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審師資格考試內審計作用練習題183

字號:

1.有關背景:要求某大公司的內部審計師對公司的生產計劃系統(tǒng)進行復核。利用在連接于本地局域網(LAN)的電腦上收集到的生產數(shù)據得到通過電子數(shù)據交換進行的采購情況。采購是根據下一個月的生產計劃和已得到批準的材料需求計劃(MRP)向經過批準的供貨商購買的。每單位產品所需的零部件數(shù)量是由MRP確定的。
    內部審計師想要確定采購要求是否已按生產技術的變化進行更新,試問針對這一目的下列審核步驟中哪一個最為有效?
    A:根據現(xiàn)有的生產參數(shù)及生產技術改進后的MRP對零部件的需求量重新計算。并將計算結果與由系統(tǒng)產生的同一周期的采購訂單進行比較;B:擬訂一套測試數(shù)據,輸入局域網,將由測試數(shù)據得出的采購訂單和由生產數(shù)據得出的采購訂單相比較;
    C:利用通用審計軟件得出超量庫存報告。將庫存與現(xiàn)有生產量進行比較;D:對若干個周期的生產參數(shù)及MRP抽樣,對系統(tǒng)進行追查,確定輸入是否準確。
    2.公司將大量的易耗材料放置在生產工人可以獲取的容器中,這些材料的消耗作為該公司支出的一部分。為改善對這些材料的控制,以下哪個措施最恰當?
    A:將容器移至庫房;B:要求管理人員將易耗材料的成本與預算進行比較;
    C:在正常工作時間將容器上鎖;D:因為材料的成本和規(guī)模微不足道,所以上述措施都沒有必要。
    3.下面有關制止舞弊行為的陳述中,正確的是:
    (1)制止舞弊的基本措施是高層管理人員倡導實行有效的控制系統(tǒng);
    (2)內部審計師應審查和評價控制系統(tǒng)的充分性,以協(xié)助制止舞弊行為;
    (3)內部審計師應測試通訊系統(tǒng)能否向管理*提供足夠的可靠信息,包括控制系統(tǒng)的有效性和異常交易發(fā)生的情況。
    A:(1)B:(1)和(2)
    C:(2)和(3)D:(1)、(2)和(3)
    4.對于一位初出茅廬的內部審計師,以下哪種結論比較合理?
    A:雇員稅款已按正確比率扣除,而且稅款已轉交合適的政府機構;B:雖然職責分工不夠充分,但是補償性控制已經減弱了它所造成的影響;
    C:應該更換工資電腦系統(tǒng);D:工資部門的員工的技能水平是恰當?shù)摹?BR>    5.審計師工作底稿中相當大的部分屬內部審計師對相關審計領域做出的結論。在某些情形下主管可能不同意這些結論,并要求下屬內部審計師進一步深入調查。假定經過調查后,下屬內部審計師仍與主管在工作底稿中做出的結論看法不一致,則內部審計機構做出以下哪項反應是不適當?shù)?
    A:下屬內部審計師與主管均對達成不同結論的相應理由作書面記載;在工作底稿中保留雙方的合理意見。 B:指明其不一致處,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標明保留對不一致處及后續(xù)工作的重視。
    C:將兩種結論提交首席審計執(zhí)行官解決,首席審計執(zhí)行官可以解決該問題。 D:在審計報告中同時寫出兩種結論,并讓管理層與被審計單位同時對兩種結論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