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作為整體,中國在世界上舉足輕重;但作為個體,不少中國人還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國家之強和個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覺得自己活的還是像在半殖民地時代受人家欺負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對自己生存的狀態(tài)有理性的認識,克服狹隘的“受害者情結”。否則,崛起的中國將難以擔當與自己的國際地位相稱的責任。
這段話談論的核心意思是:( )內容概括題
A.中國急需提高國民的個人地位 B.中國人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
C.中國人為什么有“受害者情結” D.崛起的中國要承擔相應的國際地位
[新天地老師解析]“但作為個人……”表明了材料所強調的重點為個人應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B選項表達了這個含義,選B。
14.經過百年的衰落,南水北調工程也許是大運河的最后一次機遇,倒流的長江水再次串聯起大運河的主要部分,生氣就此顯現。一百年來大運河只是在等待一次讓它融入新的文明中的機會。大運河已經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并不害怕改變,但是如何改變卻掌握在現代人的手中。
這段話的主旨是:( )內容概括題
A.倒流的長江水再次使大運河呈現生機
B.歷史悠久的大運河已經衰落了一百年
C.大運河如何改變掌握在現代人的手中
D.南水北調工程是改變大運河命運的重要契機
[新天地老師解析]A、B所表達的意思較為片面,比較容易排除。關鍵是C和D。C答案主要是由“但是如何改變卻掌握在現代人的手中”這句話分析得出的,但通觀材料,C的含義只是在強調南水北調工程重要歷史意義以及現代人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所采取的謹慎態(tài)度,并沒有與第一句話“南水北調是大運河的最后一次機遇”相聯系,顯然第一句還是主旨句,所以應排除C,選擇D。
15.晚清時期,封閉的請政府開始設立“同文館”,聘請外國人教授英語等外語,其目的主要是與列強簽定不平等條約時盡可能少受蒙騙。但這種最初嚴格限定在技術層面的語言修習,卻突進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識形態(tài)領域,最終引致中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語言的交流往往會帶來意外的收獲,這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期待。
對這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信息推斷題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結果 B.壞事?有時也會變成好事
C.語言交流能促進社會進步 D.掌握一門外語如同打開一扇窗戶
[新天地老師解析]材料主要談的是語言交流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C、D容易推出,A的概括也較為貼切,但B的概括不準確,我們無法判斷這樣的初衷是“好事”還是“壞事”,所以B不正確。
16.螞蟻是所有動物中最愛尋釁和好戰(zhàn)的物種,尤其上以肉食為主的“狩獵蟻”?!搬鳙C蟻”的外交政策是永無休止的侵犯、武力爭奪地盤,以及盡其所能地消滅鄰近群體。由于其數量龐大,所以打起仗來,常常爭得你死我活,場面十分壯觀。特別是在食物短缺時,與其他群體的沖突則會達到高潮。早春時節(jié),群體開始發(fā)育的時期,“狩獵蟻”還會襲擊其他物種類的螞蟻,斗爭的結果總是以“狩獵蟻”的勝利而告終。
這段話直接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觀點概括題
A.狹路相逢(?)勇者勝 B.槍桿子里出政權(比喻的說法)
C.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D.進攻是的防守?
