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為是民法的基礎,我們知道,法律關系的發(fā)生要具備:主體、法律規(guī)范、法律事實三個要件。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規(guī)范調(diào)整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種。民事法律規(guī)范本身并不能在當事人之間引起民事法律關系,只有在一定的法律事實發(fā)生后,才能使民事法律關系產(chǎn)生、變更和消滅。民事法律行為就是作為一種民事法律事實而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發(fā)揮作用的。在這里,我們研究民事法律事實,首先看他的分類:
法律事實 :
一、 行為
1、 民事行為(也叫法律行為)
2、事實行為
二、 事件
1、 自然事件
2、 社會事件:如罷工、政變等
將行為分為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依據(jù)在于,看行為后果是否是行為人所積極追求的,是否是行為人所意欲發(fā)生的,行為人積極追求的是民事行為,法律所直接規(guī)定的,不以行為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的,是事實行為。民事行為包括合同行為、婚姻、收養(yǎng)、遺贈及其他法律行為,事實行為在民法中也很常見,包括侵權法中的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自助行為、物權法中的先占、拾得遺失物、發(fā)現(xiàn)隱藏物、埋藏物的行為,知識產(chǎn)權法中的創(chuàng)作、發(fā)明、創(chuàng)造行為等,其中最典型的是侵權行為。民事行為經(jīng)行為人真實意思表示即成立,大多是任意性規(guī)范,當事人的約定要優(yōu)先于法律規(guī)定,事實行為則大多是強行性規(guī)范,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
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分類是民法學上一個重要的分類,我們知道,一個自然人必須有相應的行為能力,完全行為能力人有完全行為能力,其做出的行為都是有效的,限制行為能力人,必須在其行為能力的范圍內(nèi)做出行為才是有效的,無行為能力人沒有認知能力,其做出的行為除個別行為外,都是無效的,而判斷一個行為有效無效,這個制度只能適用于民事行為場合。事實行為的后果不是當事人所追求的,與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沒有關系。例如:著作權中的創(chuàng)作行為, 7 歲的人、 17 歲的人與 77 歲的人創(chuàng)作了一個作品,是不會因為他們的行為能力而使他們?nèi)〉玫闹鳈嘤兴顒e的,而 7 歲的人、 17 歲的人、 77 歲的人與出版社分別訂立了出版合同,那么,出版合同的效力是不一樣的,是與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有關的,出版合同是一個民事行為,當事人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僅僅影響民事行為的效力,而不會影響事實行為。而且,通過法律行為的成立可以改變一定事實行為的后果,例如,甲把乙打傷,要支付 10 萬元賠償金,甲無力賠償,與乙商定一次性償還 6 萬元,剩余的不再支付,并簽訂協(xié)議,這就是通過協(xié)議(法律行為)來改變侵權(事實行為)的后果。在這里,我們盡量把所有的事實行為列出來,因為事實上,大多數(shù)行為還是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按效力要件來分,還可以分為民事法律行為(合法有效的)、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我們知道,民事行為生效要件有: 1 、當事人的行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實, 3 、合法, 4 、某些民事行為還要求滿足一些形式要件,我們以合同為例,當事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也就是說欠缺了行為能力的要件,訂立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如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與其行為能力不相符的合同,需要得到他的監(jiān)護人的追認方為有效。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訂立的合同是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如當事人因為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當事人違法訂立合同的,合同無效。除此之外,當事人具備民事行為生效的四個要件,所訂立的合同就都是合法有效的?;橐鲋杏腥N民事行為,一是具備成立要件且形式合法,如履行了登記手續(xù),從而有效。二是不具備形式要件,從而可撤銷。三是采用非法手段,如脅迫等,從而使婚姻無效。遺囑與收養(yǎng)關系中沒有效力待定與可變更可撤銷的情形,只有有效與無效兩種情形。
民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之間的關系,民事行為的成立僅要求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完成了,而不問有效無效。民事行為的生效則是在民事行為成立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了民事行為生效的四個要件。下面我們對民事行為作另一個分類:
民事行為:
一、 單方行為
1、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如遺囑、拋棄行為
2、 有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1)、特定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2)、不特定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如懸賞廣告
二、 雙方行為
雙方行為,當事人之間達成合意,行為就成立。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作出即成立,有特定相對人的單方行為,到達時成立,而不特定相對人的單方行為,作出時成立。總的來說,民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分為三種情形:
1、 成立即生效,成立要件與生效要件同時具備,成立之時也就是生效之時。
2、 成立但不一定生效,例如《合同法》第 44 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中外合資經(jīng)營合同成立后要經(jīng)商務部批準,中外合作經(jīng)營合同成立后同樣要經(jīng)商務部批準,向外國人轉讓專利權的合同也要經(jīng)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才能生效。
