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
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D.永恒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tǒng)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 )
A.北歐的尼德蘭
B.捷克的夸美紐斯
C.法國的斯圖謨
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
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xié)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 )
A.觀察法
B.讀書法
C.文獻法
D.行動研究法
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 )
A.勞動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心理起源論
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wěn)定的運行模式和規(guī)定,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學校教育制度
C.教育體制
D.學校領導制度
8.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師范大學學制研究小組于1981年在其附屬中小學開始進行的學制實驗是( )。
A.六三制
B.雙軌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加強現(xiàn)代科學教育
C.開展網絡教育
D.高等學校擴招
11.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 )
A.認識活動
B.教師教的活動
C.學生學的活動
D.課堂活動
12.師范學校的出現(xiàn),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從時間上來說,( )
A.是同時的
B.師范學校出現(xiàn)得早
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的時間早
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fā)展學生個性( )
A.并不重要的時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
C.沒有效果的時期
D.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
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
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主張的是( )
A.赫爾巴特
B.瓦·根舍因p
C.懷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
A. 堅持人文教育為主
B.堅持科學教育為主
C.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攜手并進
D.要看情況而定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
A.主體
B.客體
C.教的主體
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huán)境,讓我在這個環(huán)境里養(yǎng)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yè)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边@是( )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B.環(huán)境決定論的觀點
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
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20.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A.杜威
B.懷特海
C.布魯納
D.克伯屈
2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確立集體的奮斗目標
B.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C.了解和研究學生
D.選拔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
22.在青少年的品德形成和發(fā)展中,德育起著( )
A.主導作用
B.重要作用
C.基礎作用
D.輔助作用
23.有效地進行教學必需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學目的
B.教學計劃
C.教學原則
D.教學大綱
24.我國實施義務教育的目的是( )
A.擴大教育規(guī)模,趕上發(fā)達國家
B.提高民族素質,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C.普及基礎教育
D.延緩就業(yè),減輕社會就業(yè)壓力
25.我國在哪一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
A.1982年
B.1986年
C.1988年
D.1990年
26.衡量和評價教育質量和規(guī)格要求的根本標準是( )
A.教育方針
B.教育目的
C.教育制度
D.培養(yǎng)目標
27.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與生產力的相互制約;二是( )
A.教育與社會制度相互制約
B.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相互制約
C.教育與社會文化相互制約
D.教育與人口發(fā)展相互制約
28.學生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要求教育要堅持( )
A.全面發(fā)展
B.循序漸進
C.因材施教
D.統(tǒng)一要求
29.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備課
B.上課
C.輔導
D.成績評定
30.說課是一種教研活動,它的本質是( )
A.就是實際意義的上課
B.是一種上課模擬訓練
C.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告知聽者
D.向別人呈現(xiàn)自己的教學形象
31.普及教育始于( )
A.原始社會性
B.奴隸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32.教育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是( )
A.教育學
B.教育經濟學
C.心理學
D.學校管理學
33.劃分課的類型的依據是( )
A.課的任務
B.課的內容
C.課的方法
D.課的活動形式
34.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是( )
A.教學
B.團隊工作
C.課外活動
D.班主任工作
35.教學的中心任務是( )
A.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B.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
C.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心理
D.使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36.教學內容具體體現(xiàn)在下列哪個選項中( )
A.教學計劃
B.教科書
C.教學大綱
D.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
37.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社會生產力
B.政治經濟制度
C.文化
D.意識形態(tài)
38.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是下列哪個社會教育的特點。( )
A.原始
B.古代
C.資本主義
D.社會主義
39.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識的鞏固與保持
D.知識的運用
40.“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反映了教師勞動的( )
A.連續(xù)性
B.創(chuàng)造性
C.主體性
D.長期性
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21、B 22、B 23、C 24、C 25、B
26、D 27、B 28、C 29、B 30、C
31、D 32、C 33、B 34、D 35、D
36、D 37、B 38、C 39、B 40、D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