[新天地老師解析]這是觀點概括型的題。A的觀點是材料部分內容的體現即只說明了如何取得勝利;B答案的觀點擴大了材料的內涵;D答案的觀點也只是材料部分內容的概括。C答案通過“狩獵蟻”的生存法則貼切地概括了動物世界的生存規(guī)則,所以本題應選擇C。
17.自然資源稀缺,產權就非常重要。因為產權明確,人們再也不會超負荷放牧。到發(fā)達國家農牧業(yè)地區(qū)看過的人都知道,分割牧場使用的都是鋼絲網,這都是君子界限,堵不住小人。但是在一個法制的社會,這種防君子不防小人界限,是最有法律權威的。難怪有一本書說鐵絲網是十九世紀人類社會十大發(fā)明之一。
下面不符合這段話所表達的意思的是:( )信息推斷題
A.產權的劃分要有法律來保障 B.鐵絲網只有在法制社會才起作用
C.法律能約束君子但不能約束小人 D.產權明確可以防止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fā)
[新天地老師解析]從材料中的第三句話“但是在一個法制的社會……”可以推出A答案;“鐵絲網”指代一種產權制度,所以B答案也是可推出的;材料的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可以推出D答案;材料中第二句話中“鐵絲網堵不住小人”和第三句話中“界線防君子不防小人”并不能推出C答案“法律不能約束小人”,所以本題選擇C。
18.改革開放以來,確實(副詞)出現了富豪階層。然而,這個階層與廣大的人民群眾相比,畢竟是鳳毛麟角。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增長點主要還是在“中產階級”身上,是他們的超前消費,支撐了奢侈品市場。而中國目前的“中產階級”,無論從收入水平、消費能力還是消費結構上看,都遠不能與發(fā)達國家的中產階級相比。
這段話想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觀點概括題
A.富豪不是我國消費者的主體 B.我國的“中產階級”引導著消費潮流
C.我國的“中產階級”不同于發(fā)達國家 D.我國的“奢侈品時代”還遠沒有到來
[新天地老師解析]A答案本身是正確的,但不是材料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所以不能選;材料中沒有談到“消費潮流”的問題,所以B答案無法推出;C答案本身是正確的,但顯然不是材料的主要觀點;D答案正確,材料是通過中國的中產階級與國外的中產階級的不同來說明中國的“中國奢侈品時代”遠沒有到來。
19.①逆差與順差,應當辨證地看,貿易平衡永遠是相對的、動態(tài)的。②中美經濟關系是雙贏而非零和,經濟互補性注定了美對華逆差將是一個長期問題。③今后,中美兩國參與全球化和產品分工的程度會繼續(xù)加深,只要不改變現行統(tǒng)計方法,美對華逆差仍將持續(xù),而中美貿易規(guī)模也仍將不斷擴大。
這段話表的的核心觀點是:( )觀點概括題
A.中美經濟是互補的 B.逆差還是順差要看使用的統(tǒng)計方法
C.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會改變 D.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應影響中美經貿關系
[新天地老師解析]材料第一句話強調逆差與順差是辯證的,第二句話強調中美經貿關系是雙贏而非零和,第三句話強調中美經濟規(guī)模不斷擴大,美對華逆差仍將持續(xù),三句話放在一起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逆差不應影響中美關系,所以應選D答案。A、B可從材料得出,但不是核心觀點;C答案則過于絕對,所以不能選。
20.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上應當融入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里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qū)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對這段話的準確概括是:( )內容概括題
A.歷史教育的重要意義 B.歷史教育的形式應當生活化
C.歷史教育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 D.歷史存在于民族的集體記憶中
[新天地老師解析]第一句話是一個主旨句,“是應當融匯在生活之中的”則是主旨句的核心,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應為B。
21.在八國峰會召開前夕,英國媒體認為這次八國會議,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歐美都將爭取中國的支持。中國現在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5%,而且這個數字仍在上升。在聯合國發(fā)起的《京都議定書》中,中國也被歸類為發(fā)展中國家,因此不受該條約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約束。
對歐美要爭取中國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準確的是:( )信息推斷題
A.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
B.中國具有較大世界影響力,但尚未加入《京都協定書》
C.中國在發(fā)展中國家中經濟最有潛力,對歐美國家經濟影響巨大
D.中國排放溫室氣體量大,但不受《京都協定書》中的條約約束
[新天地老師解析]A答案表述了一個事實,但卻沒有說明這與歐美各國爭取中國支持的原因有什么關系,所以不能選;從材料中我們無法得知中國是否加入《京都議定書》,所以B答案無法推知;C答案的內容材料沒有提及。本題只能選擇D答案,即中國的排放量大,但卻不受《京都議定書》的某些限制,所以歐美各國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
22.今年,11名高考“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這與內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為招收到“狀元”而津津樂道、各地大捧高考“狀元”等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舉引來軒然大波,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應試教育”。筆者認為,香港大學招生和“素質教育”并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錄取學生,這種標準只是香港的標準,至于是否抑或是否適合內地情況,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作者支持的觀點是:( )觀點概括題
A.香港大學的錄取標準并不是挑選學生的標準
B.香港大學有自主招生的權利,媒體不應過多批評
C.香港大學選擇學生的標準并不與內地現有情況相符
D.香港大學不錄取“狀元”的原因是他們不符合該校的錄取標準
[新天地老師解析]材料中沒有談到香港大學的錄取標準是否是標準,所以A答案不能選;材料也沒有把重點放在分析香港大學不錄取狀元的原因是什么,所以D答案不能選;材料也沒有把重點放在分析媒體是否應該對香港大學的錄取標準進行評價,所以B答案不能選。材料是通過高考狀元落選香港大學來分析內地與香港對學生錄取標準的問題,所以正確答案應為C。