3、 合同成立,但最終處于無效狀態(tài),這里又分為四種情形: ①因違法而無效,如買賣毒品②可變更可撤銷合同被變更或撤銷后,無效③效力待定合同,法定代理人否定其效力的,無效④經(jīng)批準生效的合同,最終未獲得批準的。如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合同經(jīng)雙方簽字蓋章后,最終未被商務部批準,無效。
法律教育網(wǎng)論壇
法律事實 :
一、 行為
1、 民事行為(也叫法律行為)
2、事實行為
二、 事件
1、 自然事件
2、 社會事件:如罷工、政變等
將行為分為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依據(jù)在于,看行為后果是否是行為人所積極追求的,是否是行為人所意欲發(fā)生的,行為人積極追求的是民事行為,法律所直接規(guī)定的,不以行為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的,是事實行為。民事行為包括合同行為、婚姻、收養(yǎng)、遺贈及其他法律行為,事實行為在民法中也很常見,包括侵權法中的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自助行為、物權法中的先占、拾得遺失物、發(fā)現(xiàn)隱藏物、埋藏物的行為,知識產(chǎn)權法中的創(chuàng)作、發(fā)明、創(chuàng)造行為等,其中最典型的是侵權行為。民事行為經(jīng)行為人真實意思表示即成立,大多是任意性規(guī)范,當事人的約定要優(yōu)先于法律規(guī)定,事實行為則大多是強行性規(guī)范,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
民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分類是民法學上一個重要的分類,我們知道,一個自然人必須有相應的行為能力,完全行為能力人有完全行為能力,其做出的行為都是有效的,限制行為能力人,必須在其行為能力的范圍內(nèi)做出行為才是有效的,無行為能力人沒有認知能力,其做出的行為除個別行為外,都是無效的,而判斷一個行為有效無效,這個制度只能適用于民事行為場合。事實行為的后果不是當事人所追求的,與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沒有關系。例如:著作權中的創(chuàng)作行為, 7 歲的人、 17 歲的人與 77 歲的人創(chuàng)作了一個作品,是不會因為他們的行為能力而使他們?nèi)〉玫闹鳈嘤兴顒e的,而 7 歲的人、 17 歲的人、 77 歲的人與出版社分別訂立了出版合同,那么,出版合同的效力是不一樣的,是與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有關的,出版合同是一個民事行為,當事人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僅僅影響民事行為的效力,而不會影響事實行為。而且,通過法律行為的成立可以改變一定事實行為的后果,例如,甲把乙打傷,要支付 10 萬元賠償金,甲無力賠償,與乙商定一次性償還 6 萬元,剩余的不再支付,并簽訂協(xié)議,這就是通過協(xié)議(法律行為)來改變侵權(事實行為)的后果。在這里,我們盡量把所有的事實行為列出來,因為事實上,大多數(shù)行為還是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按效力要件來分,還可以分為民事法律行為(合法有效的)、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我們知道,民事行為生效要件有: 1 、當事人的行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實, 3 、合法, 4 、某些民事行為還要求滿足一些形式要件,我們以合同為例,當事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也就是說欠缺了行為能力的要件,訂立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如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與其行為能力不相符的合同,需要得到他的監(jiān)護人的追認方為有效。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訂立的合同是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如當事人因為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當事人違法訂立合同的,合同無效。除此之外,當事人具備民事行為生效的四個要件,所訂立的合同就都是合法有效的?;橐鲋杏腥N民事行為,一是具備成立要件且形式合法,如履行了登記手續(xù),從而有效。二是不具備形式要件,從而可撤銷。三是采用非法手段,如脅迫等,從而使婚姻無效。遺囑與收養(yǎng)關系中沒有效力待定與可變更可撤銷的情形,只有有效與無效兩種情形。
民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之間的關系,民事行為的成立僅要求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完成了,而不問有效無效。民事行為的生效則是在民事行為成立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了民事行為生效的四個要件。下面我們對民事行為作另一個分類:
民事行為:
一、 單方行為
1、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如遺囑、拋棄行為
2、 有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1)、特定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2)、不特定相對人的單方行為 如懸賞廣告
二、 雙方行為
雙方行為,當事人之間達成合意,行為就成立。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作出即成立,有特定相對人的單方行為,到達時成立,而不特定相對人的單方行為,作出時成立。總的來說,民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分為三種情形:
1、 成立即生效,成立要件與生效要件同時具備,成立之時也就是生效之時。
2、 成立但不一定生效,例如《合同法》第 44 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中外合資經(jīng)營合同成立后要經(jīng)商務部批準,中外合作經(jīng)營合同成立后同樣要經(jīng)商務部批準,向外國人轉讓專利權的合同也要經(jīng)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才能生效。
3、 合同成立,但最終處于無效狀態(tài),這里又分為四種情形: ①因違法而無效,如買賣毒品②可變更可撤銷合同被變更或撤銷后,無效③效力待定合同,法定代理人否定其效力的,無效④經(jīng)批準生效的合同,最終未獲得批準的。如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合同經(jīng)雙方簽字蓋章后,最終未被商務部批準,無效。
法律教育網(wǎng)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