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國,親戚朋友也總是習慣性地問:“什么時候回來?有沒有想過回來?”我老老實實地答曰:“沒想過?!?BR> 5站過后是紐約
從北京到紐約的改變,曾經(jīng)花費了我無數(shù)的心血。但事后想想,這中間也不過只是5站之遙。
第一站上司
若干年前,我還美滋滋當著我的外企小白領(lǐng)。某個晚上與上司加完班,兩個人到“燕莎”附近的酒吧各自叫了一杯。白天剛受了德國鬼子氣的上司,談到各國人,對我推心置腹地說:“知道我最恨什么嗎?最恨那些老外,來到以后張口就說:”啊喲,這里的空氣可真臟!這里的人可真多!'“
他的日子其實非常不錯,高薪高職,每天衣著光鮮地滿身來上班,像作服裝秀,同時人不俗,懂得與我時不時侃侃左拉、卡夫卡,對女性有紳士風,少見的城市新貴族。
但是人總是有了這樣想那樣,不如他的人出國去了,回來他請吃飯。每次請完他就黯然,然后就會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知道我最恨什么嗎?那些假裝的海外赤子,一回來張口就說:”啊喲,這里的空氣可真臟!這里的人可真多……'“
第二站同事
M小姐曾經(jīng)與我同公司。她的職責是給德國派來的技術(shù)員做翻譯,便于與中國生產(chǎn)方溝通。
M家庭普通,讀個普通大學(xué)出來,找到這么吃苦的一個翻譯工作,衣服經(jīng)常穿得亂七八糟,然后抱怨錢太少生活磨人。不過她有走運的時候。
做翻譯翻來翻去,朝朝暮暮耳鬢廝磨,M小姐與其中一個脾氣頗暴躁年齡是她兩倍的德國老頭產(chǎn)生感情,折騰了一陣結(jié)婚,回家做太太去了。做了一陣錢不夠,又出來工作。我們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钡降聡霾?,夫婦兩人還特地請我吃飯。開車在柏林街上逛的時候,原來與我并不親厚的M開始訴說私房話:“知道我最遺憾的是什么嗎?”她語帶惆悵地說:“的遺憾是丈夫怎么是柏林人,如果他家在巴黎或者紐約該多好呀?!被厝バχ鴮ι纤疽痪湟痪鋵W(xué)出來。上司大笑,拍一下桌子說:“切!裝什么蒜??!”
第三站同學(xué)
去報名GMAT考試的時候,排著長長的隊。排在前面的兩個男生在聊天。戴著眼鏡,個頭不高,衣服不起眼,典型的學(xué)生。聽他們的話,是某的研究生。
其中一個憧憬地說:“知道我為什么要去美國嗎?”另一個說:“當然是為掙錢,總比現(xiàn)在一個月千把塊人民幣好吧?”這個搖搖頭:“我想去美國是因為那里可以一天洗兩次澡?!蔽乙慌月牭萌馓捏@:天,怎么有人棄國離家千里迢迢僅是為追求洗澡的自由?
回去對同時準備考試的好友說起,她大叫:“天哪,我們?nèi)绻搅嗣绹?,就要和這樣號稱精英的牛鬼蛇神打成一類,可怕呀!”
第四站土人
論壇上有個什么居士,貼了些與亂七八糟外國女子的合影,號稱自己已是成功人士,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結(jié)果招來國內(nèi)網(wǎng)友嫉妒憤恨的罵聲一片。
看完那些照片笑了半天,覺得那廝忒土,暴發(fā)而現(xiàn)世。
美國各過各的生活,互不關(guān)心,要找出個主流社會還真不容易,難為他了。
況且,中國人在中國浸*那么多年,有自己的喜好與興趣,這些興趣,與美國人大多不同。不知道誰發(fā)明的那個詞匯,要求中國人“融入”美國文化,并且把那當成在異國土地成功標準之一,簡直作孽。
文化是用來欣賞的,如果不喜歡,不理也罷。何必強行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呢?就保持自己的中國文化又怎樣?說自己成功融入美國文化的人,也不知道到底把自己融到哪里去了,無趣無聊,尚不自知。
把那居士名言說給朋友聽,他們大笑。雖然私下憑良心說,這廝土歸土,個別分析美中關(guān)系的文章還是可以看的。
第五站海歸
一個做計算機編程的朋友隔一段就抱怨美國生活枯燥,工資不如希望的高,沒有女朋友,嚷著要回國。話是對的。美國生活簡單平淡,適合那些懂得自得其樂的人,對于不善此道的人,的確是洋插隊活受罪。
