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婭:完善教師資格制度 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字號:

完善教師資格制度 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教育部副部長 陳小婭
     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發(fā)展的關鍵在教師。為建設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良好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綜合知識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各國政府和學術界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其中,建立教師質量保障體系,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成為保證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國擁有專任教師1300多萬人,肩負著3億多受教育人口的重任,支撐著世界上規(guī)模最龐大的教育體系,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億萬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著國家的發(fā)展和民族的未來。為此,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把教育作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任務之一。中國政府將教育視為“民族振興的基石”,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將尊重教師視為重視教育的必然要求,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視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具體體現;將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列為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和宏觀政策的重中之重。
     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業(yè)務水平,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健全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合理配置教師資源等重大舉措。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國家實施教師資格制度”。1995年中國政府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2000年出臺了《〈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2001年開始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在制度政策層面和實踐操作層面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確立了教師職業(yè)的社會地位,肯定了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性。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的教師資格制度從無到有,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對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嚴把教師入口關,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和整體素質等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國教師資格制度實施的時間還相對較短,制度設計還不完善,還存在著一些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其中,如何提高中國教師資格的標準,如何加強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鑒別教師資格申請者教育教學能力的高低,都需要與國際同行開展深入的理論研究和經驗交流。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都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放在教師教育、職業(yè)準入及任用考核的核心位置。尤其從20世紀下半葉起,教師專業(yè)化成為全球教師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勢,許多發(fā)達國家與地區(qū)都重視構建完備的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標準體系,強化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考查。他們所取得的豐碩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對于我國教師資格制度的完善和教師隊伍建設將大有助益。
     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是我國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教師資格制度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推進:一是在制度政策層面上,積極推進《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的修訂和完善工作,針對教師資格認定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高教師資格標準,強化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要求,研究制定教師資格制度實施工作的政策。二是在操作層面上,加強對教師資格制度實行情況的監(jiān)督管理,積極推進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嚴格操作程序,推進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三是在研究層面上,大力支持學術界對教師資格制度開展深入研究,為教師資格制度的實踐操作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
    共1頁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轉到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