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12月14日訊 昨天,人民網(wǎng)收到一位筆名為“救救孩子”的德國華人的來信,反映近來一些中介機構給中國留學生的德國學校宣傳材料上,時常出現(xiàn)“翻譯錯誤”,將繼續(xù)教育學校混為高等學校,使不少中國學生和家長上當受騙。在列舉了一系列實例之后,這位熱心華人還為有關人士提出了幾點避免上當?shù)慕ㄗh。以下為來信全文。
從幾年前開始,德國巴伐利亞州來了一批又一批年輕的中國學生,在一個叫Neuoetting的小地方,他們興高彩烈地開始了他們心目中的“德國大學生活”。然而幾年后,隨著他們的德語越來越好,他們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后來一個德國朋友看了他們學校的材料,告訴他們,這根本不是大學,而只是一個私立的職業(yè)學校。可是他們當初拿到的宣傳材料上和中文合同上,明明寫著巴伐利亞賓館學院!于是,憤怒的家長和學生找到了國內(nèi)有關教委,教育部,把當初的招生策劃人,一位大學的副校長推到了被告的位置上。
今天,當初那位副校長早已離職,據(jù)他說,他賠出去的錢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也超出了他當初所收的(此事當然無從考證)。但事情仍然沒有結束,還有一批學生在那個學校里,期望國內(nèi)的有關教育部門幫助他們找到出路。畢竟,他們大多為此付出了16萬元人民幣,據(jù)稱武漢來的那批甚至付出了26萬人民幣!
把一個“職業(yè)學?!狈g成“學院”,似乎只是一字之差,但害人太深了!可是,據(jù)筆者近了解,許多中國的中介機構并沒有接受這種教訓,這種“翻譯錯誤”之游戲可以說是愈演愈烈。
近發(fā)生了一件怵目驚心的事情:一所不萊梅港的“大學”在中國和德國大招其生。由于他們招生的對象直接是中國的高中畢業(yè)生,學費又不是很高,并獲得了當?shù)匾泼窬值闹С郑潭虝r間內(nèi),就至少有200多學生報名。在德國,有許多由于DSH語言考試或預科學校種種門檻一時難以跨過的中國年輕人,也為其所動,支付了幾千馬克,到那個“大學”去了。
這個學校的德文名稱叫“International College Bremerhaven”,在中國的所有宣傳材料上都大字黑體寫著其中文名稱“不萊梅港國際大學”,定位成“一所私立的國際應用技術大學”,入學資格是“擁有高中文憑,年齡不超過30歲者”。所謂“應用技術大學”,是德國Fachhochschule的中國正式譯名,一般中國學生都稱之為“高專”。
可是,打開這個學校自己的網(wǎng)站,在其英文版的“重要信息”一欄中,明確地寫著,“本國際學校既不是大學也不是高?!?。這段話在德文版的“國際學校”一欄中是這樣寫的:“本學校不是公立的大學或高專,而是一個私立的繼續(xù)教育機構?!倍?,網(wǎng)站里在德文和英文里都用全部大寫特別強調(diào)了“不是”這兩個詞。
在這個網(wǎng)站德文版的“International College”這一欄的底下,還寫著這么一段話:“國際學校的畢業(yè)考試并不能使您獲得進入德國某個大學或高專學習的資格”。有意思的是,英文里與此略有出入,寫的是“不能轉入德國另一個大學或高?!?。
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呢?很清楚,這個學校不僅不是高等院校,而且學生在那兒畢業(yè)后也沒有資格進入德國高等院校!請參見這個網(wǎng)站,網(wǎng)址是:www.icb-bremerhaven.de .
“繼續(xù)教育”是德國介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間的一層。“繼續(xù)教育”分為兩種。在德國的職業(yè)學校中,既有屬于普通教育的職業(yè)教育,也有屬于“繼續(xù)教育”范圍的,比如所謂的職業(yè)??茖W校。職業(yè)??茖W校畢業(yè)后,不僅得到一種職稱,而且能獲得上德國高專的資格。另一種“繼續(xù)教育”就是不萊梅港那種,在一個學校里可以學到知識,但不能夠進一步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深造。這種學校在德國有九十多家,這是一種未經(jīng)國家認可的、不屬于高等教育范圍的學校。
而中國的中介機構的宣傳材料上卻大寫著“大學”。對于中國的其它中介機構來說,這是“擾亂市場”的行為。但對于身受其騙的學生和家長來說,問題就嚴重得多了。也許中國國內(nèi)有些中介機構或個人抱著撈一筆是一筆的想法。但是,到時候,傾家蕩產(chǎn)都不夠你吐的!試想,德國這個學校的網(wǎng)站上已經(jīng)寫得很清楚,而且特別強調(diào),這個學校不是大學也不是高專,將來學生和家長不能說是這個學校在騙人。那么,學費交給了這個學校,它也絕不會吐出來。那就需要全部由有關中介來吐了。
近在德國留學市場上出現(xiàn)的“翻譯錯誤”又豈止獨此一家?
