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李某的父親生前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去世時還留有幾本郵票。李某對郵票從不感興趣,李某覺得這些郵票不好處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劉某來吃飯,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幾本郵票,劉某也是一集郵愛好者,他隨即表示愿意全部購買,最后以5000元的價格將郵票全部拿走,李某對這一價格也比較滿意。事過不久,李某從父親生前的一朋友處得知,他父親所留的郵票中,有5張相當珍貴,可能每張都值5000元;同時另一同事告訴他,劉某正在尋找買主。李某立即找到劉某,要求退還劉某的5000元錢。取回郵票,但劉某堅決不同意。雙方協(xié)商不成,李某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合同,返還郵票。
[問題]
1.李某與劉某間買賣郵票的行為的效力如何?
2.法院應如何對待李某的請求?
分析:
1.《民法通則》第4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在這一交易過程中,雖然當事人雙方是平等自愿的,但是因為李某缺乏對郵票相關知識以及市場行情的了解,導致他對買賣標的物的價值有嚴重的誤解,而劉某應該知道此郵票的價值仍以較低價格換取,顯然違背了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通則》第59條規(guī)定:行為人對行為內(nèi)容有重大誤解及行為顯失公平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對已成立的民事行為予以變更或撤銷。因此,劉某與李某之間的買賣行為屬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該行為的效力待定。
2.對于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由享有撤銷權或變更權的當事人決定是否變更或撤銷,以及是予以變更還是撤銷。本案中如果李某行使撤銷權,該行為無效;如果李某不撤銷也不變更,則該行為有效;如果李某要求變更價金條款,法院也應給予支持。因此,權利人李某要求撤銷合同行為,返還郵票,人民法院應當允許。
案例2:陳某承包的鎮(zhèn)辦拉絲廠的電線,是鎮(zhèn)供電站專門拉的一條單線,為此電站站長經(jīng)常以查電為由來廠里吃飯,每次陳某都十分客氣。1994年7月,站長的弟弟吳某突然拉來一卡車西瓜,要求陳某買下。陳某聲稱已經(jīng)給工人發(fā)過降溫費,而且也用不了這么多西瓜,當場表示拒絕。但是當晚廠里的電就被停掉,電站站長告知陳某線路需要檢修。第二天,吳某再次將西瓜拉來,并說只要陳某買下西瓜,電就可以送上。陳某無奈,只得以高于市場的價格買下全部西瓜。當晚電也真的就來了。事后陳某越想越生氣但不知如何是好。
[問題]
1.吳某的行為是否屬于脅迫?
2.陳某應怎樣救濟自己遭到損害的合法權益?
分析:
1.吳某的行為已經(jīng)構(gòu)成脅迫。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9條規(guī)定:“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chǎn)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chǎn)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脅迫行為?!北景钢校瑓悄尺B同其站長哥哥以停電為要挾,迫使陳某買下他不想買的西瓜,而且陳某買下西瓜的行為與吳某哥哥停電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因此,吳某的行為已完全構(gòu)成脅迫。
2.陳某可以要求法院判決該合同無效。《民法通則》第58條第3款規(guī)定,一方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這種無效自始無效。也就是說,陳某可以要求吳某退還錢款,并將西瓜拉回。如果西瓜有腐爛,損失由吳某自己承擔。
案例3.甲汽車銷售公司與乙汽車制造公司簽訂了一份轎車買賣合同。由于甲公司的業(yè)務員丁某對汽車型號不太熟悉,因此,在簽訂合同時,將甲公司原先想買的B型號轎車寫成了A型號轎車。雖然乙公司提供的型號不是甲公司原想購買的B型號轎車,但A型號轎車銷量也不錯。甲公司按照合同約定提貨并支付了貨款。
[問題]
1.丁某的行為屬于合同法上的什么行為?其效力如何?
2.甲公司在支付貨款后是否還能行使撤銷權?
