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建立城市的過程與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密不可分,英文中“civilization”(文明)一詞,正是源自拉丁文的civis,指的是“市民”或“城市中的居住者”。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說過,人類聚居在城市中是為了生活,而留在城市里不走,則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
城市生活作為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和活動方式,已經(jīng)一步一步取得統(tǒng)治地位。就空間而言,城市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城市占據(jù)了地球上越來越多的空間。從人口來看,20世紀初全世界有1.5億人居住在城市地區(qū),占世界人口不足10%,到20世紀末,世界城市人口在100年里已經(jīng)增加了20倍,接近30億人,幾乎占了世界人口的一半。就城市在人類生活中發(fā)揮的作用來看,城市日益成為人類活動的中心,這種作用在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各個方面都有顯著表現(xiàn)?,F(xiàn)代世界已經(jīng)成為一個以城市為主導的世界。
毋庸置疑,在21世紀,經(jīng)濟生產(chǎn)、社會組織和知識生產(chǎn)的最主要單位將是城市。1998年11月4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首次發(fā)表《世界文化報告》。報告預測了第三個千年中城市發(fā)展的幾種傾向。第一,全球?qū)⑦M一步城市化,估計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超過世界1/2的人口將住在城市。第二,城市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將加強。第三,未來的城市將把權力和責任繼續(xù)轉移給地方*和市民社會。在此大背景下,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現(xiàn)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將成為一個以城市現(xiàn)代化為中心展開的歷史過程。而新的世界文化城市的崛起,將是這一歷史過程中引人入勝的篇章。
世界文明之花
歷史深層的運動,決定著世界文化城市在地球的哪些節(jié)點上出現(xiàn)。這“歷史深層的運動”,便是文明的運動。世界文明發(fā)展大勢風云流轉、變動不居,當某一文明的土壤慢慢肥沃起來,在其中便孕育著世界城市和世界文化城市的未來。
從人類文明史角度看,所謂世界文化城市,就是世界文明之花。世界文化城市是世界文化地圖上令人矚目的地標,而人類文明的各種文明則是這些偉大城市的底色。
在人類歷史的早期階段,地球上存在著擁有不同文化的人類群體,這些群體彼此之間很少相互接觸,各自保持著獨立性和文化上的獨特性。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活動范圍逐步擴大,一些具有相對優(yōu)勢的文化漸漸越出了原先的狹小空間,影響到越來越廣大的地區(qū),成為另外一些人類群體仰慕的對象,于是,這些地區(qū)性文化便逐漸獲得了某種普遍性和世界性。按照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的說法,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有20多種文明已經(jīng)消逝,而今天存在于世界上的幾種古老文明,都是在歷史長河中經(jīng)過篩選、淘洗而傳衍下來的。
歷史深層的運動,決定著世界文化城市在地球的哪些節(jié)點上出現(xiàn)。這“歷史深層的運動”,便是文明的運動。
公元前5世紀和公元前4世紀,雅典經(jīng)濟發(fā)達,在其影響下,希臘許多城邦也發(fā)展出了類似雅典的政治、社會、文化結構。雅典經(jīng)濟繁榮,政治上相對自由,公民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雅典人在藝術、哲學、法律、科學諸領域都作出了杰出貢獻。公元前5世紀是雅典的極盛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不朽的大師。大悲劇家歐里庇德斯、大喜劇家阿里斯托芬、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等都在雅典誕生或居住過,這些光輝的名字照耀著人類文化的黎明。雅典由此產(chǎn)生了一種文化上的吸引力。希臘各地的精英被吸引到雅典來,他們又把雅典的文化傳播到希臘各地去。從某種意義上說,雅典的文化影響超過了它的政治影響,雅典是當時相對意義上的“世界文化城市”。此后,古代雅典成了西方文化的源泉。如今,蔚藍的愛琴海邊濤聲依舊,雅典的一磚一瓦依然閃爍著人類早期文明的光輝。
后來盡管羅馬帝國建立了無可爭議的政治霸權,但是,希臘人不贊成強有力的國家制度,重視公民個人權利,重視個人精神發(fā)展的觀念,始終在此后兩千年的歐洲歷史中發(fā)生深刻影響。希臘、雅典的文化是如此不可抗拒。在羅馬帝國,要想出人頭地,總要懂得些希臘文。羅馬上層社會有一種仰慕希臘文化的風尚,把希臘哲學、文學和藝術奉為圭臬。羅馬較為富裕的人家,指望青年子弟將來能有所作為,在受完教育后,總要到希臘文化的中心雅典去周游一趟,帶回一些希臘藝術品來裝飾自己的屋子。
