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秋天里的楓丹白露

字號:

在法國巴黎的最近這幾年間,每到秋風漸冷、深秋將至的時候,我們都要去楓丹白露走一走,看一看。如今又到深秋季節(jié)了,在一個半陰半晴的周末,我們又驅(qū)車來到了楓丹白露。當我們的車子開出恬靜的巴比松小鎮(zhèn),從那片密密匝匝金黃色的樹蔭下緩緩駛過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了魯迅先生的詩句“楓葉如丹照嫩寒”。不過,楓丹白露一帶滿山遍野的樹林,與中國人所說的楓樹并不一樣,這是在法國常??梢砸姷降睦鯓洌叽?、挺拔,秋天一到,它的樹葉便開始發(fā)黃,慢慢地便轉(zhuǎn)為金黃,最后泛出土紅色。楓樹葉紅似火,恰如一團火焰,正應了杜牧的名句“霜葉紅于二月花”。而栗樹的葉子卻是紅中帶黃,透出一種蒼涼的韻味。我曾經(jīng)多次在中國各地的高山、古剎或園林中觀賞過楓葉,“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那醉人的秋色刻骨銘心般地留在了我的記憶里。而今我們在楓丹白露秋天的樹林里領略到的卻是一種更為沉郁、更為蕭瑟的秋意。
    這種感受并非偶然,站在楓丹白露宮前面的那一片闊大的庭院里,我常常會想起一位歷史人物——拿破侖。這座庭院人稱“白馬院”,100多年前,就是在這個庭院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那悲壯的、頗能激動人心的一幕標志著一個王朝的覆滅、一個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政治生涯的終結(jié)。
    1914年的春天,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侖在楓丹白露宮獲悉,他的精銳之師被歐洲聯(lián)軍擊垮,巴黎已經(jīng)宣布戰(zhàn)敗議降。拿破侖當然是個不肯輕易認輸?shù)娜耍丝趟€在盤算著如何調(diào)兵遣將,再做最后的一搏。不料,4月3日元老院通過決議廢黜皇帝,拿破侖部下的幾位高級將領也認為大勢已去,希望皇帝“立即退位”以求得國家的安寧。無可奈何之下拿破侖只好違心地簽署了退位詔書,并表示愿意離開法蘭西本土,退居地中海上的埃爾巴島。4月20日是拿破侖告別楓丹白露踏上流放之路的日子。這一天中午,遜位皇帝走出楓丹白露宮,站立在大門口朝著庭院凝視片刻。庭院的正中央,近衛(wèi)軍的老兵們列成方隊,向他們的統(tǒng)帥作最后的敬禮,方隊中間飄動著帝國的鷹旗。拿破侖臉色蒼白,雙唇不住地抖動,他慢慢地走下那的馬蹄形臺階,緩步來到隊伍前面,一陣沉默之后,他終于開口說話了:“……20多年了,你們一如既往勇敢而又忠誠。……我的心別無他念,惟一不能忘懷的便是法蘭西的幸福,請你們繼續(xù)為她效命吧!……”一番話把這批跟著皇帝鞍前馬后征戰(zhàn)多年的老兵們感動得淚流滿面,他們的眼睛飽含著淚水,注視著拿破侖,看著他激動地親吻了帝國鷹旗,看著他頭也不回地登車而去……從此以后,這座庭院便有了新的名字:告別院。
    天氣已經(jīng)相當寒冷了。像往年秋天一樣,我們又一次走進了楓丹白露宮的告別院,先登上那高高的馬蹄形臺階駐足片刻,然后便手扶石欄緩步走下。一陣秋風響起,院外林蔭道上黃葉翩翩落下,我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蒼涼之感,就在那一剎那間,我突然覺得,也許是這里秋天的景色使我們聯(lián)想起了那位打了敗仗的統(tǒng)帥拿破侖,也許是那位在生命的秋天里打發(fā)歲月的遜位皇上使我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秋意……總之,楓丹白露的秋天既美麗又深沉。
    拿破侖這個人,人們對他毀之也好,譽之也好,都不能不承認他是一個曾經(jīng)叱咤風云橫行天下的人物。數(shù)百年來,與楓丹白露緊密相關(guān)的大人物多不勝舉,但在后人的眼里,這些人似乎都被籠罩在了拿破侖的巨大陰影中。正如人們在游覽凡爾賽時總會想到路易十四,今天人們到了楓丹白露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拿破侖,將近200年過去了,這座宮殿、這片花園似乎依然透出皇帝的威嚴,這漫天秋色、這遍地落葉還能使人依稀感受到他走出庭院時的嘆息。
    至此我想起了第一次到這里來的那年秋天,我們游覽過楓丹白露宮,走出告別院之后,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于是便在附近的一家旅店里住下。那天夜里秋風大作,在周圍的山林里掀起一陣陣宛如浪濤聲似的轟響,使人難以安眠。我不由得記起了歐陽修的《秋聲賦》:“……聞有聲自西南來者……初淅瀝以蕭颯,繼沸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默誦至此,不知為何忽然又想到了拿破侖,在這陰冷的秋夜,我仿佛看到了帝國鷹旗下的士兵正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急急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