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合同法重點法條精讀(二十一)

字號:

第二十一章 委托合同
    「重點法條」
    第三百九十六條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由受托人處理委托人事務的合同。
    「意思分解」
    1委托合同的法律特征:
    (1)諾成合同;
    (2)不要式合同;
    (3)誠意合同。
    2委托合同與代理的關系
    (1)委托代理權的產(chǎn)生依據(jù)是被代理人對于代理人的單方委托授權,而非委托合同。
    (2)有委托合同未必一定產(chǎn)生代理關系。
    「重點法條」
    第四百條 受托人應當親自處理委托事務。經(jīng)委托人同意,受托人可以轉委托。轉委托經(jīng)同意的,委托人可以就委托事務直接指示轉委托的第三人,受托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及其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托未經(jīng)同意的,受托人應當對轉委托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受托人為維護委托人的利益需要轉委托的除外。
    第四百零四條 受托人處理委托事務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轉交給委托人。
    「相關法條」 本法第399、401條。
    「意思分解」
    委托合同的效力主要表現(xiàn)在受托人的義務上。受托人義務包括:
    1遵從指示義務(第399條);
    2親自代理義務(第400條);
    3報告義務(第401條);
    4財產(chǎn)轉交義務(第404條)。
    「不要混淆」
    第400條規(guī)定受托人親自代理義務,與之相關聯(lián)的即是轉委托問題。轉委托制度是司考難點,詳解如下。
    轉委托,又稱復委托,是指受托人經(jīng)委托人同意,將委托人委托的事務部分或全部轉由第三人處理,在委托人與第三人之間直接發(fā)生委托合同關系的行為,其中由受托人負責選定第三人。一旦選定,第三人是委托人的受托人而非受托人的受托人。
    轉委托包括兩種情形:
    1轉委托經(jīng)委托人同意的
    委托人同意可以是在受托人選定次受托人之前同意,也可以是在受托人選定次受托人之后追認。還有一種情況是雖事前事后都未經(jīng)委托人同意,但在緊急情況下為委托人利益而需要轉委托的,應視為委托人同意。以上三種情況都是“經(jīng)委托人同意”。
    經(jīng)委托人同意的轉委托,受托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及其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
    2轉委托未經(jīng)受托人同意的
    未經(jīng)委托人同意的,該轉委托的第三人應視為受托人的履行輔助人。第三人處理事務的行為,應視為受托人自己的行為。因而,第三人處理事務的行為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應視為是受托人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受托人應對未經(jīng)同意的轉委托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
    「重點法條」
    第三百九十八條 委托人應當預付處理委托事務的費用。受托人為處理委托事務墊付的必要費用,委托人應當償還該費用及其利息。
    第四百零五條 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務的,委托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因不可歸責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務不能完成的,委托人應當向受托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四百零七條 受托人處理委托事務時,因不可歸責于自己的事由受到損失的,可以向委托人要求賠償損失。
    第四百零八條 委托人經(jīng)受托人同意,可以在受托人之外委托第三人處理委托事務。因此給受托人造成損失的,受托人可以向委托人要求賠償損失。
    「意思分解」
    委托人的三大義務:
    1支付費用義務(第398條);
    2支付報酬義務(有償委托合同中第405條);
    3賠償受托人損失的義務:
    (1)受托人處理事務時非因自己原因受到損失的,委托人負責賠償(第407條);
    (2)委托人將委托事務再委托第三人致受托人損失的,委托人負責賠償(第408條)。
    
    「不要混淆」
    1依第398條,若受托人墊付了必要費用,委托人不僅應償還該費用,還應償還其利息。
    2依第398條,不論無償還是有償合同,委托人均負有支付費用的義務。
    「重點法條」
    第四百零二條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托人的授權范圍內(nèi)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jù)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第四百零三條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托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托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托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
    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張其對受托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托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托人的抗辯以及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意思分解」
    以上兩條確立了我國法上的間接代理(如外貿(mào)代理)制度,是司法考試的一大難點。
    1第402條規(guī)定了顯名的間接代理。顯名間接代理合同直接約束委托人與第三人,除非有相反的確切證據(jù)。
    2第403條規(guī)定了隱名的間接代理。該制度較為復雜,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1)隱名間接代理合同訂立后,因第三人原因受托人對委托人不履約的,受托人負有披露義務: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此時可行使介入權,對第三人代行受托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托人惡意串通的除外。
    (2)合同訂立后因委托人原因受托人對第三人不履約的,受托人亦有披露義務,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此時可選擇是否行使介入權,一旦選擇,不得再變更。
    3注意隱名間接代理合同的抗辯權援用(第403條第3款)。
    「重點法條」
    第四百零六條 有償?shù)奈泻贤?,因受托人的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shù)奈泻贤?,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受托人超越權限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四百零九條 兩個以上的受托人共同處理委托事務的,對委托人承擔連帶責任。
    「相關法條」 本法第189、374條。
    「意思分解」
    1委托合同受托人的賠償責任歸責規(guī)則非常類似于保管合同的保管人。其規(guī)則為:
    (1)有償合同,受托人對委托人的損失承擔過錯責任。
    (2)無償合同,惟受托人故意、重大過失時才承擔責任,一般過失情形下免責。但委托合同受托人承擔責任的特殊規(guī)則是:
    不論有無過錯,不論無償還是無償,受托人越權處理委托事務致委托人損失的,均應賠償損失。
    2注意共同受托人對委托人承擔連帶責任。
    「重點法條」
    第四百一十條 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隨時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于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意思分解」
    掌握委托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任意解除合同權。其法理依據(jù)在于委托合同是誠意合同,以雙方當事人的相互信任為基礎。信任既失,當然可以解除合同。
    「重點法條」
    第四百一十一條 委托人或者受托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chǎn)的,委托合同終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根據(jù)委托事務的性質(zhì)不宜終止的除外。
    「相關法條」 本法第412~413條;《民法通則》第69~70條。
    「意思分解」
    對于第411~413條的規(guī)定,主要掌握三點:
    1第411條委托合同當事人一方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破產(chǎn)時,并不一概地終止合同效力,而是存在例外。
    2在以上情形下委托合同例外不終止時,受托人負有繼續(xù)處理事務之義務(第412條)。
    3因受托人死亡等原因致使委托合同終止的,受托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組織負有通知、采取必要措施的義務(第41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