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高頻考點強化及法條對照(一)——著作權

字號:

[考點記憶]
    一、著作權客體(作品):
    1、作品包括以下形式創(chuàng)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美術、攝影作品;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計算機軟件;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作品。
    2、著作權法不予保護的對象
    (1)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
    (2)不適用著作權法的作品,包括法律、法規(guī)、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譯文;
    (3)時事新聞,歷法、數(shù)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4)已過保護期的作品。
    二、著作權的主體
    1、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為作者。
    2、繼受人:是指因發(fā)生繼承、贈與、遺贈或受讓等法律事實而取得著作財產權的人(著作人身權具有不可轉讓性)。
    3、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1)依國際條約;
    (2)其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在中國境外首先出版,30日內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視為該作品同時在中國境內出版;
    (3)未與中國簽訂協(xié)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
    4、合作作品的著作權人:合作作品的著作權由合作者共同享有??煞指畹暮献髯髌?,作者對各自創(chuàng)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的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5、職務作品的著作權人
    (1)單位享有職務作品的著作權,作者享有署名權、獲得獎勵的權利
    A、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件、地圖等職務作品;
    B、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
    (2)作者享的著作權,單位享有優(yōu)先使用作品權
    除上述情況外,一般職務作品的著作權仍歸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2年內,未經單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但如果在作品完成2年內,單位在其業(yè)務范圍內不使用的,作者可以要求單位同意由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其作品,單位沒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在作品完成2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的2年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
    6、委托作品的著作權人
    委托作品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委托合同規(guī)定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受委托創(chuàng)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合同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
    三、著作權的內容
    1、著作人身權:發(fā)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2、著作財產權:
    (1)使用權:
    復制權、發(fā)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其他權利。
    (2)許可使用權
    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
    (3)轉讓權
    (4)獲得報酬權
    四、作品的合理使用
    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fā)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fā)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jié)目或者新聞紀錄影片中引用已經發(fā)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已經發(fā)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fā)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fā)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fā)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zhí)行公務使用已經發(fā)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fā)表的作品。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已經發(fā)表的漢族文字作品翻譯成少數(shù)民族文字在國內出版發(fā)行。
    (十二)將已經發(fā)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五、保護期限
    ①著作權自作品完成創(chuàng)作之日起產生,并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②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③公民的作品,其發(fā)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后死亡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④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fā)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后50年內未發(fā)表的,法律不再保護。
    ⑤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對其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一旦確定,適用《著作權法》第21條的規(guī)定。
    ⑥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fā)表的,其著作權保護自首次發(fā)表之日起計算?!吨鳈喾ā返?條第2款所稱外國人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fā)表,指外國人未發(fā)表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
    ⑦外國人作品在中國境外首先出版后,30天內在中國境內出版,視為該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fā)表,外國人未發(fā)表的作品經授權改編、翻譯后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視為該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fā)表。
    ⑧電影、電視、錄像和攝影作品的發(fā)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后50年內未發(fā)表的,法律不再保護。
    ⑨除了《著作權法》第21條規(guī)定的情況外,屬于作者用假名、筆名發(fā)表的作品或者匿名發(fā)表的作品,其保護期也從發(fā)表之日起保護50年,如果在這期間明確了作者的真實身份,保護期仍按作者終生加死后50年計算。
    ⑩對作者死后首次與公眾見面的遺作,其保護期與作者其他作品的保護期相同,即作者終生加50年,超過這個期限,遺作不論是否發(fā)表,都進入公有領域。
    六、鄰接權
    鄰接權一般是指作品的傳播者所享有的權利。保護期限與著作權相同,即保護期為50年,截止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一)出版者的權利:
    1.在合同約定的期間享有專有出版權。合同約定享有專有出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10年,期滿可以續(xù)訂;
    2.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圖書、報紙、雜志的裝幀設計享有專有使用權;
    3.圖書出版者經作者許可,可以對作品修改、刪節(jié)。報社、雜志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jié),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者許可。出版者在享有上述權利的同時,應承擔的義務是支付報酬。
    (二)表演者的權利
    表演者的權利主要有:表明表演者身份;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許可他人從現(xiàn)場直播;許可他人為營利目的的錄音錄像,并獲得報酬。義務主要有:表演者在使用他人未發(fā)表的作品演出時,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如果使用他人已發(fā)表的作品進行營業(yè)性演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guī)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可使用的作品,不得使用。表演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進行營業(yè)性演出的,應當按照規(guī)定向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三)錄音、錄像制作者的權利
    對其制作的原始錄音、錄像制品享有專有的復制發(fā)行權及許可他人復制發(fā)行并獲得報酬的權利。義務:錄音制作者使用他人未發(fā)表的作品制作作錄音制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并支付報酬;使用他人已發(fā)表的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許可,但應當按規(guī)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錄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錄像制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并支付報酬;錄音錄像制作者使用改編、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向改編、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四)廣播、電視組織的權利
    播放;許可他人播放,并獲得報酬;許可他人復制發(fā)行其制作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并獲得報酬;非營業(yè)性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表演者、錄音制作者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廣播電臺、義務:使用他人未發(fā)表的作品制作廣播、電視節(jié)目,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使用他人已發(fā)表的作品制作廣播、電視節(jié)目,可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并且除著作權法規(guī)定可不支付報酬的外,應當按照規(guī)定支付報酬;使用改編、翻譯、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制作節(jié)目的,應當向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七、著作權侵權行為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fā)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chuàng)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chuàng)作作品發(fā)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chuàng)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fā)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六)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規(guī)定支付報酬的;
    (七)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xiàn)場直播其表演的;
    (八)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九)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fā)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著作權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十)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十一)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fā)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著作權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十二)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fā)行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錄音錄像制品,著作權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十三)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著作權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十四)未經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鄰接權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十五)未經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的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中另有規(guī)定除外;
    (十六)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相關法條]
    見《著作權法》及《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略
    [配套練習]
    1、1999年7月,甲發(fā)現(xiàn)乙公司非法復制其作品,但未予制止。2004年5月8日,甲發(fā)現(xiàn)乙一直未停止復制行為,遂向法院起訴,要求乙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法院應當受理甲的起訴
    B.甲的訴訟請求已過訴訟時效,應駁回其訴訟請求
    C.法院應當判決乙停止侵權行為
    D.甲應獲得的賠償數(shù)額應從2004年5月8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2、某電視演員因一兒童電視劇而出名,某公司未經該演員許可將印有其表演形象的宣傳海報大量用于玩具、書包、文具等兒童產品的包裝和裝潢上。對該公司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A.侵犯了制片者的發(fā)表權 B.侵犯了該演員的表演者權
    C.侵犯了該演員的肖像權 D.侵犯了該演員的復制權
    [答案與解析]
    1、答案 ACD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5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钡?37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7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fā)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2、答案C
    根據我國民法關于肖像權的規(guī)定,某公司對某演員的表演形象未經本人同意而使用屬于侵犯該演員的肖像權。所以選C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