國內(nèi)有一個關于德國漢諾威附近的“柏林都學院集團”的留學項目也在廣為宣傳。筆者怎么也找不到這個“柏林都學院”的德文名稱。幸虧有關宣傳材料中有些詞是有德文為證的。比如,畢業(yè)文憑是“通過國家考核的計算機助理”,對照一下德文,就清楚了,這個“柏林都學院”實質上是一個私立的職業(yè)學校,而絕不是“學院”。這個項目的介紹總算適可而止,還說出了這是“德國大的私立中等專科學院集團”這樣的話,中等兩個字,恐怕怎么解釋都行,似乎宣傳材料作者已經(jīng)希望以此避免這個“翻譯錯誤”帶來太大惡果,將來能夠自圓其說。但,無論如何,把一個職業(yè)學校翻譯成“學院”,這種隨意的升格行為總是不應該的。
國內(nèi)還有一個項目叫“歐洲學院組織沃爾姆斯分院及弗蘭肯塔分院”。歐洲學院其實應該翻譯成“歐洲學?!?,在德國幾乎每個大一點的城市都有,以語言教育為主,兼搞一些職業(yè)培訓。這個集團里確實有一個高專,在多特蒙德,但也就是這一個。而沃爾姆斯“分院”和弗蘭肯塔“分院”,經(jīng)考證,同樣是私立職業(yè)學校的性質。
還有一個叫慕尼黑伯尼迪克國際學院的,據(jù)考證,德文應該叫Benedict,同樣根本就不是什么學院。
把“學校”翻譯成“學院”,這絕不是一個筆誤,很清楚,這是一種欺騙行為!進行教育咨詢或中介,針對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品,而是人!如果你在商品貿(mào)易中犯了欺騙行為,頂多是幾個客戶找你算帳。而在這個領域,你將面對的是幾十、幾百個學生和家長!從良心上說,你又何以對人!
對外語欠缺的學生和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怎樣來判斷一種宣傳是否是真實的呢?怎樣來確定某個學校確實是理想的港灣呢?為避免本文寫得太長,在此僅提供幾點建議:
你可以到德國官方網(wǎng)站,比如德國聯(lián)邦科研部委托德國之聲新開通的www.campus-germany.de 去查詢(有中文版)。德國所有國家認可的公立和私立大學、高專都列在了這個網(wǎng)站里。遺漏的可能性很小。另外,你好看看有關學校的網(wǎng)站,必須要認識幾個詞,比如高專,大學是怎么寫的。如果有關學校自稱是高專或大學,那么應該問題不大,德國學校一般不敢瞎說。還有,私立的高專也并非都是國家認可的。這點好也要問清楚。
你要看清楚,一家稱為高等院校的德國學校,終提供的是什么學位,德國國家認可的學位有大學的碩士、文科碩士,高專碩士,相當于高專碩士的英美式學士和英美式碩士,醫(yī)學和法學有國家考試這種學位,藝術院校的學位有其它說法,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你進入了某一種學校,無論是職業(yè)學校,還是預科學校,還是其它學校,當然學成后也有可能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如果是職業(yè)學校,一定要事先問清楚,讀完后是否能夠直接獲得上高?;虼髮W的資格。象巴伐利亞那個賓館學校提供的學制,就還差一層,也就是說,那里畢業(yè)了后,還必須再上某個職業(yè)學校的高級班,才有資格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如果是預科學校,一定要事先得到某個大學的入學(預留位)通知書。也許有人會保證你,現(xiàn)在沒有大學收你,但這家預科學校畢業(yè)后,能幫你找到一個大學的。那你可別輕信。所有公立的預科學校,都必須先有了某個大學的入學通知書,然后通過考試才能進去。私立的預科學校,有的只是自稱的,少量的是國家批準的。如果在進去之前沒有初步落實“下家”,恐怕就難說了。真到了你畢業(yè)的時候,這個學校的說法可能就不一樣了。
從幾年前開始,德國巴伐利亞州來了一批又一批年輕的中國學生,在一個叫Neuoetting的小地方,他們興高彩烈地開始了他們心目中的“德國大學生活”。然而幾年后,隨著他們的德語越來越好,他們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后來一個德國朋友看了他們學校的材料,告訴他們,這根本不是大學,而只是一個私立的職業(yè)學校。可是他們當初拿到的宣傳材料上和中文合同上,明明寫著巴伐利亞賓館學院!于是,憤怒的家長和學生找到了國內(nèi)有關教委,教育部,把當初的招生策劃人,一位大學的副校長推到了被告的位置上。
今天,當初那位副校長早已離職,據(jù)他說,他賠出去的錢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也超出了他當初所收的(此事當然無從考證)。但事情仍然沒有結束,還有一批學生在那個學校里,期望國內(nèi)的有關教育部門幫助他們找到出路。畢竟,他們大多為此付出了16萬元人民幣,據(jù)稱武漢來的那批甚至付出了26萬人民幣!