23.人文教育從表面上看,好象只是傳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現在的學科體制下,一切教育都似乎可以量化為客觀知識和能力,如英語的等級考試。實際上:人文教育是通過對文史哲的學習,通過對人類千百年積累下來的精神成果的吸納和認同,使學生有獨立的人格意志,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有健全的判斷能力和價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同情心,對個人、家庭、國家、天下有一種責任感,對人類的命運有一種擔待。
這段話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觀點概括題
A.英語的等級考試是為大眾所熟悉的一種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傳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識
C.在目前的學科體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為客觀知識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表述最長,最嚴謹)
[新天地老師解析]A答案實際為材料所舉的一個例子,太過片面,所以不能選擇;B、C同A一樣過于片面,所以本題只能選擇D答案。
24.數字圖書館是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發(fā)展的產物,有著傳統(tǒng)圖書館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和特征,其服務的范圍大大超出圖書館的圍墻。凡網絡所聯之地,均可使用,可實現全天候、全自動、智能化的服務。近年來,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研究在國內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包括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以及各類情報機構等,相繼開展了各種不同規(guī)模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
對這段話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內容概括題:優(yōu)勢+發(fā)展
A.數字圖書館代表了未來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
B.數字圖書館具有很多優(yōu)勢,在國內發(fā)展很快
C.國內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發(fā)展
D.數字圖書館具有傳統(tǒng)圖書館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和特征
[新天地老師解析]材料共三句話,第一、二句話的主要內容為“數字圖書館的優(yōu)勢和特征”,第三句話的內容為“數字圖書館在國內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全面概括材料內容的應為“數字圖書館的優(yōu)勢和特征及在國內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顯然A的概括過于寬泛,C、D都只概括了一個方面,只有B的概括是全面準確的。
這段話談論的核心意思是:( )內容概括題
A.中國急需提高國民的個人地位 B.中國人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
C.中國人為什么有“受害者情結” D.崛起的中國要承擔相應的國際地位
[新天地老師解析]“但作為個人……”表明了材料所強調的重點為個人應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B選項表達了這個含義,選B。
14.經過百年的衰落,南水北調工程也許是大運河的最后一次機遇,倒流的長江水再次串聯起大運河的主要部分,生氣就此顯現。一百年來大運河只是在等待一次讓它融入新的文明中的機會。大運河已經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并不害怕改變,但是如何改變卻掌握在現代人的手中。
這段話的主旨是:( )內容概括題
A.倒流的長江水再次使大運河呈現生機
B.歷史悠久的大運河已經衰落了一百年
C.大運河如何改變掌握在現代人的手中
D.南水北調工程是改變大運河命運的重要契機
[新天地老師解析]A、B所表達的意思較為片面,比較容易排除。關鍵是C和D。C答案主要是由“但是如何改變卻掌握在現代人的手中”這句話分析得出的,但通觀材料,C的含義只是在強調南水北調工程重要歷史意義以及現代人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所采取的謹慎態(tài)度,并沒有與第一句話“南水北調是大運河的最后一次機遇”相聯系,顯然第一句還是主旨句,所以應排除C,選擇D。
15.晚清時期,封閉的請政府開始設立“同文館”,聘請外國人教授英語等外語,其目的主要是與列強簽定不平等條約時盡可能少受蒙騙。但這種最初嚴格限定在技術層面的語言修習,卻突進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識形態(tài)領域,最終引致中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語言的交流往往會帶來意外的收獲,這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期待。
對這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信息推斷題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結果 B.壞事?有時也會變成好事
C.語言交流能促進社會進步 D.掌握一門外語如同打開一扇窗戶
[新天地老師解析]材料主要談的是語言交流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C、D容易推出,A的概括也較為貼切,但B的概括不準確,我們無法判斷這樣的初衷是“好事”還是“壞事”,所以B不正確。
16.螞蟻是所有動物中最愛尋釁和好戰(zhàn)的物種,尤其上以肉食為主的“狩獵蟻”?!搬鳙C蟻”的外交政策是永無休止的侵犯、武力爭奪地盤,以及盡其所能地消滅鄰近群體。由于其數量龐大,所以打起仗來,常常爭得你死我活,場面十分壯觀。特別是在食物短缺時,與其他群體的沖突則會達到高潮。早春時節(jié),群體開始發(fā)育的時期,“狩獵蟻”還會襲擊其他物種類的螞蟻,斗爭的結果總是以“狩獵蟻”的勝利而告終。
這段話直接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觀點概括題
A.狹路相逢(?)勇者勝 B.槍桿子里出政權(比喻的說法)
C.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D.進攻是的防守?
