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風情:滿族藝術——音樂

字號:

滿族的音樂
    八角鼓:八角鼓形為八邊形,蒙蟒皮,七個邊每邊有銅環(huán),另一個邊下拴一長穗,可彈、搓、搖,作為唱曲的伴奏樂器。
    滿戲:滿族戲曲劇種。又名“八角鼓戲”。由滿族曲藝八角鼓發(fā)展而來。滿族先民在騎射漁獵之暇圍在篝火旁,邊說邊唱邊舞,并扣擊自制八角鼓相和,娛其情志,逐步形成說、唱、舞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清兵入關后,八角鼓和洋琴、琵琶、四弦、鑼鼓等配合,吸收諸宮調、雜劇及各地民歌、小曲,形成牌子曲劇。多演唱歷史和民間故事。
    八旗子弟書:又稱“清音子弟書”,是八旗子弟于18世紀創(chuàng)作的一種只有唱詞,沒有說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詞,盛行于北京和沈陽,是滿族人民喜愛的一種曲藝形式。
    二弦:滿族彈撥樂器。木制,琴頭飾有龍首,弦軸左右各一,音箱為長方形,底有孔,音箱上安覆手,框繪龍紋。清朝宮廷用于演奏宴樂。
    三弦:滿族彈撥樂器。檀木質,方槽,琴頭雕大頂花,其尾端雕刻花紋,琴桿正面為指板,尾端護弦揭獸皮為之。左手持琴,右手拇指、食指戴骨指甲撥弦,有彈、挑、分、掃、砸、搓兒等技巧。清宮廷中用于演奏宴樂,民間用于伴奏鼓書、單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