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D.永恒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tǒng)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 )
A.北歐的尼德蘭
B.捷克的夸美紐斯
C.法國的斯圖謨
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
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xié)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 )
A.觀察法
B.讀書法
C.文獻法
D.行動研究法
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 )
A.勞動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心理起源論
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wěn)定的運行模式和規(guī)定,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學校教育制度
C.教育體制
D.學校領導制度
8.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師范大學學制研究小組于1981年在其附屬中小學開始進行的學制實驗是( )。
A.六三制
B.雙軌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加強現(xiàn)代科學教育
C.開展網絡教育
D.高等學校擴招
11.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 )
A.認識活動
B.教師教的活動
C.學生學的活動
D.課堂活動
12.師范學校的出現(xiàn),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從時間上來說,( )
A.是同時的
B.師范學校出現(xiàn)得早
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的時間早
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fā)展學生個性( )
A.并不重要的時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
C.沒有效果的時期
D.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
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
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主張的是( )
A.赫爾巴特
B.瓦·根舍因p
C.懷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
A. 堅持人文教育為主
B.堅持科學教育為主
C.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攜手并進
D.要看情況而定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
A.主體
B.客體
C.教的主體
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huán)境,讓我在這個環(huán)境里養(yǎng)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yè)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边@是( )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B.環(huán)境決定論的觀點
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
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20.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A.杜威
B.懷特海
C.布魯納
D.克伯屈
2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確立集體的奮斗目標
B.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C.了解和研究學生
D.選拔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
22.在青少年的品德形成和發(fā)展中,德育起著( )
A.主導作用
B.重要作用
C.基礎作用
D.輔助作用
23.有效地進行教學必需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學目的
B.教學計劃
C.教學原則
D.教學大綱
24.我國實施義務教育的目的是( )
A.擴大教育規(guī)模,趕上發(fā)達國家
B.提高民族素質,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C.普及基礎教育
D.延緩就業(yè),減輕社會就業(yè)壓力
25.我國在哪一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
A.1982年
B.1986年
C.1988年
D.1990年
26.衡量和評價教育質量和規(guī)格要求的根本標準是( )
A.教育方針
B.教育目的
C.教育制度
D.培養(yǎng)目標
27.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與生產力的相互制約;二是( )
A.教育與社會制度相互制約
B.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相互制約
C.教育與社會文化相互制約
D.教育與人口發(fā)展相互制約
28.學生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要求教育要堅持( )
A.全面發(fā)展
B.循序漸進
C.因材施教
D.統(tǒng)一要求
29.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備課
B.上課
C.輔導
D.成績評定
30.說課是一種教研活動,它的本質是( )
A.就是實際意義的上課
B.是一種上課模擬訓練
C.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告知聽者
D.向別人呈現(xiàn)自己的教學形象
31.普及教育始于( )
A.原始社會性
B.奴隸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32.教育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是( )
A.教育學
B.教育經濟學
C.心理學
D.學校管理學
33.劃分課的類型的依據是( )
A.課的任務
B.課的內容
C.課的方法
D.課的活動形式
34.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是( )
A.教學
B.團隊工作
C.課外活動
D.班主任工作
35.教學的中心任務是( )
A.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B.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
C.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心理
D.使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36.教學內容具體體現(xiàn)在下列哪個選項中( )
A.教學計劃
B.教科書
C.教學大綱
D.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
37.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社會生產力
B.政治經濟制度
C.文化
D.意識形態(tài)
38.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是下列哪個社會教育的特點。( )
A.原始
B.古代
C.資本主義
D.社會主義
39.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識的鞏固與保持
D.知識的運用
40.“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反映了教師勞動的( )
A.連續(xù)性
B.創(chuàng)造性
C.主體性
D.長期性
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21、B 22、B 23、C 24、C 25、B
26、D 27、B 28、C 29、B 30、C
31、D 32、C 33、B 34、D 35、D
36、D 37、B 38、C 39、B 4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