把一個“職業(yè)學?!狈g成“學院”,似乎只是一字之差,但害人太深了!可是,據(jù)筆者近了解,許多中國的中介機構并沒有接受這種教訓,這種“翻譯錯誤”之游戲可以說是愈演愈烈。
近發(fā)生了一件怵目驚心的事情:一所不萊梅港的“大學”在中國和德國大招其生。由于他們招生的對象直接是中國的高中畢業(yè)生,學費又不是很高,并獲得了當?shù)匾泼窬值闹С郑潭虝r間內(nèi),就至少有200多學生報名。在德國,有許多由于DSH語言考試或預科學校種種門檻一時難以跨過的中國年輕人,也為其所動,支付了幾千馬克,到那個“大學”去了。
這個學校的德文名稱叫“International College Bremerhaven”,在中國的所有宣傳材料上都大字黑體寫著其中文名稱“不萊梅港國際大學”,定位成“一所私立的國際應用技術大學”,入學資格是“擁有高中文憑,年齡不超過30歲者”。所謂“應用技術大學”,是德國Fachhochschule的中國正式譯名,一般中國學生都稱之為“高專”。
可是,打開這個學校自己的網(wǎng)站,在其英文版的“重要信息”一欄中,明確地寫著,“本國際學校既不是大學也不是高?!?。這段話在德文版的“國際學校”一欄中是這樣寫的:“本學校不是公立的大學或高專,而是一個私立的繼續(xù)教育機構?!倍?,網(wǎng)站里在德文和英文里都用全部大寫特別強調(diào)了“不是”這兩個詞。
在這個網(wǎng)站德文版的“International College”這一欄的底下,還寫著這么一段話:“國際學校的畢業(yè)考試并不能使您獲得進入德國某個大學或高專學習的資格”。有意思的是,英文里與此略有出入,寫的是“不能轉入德國另一個大學或高?!?。
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呢?很清楚,這個學校不僅不是高等院校,而且學生在那兒畢業(yè)后也沒有資格進入德國高等院校!請參見這個網(wǎng)站,網(wǎng)址是:www.icb-bremerhaven.de .
“繼續(xù)教育”是德國介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間的一層。“繼續(xù)教育”分為兩種。在德國的職業(yè)學校中,既有屬于普通教育的職業(yè)教育,也有屬于“繼續(xù)教育”范圍的,比如所謂的職業(yè)??茖W校。職業(yè)??茖W校畢業(yè)后,不僅得到一種職稱,而且能獲得上德國高專的資格。另一種“繼續(xù)教育”就是不萊梅港那種,在一個學校里可以學到知識,但不能夠進一步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深造。這種學校在德國有九十多家,這是一種未經(jīng)國家認可的、不屬于高等教育范圍的學校。
而中國的中介機構的宣傳材料上卻大寫著“大學”。對于中國的其它中介機構來說,這是“擾亂市場”的行為。但對于身受其騙的學生和家長來說,問題就嚴重得多了。也許中國國內(nèi)有些中介機構或個人抱著撈一筆是一筆的想法。但是,到時候,傾家蕩產(chǎn)都不夠你吐的!試想,德國這個學校的網(wǎng)站上已經(jīng)寫得很清楚,而且特別強調(diào),這個學校不是大學也不是高專,將來學生和家長不能說是這個學校在騙人。那么,學費交給了這個學校,它也絕不會吐出來。那就需要全部由有關中介來吐了。
近在德國留學市場上出現(xiàn)的“翻譯錯誤”又豈止獨此一家?