[新天地老師解析]這是觀點概括型的題。A的觀點是材料部分內容的體現即只說明了如何取得勝利;B答案的觀點擴大了材料的內涵;D答案的觀點也只是材料部分內容的概括。C答案通過“狩獵蟻”的生存法則貼切地概括了動物世界的生存規(guī)則,所以本題應選擇C。
17.自然資源稀缺,產權就非常重要。因為產權明確,人們再也不會超負荷放牧。到發(fā)達國家農牧業(yè)地區(qū)看過的人都知道,分割牧場使用的都是鋼絲網,這都是君子界限,堵不住小人。但是在一個法制的社會,這種防君子不防小人界限,是最有法律權威的。難怪有一本書說鐵絲網是十九世紀人類社會十大發(fā)明之一。
下面不符合這段話所表達的意思的是:( )信息推斷題
A.產權的劃分要有法律來保障 B.鐵絲網只有在法制社會才起作用
C.法律能約束君子但不能約束小人 D.產權明確可以防止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fā)
[新天地老師解析]從材料中的第三句話“但是在一個法制的社會……”可以推出A答案;“鐵絲網”指代一種產權制度,所以B答案也是可推出的;材料的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可以推出D答案;材料中第二句話中“鐵絲網堵不住小人”和第三句話中“界線防君子不防小人”并不能推出C答案“法律不能約束小人”,所以本題選擇C。
18.改革開放以來,確實(副詞)出現了富豪階層。然而,這個階層與廣大的人民群眾相比,畢竟是鳳毛麟角。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增長點主要還是在“中產階級”身上,是他們的超前消費,支撐了奢侈品市場。而中國目前的“中產階級”,無論從收入水平、消費能力還是消費結構上看,都遠不能與發(fā)達國家的中產階級相比。
這段話想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觀點概括題
A.富豪不是我國消費者的主體 B.我國的“中產階級”引導著消費潮流
C.我國的“中產階級”不同于發(fā)達國家 D.我國的“奢侈品時代”還遠沒有到來
[新天地老師解析]A答案本身是正確的,但不是材料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所以不能選;材料中沒有談到“消費潮流”的問題,所以B答案無法推出;C答案本身是正確的,但顯然不是材料的主要觀點;D答案正確,材料是通過中國的中產階級與國外的中產階級的不同來說明中國的“中國奢侈品時代”遠沒有到來。
19.①逆差與順差,應當辨證地看,貿易平衡永遠是相對的、動態(tài)的。②中美經濟關系是雙贏而非零和,經濟互補性注定了美對華逆差將是一個長期問題。③今后,中美兩國參與全球化和產品分工的程度會繼續(xù)加深,只要不改變現行統(tǒng)計方法,美對華逆差仍將持續(xù),而中美貿易規(guī)模也仍將不斷擴大。
這段話表的的核心觀點是:( )觀點概括題
A.中美經濟是互補的 B.逆差還是順差要看使用的統(tǒng)計方法
C.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會改變 D.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應影響中美經貿關系
[新天地老師解析]材料第一句話強調逆差與順差是辯證的,第二句話強調中美經貿關系是雙贏而非零和,第三句話強調中美經濟規(guī)模不斷擴大,美對華逆差仍將持續(xù),三句話放在一起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逆差不應影響中美關系,所以應選D答案。A、B可從材料得出,但不是核心觀點;C答案則過于絕對,所以不能選。
20.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上應當融入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里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qū)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對這段話的準確概括是:( )內容概括題
A.歷史教育的重要意義 B.歷史教育的形式應當生活化
C.歷史教育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 D.歷史存在于民族的集體記憶中
[新天地老師解析]第一句話是一個主旨句,“是應當融匯在生活之中的”則是主旨句的核心,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應為B。
21.在八國峰會召開前夕,英國媒體認為這次八國會議,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歐美都將爭取中國的支持。中國現在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5%,而且這個數字仍在上升。在聯合國發(fā)起的《京都議定書》中,中國也被歸類為發(fā)展中國家,因此不受該條約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約束。
對歐美要爭取中國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準確的是:( )信息推斷題
A.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
B.中國具有較大世界影響力,但尚未加入《京都協定書》
C.中國在發(fā)展中國家中經濟最有潛力,對歐美國家經濟影響巨大
D.中國排放溫室氣體量大,但不受《京都協定書》中的條約約束
