,單詞是肯定要記的(有時還要記句子,甚至是一些精彩的、典型的小段落)。考前,我堅持每天早上花半個小時重點背記英語考試大綱上列出的單詞,不是完全記住一個詞后再記下一個,而是一個單詞念上幾遍,有點印象后即轉(zhuǎn)入下一個,半個小時大概記(更確切的說應(yīng)該是看)6頁單詞,等所有單詞過一遍后再從頭開始下一遍,這樣一遍又一遍,循環(huán)往復。另一種記單詞的情況是在閱讀文章或做練習的過程中隨機記。遇到不認識或似懂非懂的詞就查字典。查過沒記住,下次碰到時再查,一而再,再而三,次數(shù)多了自然而然就記牢了。至于說背一些好的段落或文章,對于語感的培養(yǎng)和短文寫作還是大有好處的,但難度較大,也比較費時,我就用熟讀的辦法來代替。對于《大學英語(精讀)》中的課文以及其他的許多精彩片段,我也是利用早讀的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反復讀。我還用背代替寫來為考試中的短文寫作做準備。因為平時寫出來的作文,沒有人幫我看、幫我改,很難知道自己寫得怎么樣,錯在什么地方,所以我就背誦幾十篇寫作范文來替代寫作練習。背誦范文可以知道別人怎么寫,怎么安排篇章結(jié)構(gòu),以利自己模仿;可以學會靈活運用一些基本句型和一些常用關(guān)聯(lián)詞,掌握短文寫作技巧,使作文更為流暢通順;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幫助培養(yǎng)用英文思考的習慣,改變先想出中文再譯成英文的思維方式。
還想強調(diào)的一點是,考研是持久的過程,沒有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做保證是很難堅持下來的。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規(guī)律。緊張的學習之余,更要注意放松,加強身體鍛煉,做到一張一弛,張馳有度。當時我是借鑒了人大法學院一位研究生的做法:爭做三好學生-睡好、吃好、學好。睡眠足則吃飯香,睡好吃好則精神好,精神好則學習效率有保證。
背誦范文可以知道別人怎么寫,怎么安排篇章結(jié)構(gòu),以利自己模仿;可以學會靈活運用一些基本句型和一些常用關(guān)聯(lián)詞,掌握短文寫作技巧,使作文更為流暢通順;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幫助培養(yǎng)用英文思考的習慣,改變先想出中文再譯成英文的思維方式。
當時我是借鑒了人大法學院一位研究生的做法:爭做三好學生-睡好、吃好、學好。睡眠足則吃飯香,睡好吃好則精神好,精神好則學習效率有保證。
相信每一位參加過考研的人都有不同的感觸,或深或淺,或酸或苦,不一而足。我,一個2001年入學的在讀研究生,體會更多的則是考研期間心理壓力的沉重和苦讀的艱辛。之所以產(chǎn)生把自己的經(jīng)歷說出來的念頭,不為別的,只想能為后來的考研者提供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借鑒,哪怕只有一個人從中只受到一點點的啟發(fā),我也心滿意足。
當我98年初決定嘗試考研時,英語這個普遍的難關(guān)對于我來說,似乎有點不可逾越?,F(xiàn)在想起來,有時都覺得自己當時的想法有點太不切合實際,幾近瘋狂。要知道我面對的是怎樣的英語基礎(chǔ),如果還能稱得上是基礎(chǔ)的話。從88年高中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幾乎放棄了所有課程的學習,直接的結(jié)果是導致了高考的失利和隨后的應(yīng)征入伍。當了兩年兵后我上了軍校,當時開的英語課程非常的簡單??傊?,到98年我的英語基礎(chǔ)也就停留在10年前學的那些已基本上忘得差不多的東西上。怎么辦呢?硬著頭皮試試吧。我先把初、高中的課程粗略地過了一遍,接著開始看《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緊趕慢趕地在99年考試前把1~4冊精讀、泛讀、語法與練習各啃了一遍。由于生詞太多,雖說過了一遍,但就像吃東西沒經(jīng)過咀嚼即咽下去一樣,效果從后來的考試成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來-26分,我甚至連題目都無法做完!當然,結(jié)果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我沒有在這個成績上想得更多,馬上投入了新一輪的準備,在2000年的入學考試中,雖然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總分差了3分沒有被錄取,但是英語考了70分,這對我是個莫大的鼓勵,也讓我看到了希望。為了使這點希望不致變成泡影,我趁熱打鐵又苦干了一年。2001年,我終于如愿以償?shù)匾?81分考上了國防大學研究生院。這一年英語我考了71分。
