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漢語志愿者異國支教 在泰國當"孔子"

字號:

14名獲得泰國政府獎學金的高中畢業(yè)生目前正在廈大海外教育學院學習。他們于2006年9月到廈大報到,當時,他們順暢清晰的中文表達,讓接待的老師驚訝不已。而之前培養(yǎng)這些“高徒”的,正是7名廈大研究生志愿者。
     選拔7名志愿者
     去年3月,廈大與泰國皇太后大學簽訂了合作建設(shè)孔子學院的協(xié)議。這是廈大設(shè)立的首個孔子學院,作為國家“漢辦”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的重點學校和國務(wù)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廈大是首次入選承擔建設(shè)孔子學院的17所大學之一。
     那么由誰來當“孔子”,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呢?廈大決定在全校碩士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消息一出,就吸引了70多名同學來應(yīng)征。學校組織了嚴格的初選、筆試和面試,考察了學生在中文理論、中國文化、英語口語、普通話、板書、綜合知識等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終7位一、二年級的碩士生勝出,其中4位來自對外漢語專業(yè),他們都曾在廈大海外教育學院給外國留學生上過中文課,其余3位的專業(yè)是中文、文藝和中國歷史。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學位課程都已修完,結(jié)束國外的教學工作后,他們將返校做論文或續(xù)修剩余課程。2004級的陳艷藝說,她的專業(yè)是對外漢語,這次去泰國支教,是難得的社會調(diào)查和實踐機會。
     6月3日,7名研究生開始為期1年的海外支教生活。從學校面試通知到登上泰航的飛機,前后只有50天,從中國到泰國、從學生到老師,文化的差異、角色的轉(zhuǎn)化讓志愿者們的人生有了一分難得的新奇體驗——帶著微笑和愛來傳播中華文化、傳遞中國人的友善。
     回味支教生涯
     皇太后大學位于泰國北部的邊境小城——清萊,是泰國美的大學之一。校園里火紅的鳳凰花和嬌艷的三角梅,讓學子們覺得環(huán)境與廈大相仿。但初來時的興奮和好奇很快就被繁重的工作沖得煙消云散了。志愿者們除了擔任孔子學院的教學任務(wù)外,還兼任皇太后大學文學院商務(wù)漢語專業(yè)的老師,每個人平均一周上20節(jié)課,口干舌燥,滿身疲憊。
     真正困擾大家的還是語言環(huán)境。學生下了課基本上就不再使用漢語了,這將大大影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于是志愿者們抓住一切機會讓學生開口,營造中文環(huán)境。課文中有一句叫“我試試皮大衣”,江竹青在讀“皮”這個生詞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們邊笑邊在嘰嘰喳喳的談?wù)撌裁?。后,終于弄清楚了,原來“皮”(Pi)這個音在泰語中是“鬼”的意思。一位學生說:“老師,pi(鬼)就在你的衣柜里,他出來跟老師說:‘老師,我愛你?!苯袂嗾f:泰國的pi是不會講漢語的,我聽不懂。學生說:“老師,沒關(guān)系,我可以教pi(鬼)漢語?!苯淌依镄β曇黄?BR>     泰國對老師的著裝要求很嚴格。女教師上課一定要穿裙子,不能穿無袖的衣服。男教師則要穿西褲、襯衣,好還要打領(lǐng)帶。老師的衣服要一天換,否則,學生會認為你不洗澡不換衣。剛到泰國時,一個男志愿者曾笨手笨腳的把僅有的幾套上課穿的衣服給熨壞了!幸虧大家救急才過了關(guān)。
     泰國學生上課經(jīng)常遲到,志愿者們?yōu)榧m正這個毛病真是傷透了腦筋,他們制訂了一些規(guī)則,比如,遲到抄5遍課文。江竹青的班級有兩名學生去排練中國的舞獅表演,沒來上課。不料,學生們課后主動找到她,異口同聲向她表態(tài):老師,我們少4節(jié)課,要抄課文20遍。江竹青告訴他們不必了,但是,學生們表情嚴肅而又堅定地說:老師,我們要自己寫,一定寫!
     馬杜娟也發(fā)過脾氣,罰學生“寫檢查”。她說,當了老師,才真正體驗到“恨鐵不成鋼”的滋味,愛之深,責之切。小測驗,全班竟有9個同學不及格。那天上課馬杜娟虎著一張臉,發(fā)完試卷讓所有人寫自己哪個題做錯了,是什么原因錯。課后,馬杜娟在辦公室看學生們寫的“檢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非常誠懇,有的給老師道歉,說是自己不懂也沒問;有的保證下次一定考80分以上……看著這些還略顯幼稚的字體,馬杜娟意識到老師和學生的溝通是多么重要!
     去年7月14日,泰國北部首屆華語寫作與演講比賽在皇太后大學舉行,7名志愿者中有4名是評委。馬杜娟的一個學生叫林秋虹,報名參加演講,她的題目是“生活需要掌聲”。馬杜娟主動接過了為她輔導的任務(wù),從發(fā)音、語氣、語調(diào)、站姿、手勢等各方面為她糾正。秋虹非常認真,為了糾正發(fā)音,主動把老師的朗誦錄下來,回去反復照著練習。比賽那一天,當后宣布一等獎是林秋虹時,馬杜娟比其他人都要激動,“我的學生!”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時,秋虹打來了電話:“謝謝老師,老師很有本領(lǐng)!”
     學生愛上廈大
     一到孔子學院,志愿者們就接到了一項特別任務(wù),培訓2006年度泰國政府留學中國獎學金獲得者,強化他們的漢語聽、說、讀、寫能力。這批學生來自泰國各府共110名,均是成績優(yōu)異的應(yīng)屆高中畢業(yè)生,8成學生未接觸過漢語,他們將于9月份到中國學習。
     志愿者們“手把手地教漢字,一對一地練生詞,講故事似地學閱讀”,經(jīng)過3周左右學習,學生們學會了漢字的基本構(gòu)造與筆畫順序。幫助學生練習聽、說的能力,糾正他們的發(fā)音。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們盡快學會漢語!喜歡漢語!
     8月16日,志愿者得知培訓的學生中有14名要去廈大,當天晚上,他們給學生看了廈門大學的圖片,講述廈大的美麗和悠久的歷史,其實這種“愛廈大教育”早已被志愿者們帶到了課堂以及平常交流中,他們早就知道了老師的母校,都憧憬著廈大的新生活。
     3個月的培訓結(jié)下了深厚的師生情。這些學生到了中國以后還給志愿者老師打電話說:“老師,我很想你們,我愛廈大!”
     據(jù)廈大泰國孔子學院院長黃建軍介紹:去年6月到8月期間,孔子學院培訓的泰國學生現(xiàn)在已進入北京、上海、廈門、昆明等地的10多所高校深造,這批學生入學考試成績優(yōu)秀,口語流利。(藍旭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