國內(nèi)有一個關于德國漢諾威附近的“柏林都學院集團”的留學項目也在廣為宣傳。筆者怎么也找不到這個“柏林都學院”的德文名稱。幸虧有關宣傳材料中有些詞是有德文為證的。比如,畢業(yè)文憑是“通過國家考核的計算機助理”,對照一下德文,就清楚了,這個“柏林都學院”實質上是一個私立的職業(yè)學校,而絕不是“學院”。這個項目的介紹總算適可而止,還說出了這是“德國大的私立中等專科學院集團”這樣的話,中等兩個字,恐怕怎么解釋都行,似乎宣傳材料作者已經(jīng)希望以此避免這個“翻譯錯誤”帶來太大惡果,將來能夠自圓其說。但,無論如何,把一個職業(yè)學校翻譯成“學院”,這種隨意的升格行為總是不應該的。
國內(nèi)還有一個項目叫“歐洲學院組織沃爾姆斯分院及弗蘭肯塔分院”。歐洲學院其實應該翻譯成“歐洲學?!?,在德國幾乎每個大一點的城市都有,以語言教育為主,兼搞一些職業(yè)培訓。這個集團里確實有一個高專,在多特蒙德,但也就是這一個。而沃爾姆斯“分院”和弗蘭肯塔“分院”,經(jīng)考證,同樣是私立職業(yè)學校的性質。
還有一個叫慕尼黑伯尼迪克國際學院的,據(jù)考證,德文應該叫Benedict,同樣根本就不是什么學院。
把“學校”翻譯成“學院”,這絕不是一個筆誤,很清楚,這是一種欺騙行為!進行教育咨詢或中介,針對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品,而是人!如果你在商品貿(mào)易中犯了欺騙行為,頂多是幾個客戶找你算帳。而在這個領域,你將面對的是幾十、幾百個學生和家長!從良心上說,你又何以對人!
對外語欠缺的學生和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怎樣來判斷一種宣傳是否是真實的呢?怎樣來確定某個學校確實是理想的港灣呢?為避免本文寫得太長,在此僅提供幾點建議:
你可以到德國官方網(wǎng)站,比如德國聯(lián)邦科研部委托德國之聲新開通的www.campus-germany.de 去查詢(有中文版)。德國所有國家認可的公立和私立大學、高專都列在了這個網(wǎng)站里。遺漏的可能性很小。另外,你好看看有關學校的網(wǎng)站,必須要認識幾個詞,比如高專,大學是怎么寫的。如果有關學校自稱是高專或大學,那么應該問題不大,德國學校一般不敢瞎說。還有,私立的高專也并非都是國家認可的。這點好也要問清楚。
你要看清楚,一家稱為高等院校的德國學校,終提供的是什么學位,德國國家認可的學位有大學的碩士、文科碩士,高專碩士,相當于高專碩士的英美式學士和英美式碩士,醫(yī)學和法學有國家考試這種學位,藝術院校的學位有其它說法,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你進入了某一種學校,無論是職業(yè)學校,還是預科學校,還是其它學校,當然學成后也有可能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如果是職業(yè)學校,一定要事先問清楚,讀完后是否能夠直接獲得上高?;虼髮W的資格。象巴伐利亞那個賓館學校提供的學制,就還差一層,也就是說,那里畢業(yè)了后,還必須再上某個職業(yè)學校的高級班,才有資格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如果是預科學校,一定要事先得到某個大學的入學(預留位)通知書。也許有人會保證你,現(xiàn)在沒有大學收你,但這家預科學校畢業(yè)后,能幫你找到一個大學的。那你可別輕信。所有公立的預科學校,都必須先有了某個大學的入學通知書,然后通過考試才能進去。私立的預科學校,有的只是自稱的,少量的是國家批準的。如果在進去之前沒有初步落實“下家”,恐怕就難說了。真到了你畢業(yè)的時候,這個學校的說法可能就不一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