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蒙田中學“孔子學堂”學生碰撞東方文化

字號:

荊楚網(wǎng)消息 (楚天金報)本報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吳小平
    黃皮膚、白皮膚……近日,法國蒙田中學“孔子學堂”的34名學生來到武漢外校,和中國孩子坐在同一間教室里學漢語。不同文化與思維相碰撞、交融,演繹出一道獨特的跨國教育“新風景”。
    法國孩子愛東方文化
    “外國人認可中國的基礎教育”,武漢外校副校長董亦頻說,他們感興趣的是數(shù)學的邏輯思維訓練和古詩詞、美術等有東方韻味的傳統(tǒng)文化。法國學生保羅在漢學習一年多,與外校高二(7)班學生一起上課,住在武漢普通人家,感受著濃濃的江城文化?!白≡谄胀ㄈ思?,更方便與武漢的同學們交流和溝通,也能從側面了解中國的文化?!痹谶@些法國孩子眼中,情商更勝于智商。因此,除了學語言和知識,他們更希望多交一些朋友,多了解中國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
    不理解“家長接送孩子”
    法國學生都住在江城普通學生家里。有的法國學生在武漢待幾天,有的則要待上半年至一年。除了正常上課,他們每周還要“培優(yōu)”——學習常用漢語?!爸惺浇逃币灿凶尅袄贤狻辈焕斫獾牡胤?,比如“學生要站起來回答問題”、“上、下學時家長接送”等等。每到周末放學時,學校門口聚滿了家長,有的法國學生還以為學校出事了。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法國學生喜歡點頭向老師示意,然后坐在座位上回答問題。法國學生們隨意的個性,令老師們不時地調整教育方式。
    個性隨意 做事認真
    在外校學生看來,法國孩子身上有許多優(yōu)秀的東西。盡管平時個性隨意,但法國學生做起事來極其專注、認真。比如,保羅剛來時漢語很差,課堂上做筆記都有困難,于是,他每節(jié)課后向同學借來筆記,一點點地抄寫。此外,上學路上,保羅經(jīng)常買一份報紙,指著上面的生字向同學求教。他的“中國媽媽”說,保羅回家做作業(yè)做得較晚,多是在練字和翻譯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