分析:可撤銷合同及其撤銷權的消滅
1、丁某的行為屬于重大誤解的行為。重大誤解行為是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行為。依據(jù)《合同法》第54條的有關規(guī)定,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gòu)變更或者撤銷合同。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guī)定:行為人因?qū)π袨榈男再|(zhì)、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zhì)量、規(guī)格和數(shù)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后果與自己的思想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本案中,丁某對購買標的發(fā)生了誤解,并且價值巨大,應認定為重大誤解,屬于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行為。
2.甲公司不能再行使撤銷權。根據(jù)《合同法》第55條的有關規(guī)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本案中,甲公司在明知車型有錯的情況下,仍按合同約定提貨,并支付貨款,應視為以自己的行為放棄了撤銷權。
[問題]
1.李某與劉某間買賣郵票的行為的效力如何?
2.法院應如何對待李某的請求?
分析:
1.《民法通則》第4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在這一交易過程中,雖然當事人雙方是平等自愿的,但是因為李某缺乏對郵票相關知識以及市場行情的了解,導致他對買賣標的物的價值有嚴重的誤解,而劉某應該知道此郵票的價值仍以較低價格換取,顯然違背了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通則》第59條規(guī)定:行為人對行為內(nèi)容有重大誤解及行為顯失公平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對已成立的民事行為予以變更或撤銷。因此,劉某與李某之間的買賣行為屬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該行為的效力待定。
2.對于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由享有撤銷權或變更權的當事人決定是否變更或撤銷,以及是予以變更還是撤銷。本案中如果李某行使撤銷權,該行為無效;如果李某不撤銷也不變更,則該行為有效;如果李某要求變更價金條款,法院也應給予支持。因此,權利人李某要求撤銷合同行為,返還郵票,人民法院應當允許。
案例2:陳某承包的鎮(zhèn)辦拉絲廠的電線,是鎮(zhèn)供電站專門拉的一條單線,為此電站站長經(jīng)常以查電為由來廠里吃飯,每次陳某都十分客氣。1994年7月,站長的弟弟吳某突然拉來一卡車西瓜,要求陳某買下。陳某聲稱已經(jīng)給工人發(fā)過降溫費,而且也用不了這么多西瓜,當場表示拒絕。但是當晚廠里的電就被停掉,電站站長告知陳某線路需要檢修。第二天,吳某再次將西瓜拉來,并說只要陳某買下西瓜,電就可以送上。陳某無奈,只得以高于市場的價格買下全部西瓜。當晚電也真的就來了。事后陳某越想越生氣但不知如何是好。
[問題]
1.吳某的行為是否屬于脅迫?
2.陳某應怎樣救濟自己遭到損害的合法權益?
分析:
1.吳某的行為已經(jīng)構(gòu)成脅迫。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9條規(guī)定:“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chǎn)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chǎn)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脅迫行為?!北景钢校瑓悄尺B同其站長哥哥以停電為要挾,迫使陳某買下他不想買的西瓜,而且陳某買下西瓜的行為與吳某哥哥停電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因此,吳某的行為已完全構(gòu)成脅迫。
2.陳某可以要求法院判決該合同無效。《民法通則》第58條第3款規(guī)定,一方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這種無效自始無效。也就是說,陳某可以要求吳某退還錢款,并將西瓜拉回。如果西瓜有腐爛,損失由吳某自己承擔。
案例3.甲汽車銷售公司與乙汽車制造公司簽訂了一份轎車買賣合同。由于甲公司的業(yè)務員丁某對汽車型號不太熟悉,因此,在簽訂合同時,將甲公司原先想買的B型號轎車寫成了A型號轎車。雖然乙公司提供的型號不是甲公司原想購買的B型號轎車,但A型號轎車銷量也不錯。甲公司按照合同約定提貨并支付了貨款。
[問題]
1.丁某的行為屬于合同法上的什么行為?其效力如何?
2.甲公司在支付貨款后是否還能行使撤銷權?
分析:可撤銷合同及其撤銷權的消滅
1、丁某的行為屬于重大誤解的行為。重大誤解行為是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行為。依據(jù)《合同法》第54條的有關規(guī)定,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gòu)變更或者撤銷合同。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guī)定:行為人因?qū)π袨榈男再|(zhì)、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zhì)量、規(guī)格和數(shù)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后果與自己的思想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本案中,丁某對購買標的發(fā)生了誤解,并且價值巨大,應認定為重大誤解,屬于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行為。
2.甲公司不能再行使撤銷權。根據(jù)《合同法》第55條的有關規(guī)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本案中,甲公司在明知車型有錯的情況下,仍按合同約定提貨,并支付貨款,應視為以自己的行為放棄了撤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