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生活:我在異國用手機

字號:

19歲那年,初次離家的我到異國去求學(xué),當時,為了能及時向家里報平安,一下飛機,我便花30美元買了一張手機卡。那天,正當我們一行人瞅著一堆行李犯愁時,一輛私家車適時地停在眼前。談好車費后,我們便七手八腳地把東西裝入了后備箱,這時,只聽一腳油門聲……望著絕塵而去的汽車,幾乎絕望的我們這才意識到,報警是惟一的選擇……就這樣,報警電話成為我在異國打出的第一個電話。
    從警察局回到宿舍后,我迫不及待地向遠在北京的父母訴說經(jīng)過,誰知,講了不到20分鐘,30美元的沖值卡內(nèi)已無余額。直到細讀通話細則后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里的手機不但無法接聽市內(nèi)座機來電,連電話費也不像聽說的那樣便宜。
    大學(xué)一年級,擁有手機的同學(xué)并不多,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的手機總是默默地躺在兜里。后來,隨著話費一降再降,周圍同學(xué)漸漸都有了手機,但我們依然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多以短信聯(lián)系。但信息的“泛濫”卻讓老師頗為頭痛:如果哪一班先進行了隨堂測驗,考題就會在第一時間傳遍整個年級;如果哪位老師想搞點名突襲,原本還在賴床的同學(xué)接到“情報”后必會立即衣冠不整地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后來為了抵制短信“泄密”,老師們不得不使出“節(jié)節(jié)課點名、不同班做不同試題”的老辦法……
    時光荏苒,雖然我早已結(jié)束了學(xué)生時代,但那張異國電話卡卻被我珍藏至今,因為,那里面不僅有祝福、告誡、勸慰、囑托,更有我抹不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