身邊同學(xué)朋友紛紛說準備工作幾年后回國內(nèi)發(fā)展。很多人戲稱這類歸國人士取名為“海歸派”,海外歸來,且有土相,倒是真有想象力。
每次回國,親戚朋友也總是習慣性地問:“什么時候回來?有沒有想過回來?”我老老實實地答曰:“沒想過?!币呀?jīng)習慣了在各處生活,并不思鄉(xiāng),生活在哪里都是一樣,我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工作在哪里人在哪里,或者說,愛人在哪里人在哪里。對我而言,就這么簡單。
因此就這么忙碌著,工作著,享受著,似水流年,天上人間。
什么上心什么不上心,人的記掛,其實不由自己選擇。
大西洋拌酸辣粉
我離開父母登機去美國的時候其實相當瀟灑:拖著行李箱笑瞇瞇沖欄桿外的二老揮揮手,轉(zhuǎn)頭就去熟練地交付行李辦理手續(xù)。在飛機上也無離愁別緒,要了兩杯橙汁,低頭看了一路紅樓夢。想著這不過是又一次旅行,與出差沒什么不同,不喜歡大可以買張機票再回來。孰知肉包子打狗,一去再未回頭。
一月后給父母打電話。媽媽問:“想不想家?”我笑道:“不想?!背烈饕幌卵a充:“想家里的貓咪?!眿寢尠豚粒骸熬共幌胛?,真沒良心?!?BR> 是,一直獨立生活,很少想家,只家中那只貓咪,圓頭圓腦,不能再抱懷里,特別惦記。什么上心什么不上心,人的記掛,其實不由自己選擇?,F(xiàn)在離家已久,感情生活塵埃落定,忽然懷念起酸辣粉來。且思念如春草,漸行漸遠還生。以前人民大學(xué)門口常有小販挑擔當街做生意。滾水里將細粉條燙好,加熱湯,撒炸得酥脆的黃豆粒,浮幾根綠瑩瑩菠菜,配了陳醋,辣椒油,香菜,熱乎乎香噴噴,三塊錢一碗。
美國人不嗜辣,飲食風格粗糙,并無此等玲瓏刁鉆小吃可供我享用?;貒鴷r常一人在夜色沉沉時往繁華街區(qū)小吃攤,專找酸辣粉吃去。每次也吃不了多少,那些湯湯水水,如何可以跟著我去美國?我一次一次回鄉(xiāng),一點一點消解那嘴饞苦痛。
上次回京,在一家超市里,竟然發(fā)現(xiàn)了方便面包裝的酸辣粉,一口氣買了十包回去。是簡單的粉絲,加了湯料包,用熱開水燜著。自己又另配了新鮮的香菜末筍絲木耳絲,佐以芝麻燒餅,一嘗之下,雀躍不已。到今天廚房里尚余4包。我計算著時日,在存糧告罄之前,怕是需買張機票再回北京。
到時一定發(fā)狠,運一整箱回來。
從北京到紐約的改變,曾經(jīng)花費了我無數(shù)的心血。但事后想想,這中間也不過只是5站之遙。
第一站上司
若干年前,我還美滋滋當著我的外企小白領(lǐng)。某個晚上與上司加完班,兩個人到“燕莎”附近的酒吧各自叫了一杯。白天剛受了德國鬼子氣的上司,談到各國人,對我推心置腹地說:“知道我最恨什么嗎?最恨那些老外,來到以后張口就說:”啊喲,這里的空氣可真臟!這里的人可真多!'“
他的日子其實非常不錯,高薪高職,每天衣著光鮮地滿身來上班,像作服裝秀,同時人不俗,懂得與我時不時侃侃左拉、卡夫卡,對女性有紳士風,少見的城市新貴族。
但是人總是有了這樣想那樣,不如他的人出國去了,回來他請吃飯。每次請完他就黯然,然后就會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知道我最恨什么嗎?那些假裝的海外赤子,一回來張口就說:”啊喲,這里的空氣可真臟!這里的人可真多……'“
第二站同事
M小姐曾經(jīng)與我同公司。她的職責是給德國派來的技術(shù)員做翻譯,便于與中國生產(chǎn)方溝通。
M家庭普通,讀個普通大學(xué)出來,找到這么吃苦的一個翻譯工作,衣服經(jīng)常穿得亂七八糟,然后抱怨錢太少生活磨人。不過她有走運的時候。
做翻譯翻來翻去,朝朝暮暮耳鬢廝磨,M小姐與其中一個脾氣頗暴躁年齡是她兩倍的德國老頭產(chǎn)生感情,折騰了一陣結(jié)婚,回家做太太去了。做了一陣錢不夠,又出來工作。我們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钡降聡霾?,夫婦兩人還特地請我吃飯。開車在柏林街上逛的時候,原來與我并不親厚的M開始訴說私房話:“知道我最遺憾的是什么嗎?”她語帶惆悵地說:“的遺憾是丈夫怎么是柏林人,如果他家在巴黎或者紐約該多好呀?!被厝バχ鴮ι纤疽痪湟痪鋵W(xué)出來。上司大笑,拍一下桌子說:“切!裝什么蒜??!”