從26分到70分再到71分,實現(xiàn)這一跨越花了我整整三年時間。你的英語是怎么學的?有人這樣問我。是啊,我是怎么學的?三年來學習英語的過程仍恍如昨日歷歷在目,異常清晰。仔細想來,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了英語成績的提高。
第一,樹立并不斷鞏固和增強信心。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一句套話,而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信心是堅持的動力,它對于后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我是這樣做的:
一是從學習外的球場上給自己樹立信心。我酷愛籃球運動,在籃球上花的功夫不少,看有關(guān)書籍、看各種層次的比賽,從書上學、向別人學,不斷地模仿、不斷地練習,直至熟練。到后來球真打得有模有樣了,當然由于身高等原因,沒有也不可能達到很高的水平,但在前前后后所在的大小不一的單位里,我都能稱得上絕對的主力。由此我就想,既然在先天條件欠佳的情況下還能在球場上得心應(yīng)手,為什么不能在基礎(chǔ)較差的情況下學好英語呢?英語差,并不是我不會學或?qū)W不會,而是以前我根本就沒認真學過。只要花心思、下苦功,我并不比別人笨,我一定能行,我暗暗給自己鼓勁。
二是讓自己能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在不斷進步,鞏固和增強信心。有進步就會更有信心。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時常能感覺出來自己在取得進步,哪怕進步的幅度很小,那么學習的興趣會愈來愈濃,漸漸地,以學習為苦差事的感覺就會愈來愈淡,信心也會愈來愈足。信心的增強反過來又會促進學習取得更大的進步,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就經(jīng)常給自己計算正確率,讓進步量化。比如說做CLOZE,一開始10道題能答對2題,一段時間后能答對3題,再過若干時間能答對4題,那么與以前的自己一比較,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正確率在上升。這就是進步。盡管有時進步的幅度小、速度慢。但別小看了這小小的進步,它是大進步的基礎(chǔ)。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量變引起質(zhì)變,小進步的不斷累積就會成為跨越式的進步。
第二,閱讀大量的材料。
廣泛地涉獵英語閱讀材料不但能拓寬知識面,而且能提高閱讀速度,掌握閱讀技巧,促進對材料的理解。所以要提高閱讀能力,沒有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是很難做到的。三年里,我閱讀的材料大致上包括:《大學英語(泛讀)》1~6冊(約248000詞)讀了兩遍,北大英語系編的白皮《隨意英語文庫》5-7級中的315編(約387000詞),還讀了《大學英語》月刊、《英語世界》月刊等雜志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其他材料。大量的閱讀正因為講量,所以要注意泛。只要不影響對全篇大概意思的理解,大可不必逐詞逐句地細摳。在這種情況下,細摳反而會極大地影響閱讀的連續(xù)性,導致閱讀興趣的喪失,終影響一定的閱讀量的完成。當然在泛字上做文章不等于不要細摳,相反,要拿出適量的文章精讀,從詞句到段,到整個語篇進行仔細的推敲。在材料的選擇上盡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個人的意見是:一是材料內(nèi)容要盡可能新。近期的肯定比幾十年前的好,因為考試中的閱讀材料往往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得很緊;二是材料范圍要盡可能廣。經(jīng)濟、科技、環(huán)境、人文等各方面的材料都要有所涉獵;三是材料的難易程度要適中,過難會阻滯進度、影響信心,太易則不利進步。
第三,做大量的練習題。
道理很簡單,有標準的投籃動作,還要經(jīng)常練習投籃,球才會進,命中率才會提高。2001年暑假,湖人隊球星科比。布萊恩特每天要投籃1700多次,被汗水浸得沒法再穿的衣服連訓練師喬也數(shù)不清。大量的練習,能達到熟能生巧,有助于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掌握一些解題技巧。