[新天地老師解析]A答案表述了一個事實,但卻沒有說明這與歐美各國爭取中國支持的原因有什么關系,所以不能選;從材料中我們無法得知中國是否加入《京都議定書》,所以B答案無法推知;C答案的內容材料沒有提及。本題只能選擇D答案,即中國的排放量大,但卻不受《京都議定書》的某些限制,所以歐美各國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
22.今年,11名高考“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這與內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為招收到“狀元”而津津樂道、各地大捧高考“狀元”等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舉引來軒然大波,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應試教育”。筆者認為,香港大學招生和“素質教育”并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錄取學生,這種標準只是香港的標準,至于是否抑或是否適合內地情況,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作者支持的觀點是:( )觀點概括題
A.香港大學的錄取標準并不是挑選學生的標準
B.香港大學有自主招生的權利,媒體不應過多批評
C.香港大學選擇學生的標準并不與內地現有情況相符
D.香港大學不錄取“狀元”的原因是他們不符合該校的錄取標準
[新天地老師解析]材料中沒有談到香港大學的錄取標準是否是標準,所以A答案不能選;材料也沒有把重點放在分析香港大學不錄取狀元的原因是什么,所以D答案不能選;材料也沒有把重點放在分析媒體是否應該對香港大學的錄取標準進行評價,所以B答案不能選。材料是通過高考狀元落選香港大學來分析內地與香港對學生錄取標準的問題,所以正確答案應為C。
23.人文教育從表面上看,好象只是傳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現在的學科體制下,一切教育都似乎可以量化為客觀知識和能力,如英語的等級考試。實際上:人文教育是通過對文史哲的學習,通過對人類千百年積累下來的精神成果的吸納和認同,使學生有獨立的人格意志,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有健全的判斷能力和價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同情心,對個人、家庭、國家、天下有一種責任感,對人類的命運有一種擔待。
這段話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觀點概括題
A.英語的等級考試是為大眾所熟悉的一種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傳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識
C.在目前的學科體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為客觀知識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表述最長,最嚴謹)
[新天地老師解析]A答案實際為材料所舉的一個例子,太過片面,所以不能選擇;B、C同A一樣過于片面,所以本題只能選擇D答案。
24.數字圖書館是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發(fā)展的產物,有著傳統(tǒng)圖書館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和特征,其服務的范圍大大超出圖書館的圍墻。凡網絡所聯之地,均可使用,可實現全天候、全自動、智能化的服務。近年來,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研究在國內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包括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以及各類情報機構等,相繼開展了各種不同規(guī)模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
對這段話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內容概括題:優(yōu)勢+發(fā)展
A.數字圖書館代表了未來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
B.數字圖書館具有很多優(yōu)勢,在國內發(fā)展很快
C.國內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發(fā)展
D.數字圖書館具有傳統(tǒng)圖書館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和特征
[新天地老師解析]材料共三句話,第一、二句話的主要內容為“數字圖書館的優(yōu)勢和特征”,第三句話的內容為“數字圖書館在國內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全面概括材料內容的應為“數字圖書館的優(yōu)勢和特征及在國內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顯然A的概括過于寬泛,C、D都只概括了一個方面,只有B的概括是全面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