第三站同學(xué)
去報名GMAT考試的時候,排著長長的隊。排在前面的兩個男生在聊天。戴著眼鏡,個頭不高,衣服不起眼,典型的學(xué)生。聽他們的話,是某的研究生。
其中一個憧憬地說:“知道我為什么要去美國嗎?”另一個說:“當然是為掙錢,總比現(xiàn)在一個月千把塊人民幣好吧?”這個搖搖頭:“我想去美國是因為那里可以一天洗兩次澡?!蔽乙慌月牭萌馓捏@:天,怎么有人棄國離家千里迢迢僅是為追求洗澡的自由?
回去對同時準備考試的好友說起,她大叫:“天哪,我們?nèi)绻搅嗣绹?,就要和這樣號稱精英的牛鬼蛇神打成一類,可怕呀!”
第四站土人
論壇上有個什么居士,貼了些與亂七八糟外國女子的合影,號稱自己已是成功人士,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結(jié)果招來國內(nèi)網(wǎng)友嫉妒憤恨的罵聲一片。
看完那些照片笑了半天,覺得那廝忒土,暴發(fā)而現(xiàn)世。
美國各過各的生活,互不關(guān)心,要找出個主流社會還真不容易,難為他了。
況且,中國人在中國浸*那么多年,有自己的喜好與興趣,這些興趣,與美國人大多不同。不知道誰發(fā)明的那個詞匯,要求中國人“融入”美國文化,并且把那當成在異國土地成功標準之一,簡直作孽。
文化是用來欣賞的,如果不喜歡,不理也罷。何必強行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呢?就保持自己的中國文化又怎樣?說自己成功融入美國文化的人,也不知道到底把自己融到哪里去了,無趣無聊,尚不自知。
把那居士名言說給朋友聽,他們大笑。雖然私下憑良心說,這廝土歸土,個別分析美中關(guān)系的文章還是可以看的。
第五站海歸
一個做計算機編程的朋友隔一段就抱怨美國生活枯燥,工資不如希望的高,沒有女朋友,嚷著要回國。話是對的。美國生活簡單平淡,適合那些懂得自得其樂的人,對于不善此道的人,的確是洋插隊活受罪。
身邊同學(xué)朋友紛紛說準備工作幾年后回國內(nèi)發(fā)展。很多人戲稱這類歸國人士取名為“海歸派”,海外歸來,且有土相,倒是真有想象力。
每次回國,親戚朋友也總是習慣性地問:“什么時候回來?有沒有想過回來?”我老老實實地答曰:“沒想過?!币呀?jīng)習慣了在各處生活,并不思鄉(xiāng),生活在哪里都是一樣,我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工作在哪里人在哪里,或者說,愛人在哪里人在哪里。對我而言,就這么簡單。
因此就這么忙碌著,工作著,享受著,似水流年,天上人間。
什么上心什么不上心,人的記掛,其實不由自己選擇。
大西洋拌酸辣粉
我離開父母登機去美國的時候其實相當瀟灑:拖著行李箱笑瞇瞇沖欄桿外的二老揮揮手,轉(zhuǎn)頭就去熟練地交付行李辦理手續(xù)。在飛機上也無離愁別緒,要了兩杯橙汁,低頭看了一路紅樓夢。想著這不過是又一次旅行,與出差沒什么不同,不喜歡大可以買張機票再回來。孰知肉包子打狗,一去再未回頭。
一月后給父母打電話。媽媽問:“想不想家?”我笑道:“不想?!背烈饕幌卵a充:“想家里的貓咪?!眿寢尠豚粒骸熬共幌胛?,真沒良心?!?BR> 是,一直獨立生活,很少想家,只家中那只貓咪,圓頭圓腦,不能再抱懷里,特別惦記。什么上心什么不上心,人的記掛,其實不由自己選擇?,F(xiàn)在離家已久,感情生活塵埃落定,忽然懷念起酸辣粉來。且思念如春草,漸行漸遠還生。以前人民大學(xué)門口常有小販挑擔當街做生意。滾水里將細粉條燙好,加熱湯,撒炸得酥脆的黃豆粒,浮幾根綠瑩瑩菠菜,配了陳醋,辣椒油,香菜,熱乎乎香噴噴,三塊錢一碗。
美國人不嗜辣,飲食風格粗糙,并無此等玲瓏刁鉆小吃可供我享用?;貒鴷r常一人在夜色沉沉時往繁華街區(qū)小吃攤,專找酸辣粉吃去。每次也吃不了多少,那些湯湯水水,如何可以跟著我去美國?我一次一次回鄉(xiāng),一點一點消解那嘴饞苦痛。
上次回京,在一家超市里,竟然發(fā)現(xiàn)了方便面包裝的酸辣粉,一口氣買了十包回去。是簡單的粉絲,加了湯料包,用熱開水燜著。自己又另配了新鮮的香菜末筍絲木耳絲,佐以芝麻燒餅,一嘗之下,雀躍不已。到今天廚房里尚余4包。我計算著時日,在存糧告罄之前,怕是需買張機票再回北京。
到時一定發(fā)狠,運一整箱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