在練習題的選擇上,首先,我不選擇只單純給出答案的練習題,而是盡量選擇有答案且?guī)ё⑨尩哪欠N。做這種練習題,既可以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還可以知道為什么出錯,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注釋往往有助于解題思路的培養(yǎng)。其次,我既選擇有針對性的專項練習,也選擇全套的模擬題或歷年的考試真題,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穿插著做。再次,在做練習的過程中,不要只給練習題打分,還要計時間。特別是全套的習題,既計總時間,又計每一小部分的時間,經(jīng)常這樣做使得自己對解題的速度、所花的時間有個大致的了解,對正式考試時合理分配時間、準確把握解題速度是大有裨益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閱讀理解部分試題的分數(shù)占總分的40%,而且每題的分值高(每題2分)。許多人的經(jīng)驗表明,如果在閱讀理解部分能拿到28、30分以上,那么英語成績肯定不會差。所以我特別注重多做這方面的題目。2000年,我專門選用北大石春禎教授編寫的《精編英語閱讀理解220篇》作為閱讀理解的主要習題。由于該書中每個單元的五篇文章都相當于正式考題中閱讀理解試題的閱讀量,凡每讀完一個單元并做完相應(yīng)的試題,就相當于做全真模擬試卷的閱讀理解部分。于是我特意找出沒有干擾的整塊時間,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做,給每一篇計時、計分,然后算每一單元的總時間、總得分。44單元全部做完后,再算一算每單元的平均用時和平均得分,這樣對自己的情況就基本上一目了然了(當時每單元的平均用時是51分鐘,平均得分28.7分。結(jié)果在2001年正式考試中我用53分鐘做完閱讀理解,得了32分)。其間我還把其中帶有詳細注釋的前16單元以及后28單元中得分在4分及4分以下的各篇章拿出來精讀,徹底弄通弄懂。該書還對文中的部分難句進行了句法分析,這也培養(yǎng)了我分析句子的思路,鍛煉了分析句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英譯漢的準確度。
第四,進行反復的記憶。
因為詞匯量的缺乏,單詞是肯定要記的(有時還要記句子,甚至是一些精彩的、典型的小段落)。考前,我堅持每天早上花半個小時重點背記英語考試大綱上列出的單詞,不是完全記住一個詞后再記下一個,而是一個單詞念上幾遍,有點印象后即轉(zhuǎn)入下一個,半個小時大概記(更確切的說應(yīng)該是看)6頁單詞,等所有單詞過一遍后再從頭開始下一遍,這樣一遍又一遍,循環(huán)往復。另一種記單詞的情況是在閱讀文章或做練習的過程中隨機記。遇到不認識或似懂非懂的詞就查字典。查過沒記住,下次碰到時再查,一而再,再而三,次數(shù)多了自然而然就記牢了。至于說背一些好的段落或文章,對于語感的培養(yǎng)和短文寫作還是大有好處的,但難度較大,也比較費時,我就用熟讀的辦法來代替。對于《大學英語(精讀)》中的課文以及其他的許多精彩片段,我也是利用早讀的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反復讀。我還用背代替寫來為考試中的短文寫作做準備。因為平時寫出來的作文,沒有人幫我看、幫我改,很難知道自己寫得怎么樣,錯在什么地方,所以我就背誦幾十篇寫作范文來替代寫作練習。背誦范文可以知道別人怎么寫,怎么安排篇章結(jié)構(gòu),以利自己模仿;可以學會靈活運用一些基本句型和一些常用關(guān)聯(lián)詞,掌握短文寫作技巧,使作文更為流暢通順;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幫助培養(yǎng)用英文思考的習慣,改變先想出中文再譯成英文的思維方式。
還想強調(diào)的一點是,考研是持久的過程,沒有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做保證是很難堅持下來的。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規(guī)律。緊張的學習之余,更要注意放松,加強身體鍛煉,做到一張一弛,張馳有度。當時我是借鑒了人大法學院一位研究生的做法:爭做三好學生-睡好、吃好、學好。睡眠足則吃飯香,睡好吃好則精神好,精神好則學習效率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