這種城市的文化中心現(xiàn)象,在古代西亞和東亞亦有范例。公元前2000年,人類早期文明最的城市古巴比倫城建成。公元前612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在毀于多年戰(zhàn)火的巴比倫廢墟上重建巴比倫城。尼布甲尼撒二世這樣宣告:“莊嚴華美的巴比倫,我視你一如我的生命……我愿盡我的力量,使你成為空前絕后、無比繁華、無比昌盛的大城。你將接受萬國的進貢,以及全人類的膜拜?!?BR> 在中國,公元7世紀和公元8世紀的唐代都城長安是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對世界特別是對亞洲具有重大影響。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源源不斷輸向中亞和歐洲,同時,大量被唐人稱為“西域胡人”的外國人來到長安、洛陽等各大城市。各國使臣來長安進貢、朝見,長安成為胡商、胡僧、胡姬們集聚之地。來自異國的龜茲樂、天竺樂、西涼樂、高昌樂,融入中土的雅樂、古樂,成為盛唐之音。長安城成了周邊國家心目中的典范。日本仿照長安城建造了平城京、平安京,作為奈良、平安時代的首都。朝鮮半島上新羅王城的規(guī)劃,也以長安為藍本。
城市生活作為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和活動方式,已經(jīng)一步一步取得統(tǒng)治地位。就空間而言,城市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城市占據(jù)了地球上越來越多的空間。從人口來看,20世紀初全世界有1.5億人居住在城市地區(qū),占世界人口不足10%,到20世紀末,世界城市人口在100年里已經(jīng)增加了20倍,接近30億人,幾乎占了世界人口的一半。就城市在人類生活中發(fā)揮的作用來看,城市日益成為人類活動的中心,這種作用在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各個方面都有顯著表現(xiàn)?,F(xiàn)代世界已經(jīng)成為一個以城市為主導的世界。
毋庸置疑,在21世紀,經(jīng)濟生產(chǎn)、社會組織和知識生產(chǎn)的最主要單位將是城市。1998年11月4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首次發(fā)表《世界文化報告》。報告預測了第三個千年中城市發(fā)展的幾種傾向。第一,全球?qū)⑦M一步城市化,估計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超過世界1/2的人口將住在城市。第二,城市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將加強。第三,未來的城市將把權力和責任繼續(xù)轉移給地方*和市民社會。在此大背景下,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現(xiàn)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將成為一個以城市現(xiàn)代化為中心展開的歷史過程。而新的世界文化城市的崛起,將是這一歷史過程中引人入勝的篇章。
世界文明之花
歷史深層的運動,決定著世界文化城市在地球的哪些節(jié)點上出現(xiàn)。這“歷史深層的運動”,便是文明的運動。世界文明發(fā)展大勢風云流轉、變動不居,當某一文明的土壤慢慢肥沃起來,在其中便孕育著世界城市和世界文化城市的未來。
從人類文明史角度看,所謂世界文化城市,就是世界文明之花。世界文化城市是世界文化地圖上令人矚目的地標,而人類文明的各種文明則是這些偉大城市的底色。
在人類歷史的早期階段,地球上存在著擁有不同文化的人類群體,這些群體彼此之間很少相互接觸,各自保持著獨立性和文化上的獨特性。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活動范圍逐步擴大,一些具有相對優(yōu)勢的文化漸漸越出了原先的狹小空間,影響到越來越廣大的地區(qū),成為另外一些人類群體仰慕的對象,于是,這些地區(qū)性文化便逐漸獲得了某種普遍性和世界性。按照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的說法,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有20多種文明已經(jīng)消逝,而今天存在于世界上的幾種古老文明,都是在歷史長河中經(jīng)過篩選、淘洗而傳衍下來的。
歷史深層的運動,決定著世界文化城市在地球的哪些節(jié)點上出現(xiàn)。這“歷史深層的運動”,便是文明的運動。
公元前5世紀和公元前4世紀,雅典經(jīng)濟發(fā)達,在其影響下,希臘許多城邦也發(fā)展出了類似雅典的政治、社會、文化結構。雅典經(jīng)濟繁榮,政治上相對自由,公民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雅典人在藝術、哲學、法律、科學諸領域都作出了杰出貢獻。公元前5世紀是雅典的極盛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不朽的大師。大悲劇家歐里庇德斯、大喜劇家阿里斯托芬、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等都在雅典誕生或居住過,這些光輝的名字照耀著人類文化的黎明。雅典由此產(chǎn)生了一種文化上的吸引力。希臘各地的精英被吸引到雅典來,他們又把雅典的文化傳播到希臘各地去。從某種意義上說,雅典的文化影響超過了它的政治影響,雅典是當時相對意義上的“世界文化城市”。此后,古代雅典成了西方文化的源泉。如今,蔚藍的愛琴海邊濤聲依舊,雅典的一磚一瓦依然閃爍著人類早期文明的光輝。
后來盡管羅馬帝國建立了無可爭議的政治霸權,但是,希臘人不贊成強有力的國家制度,重視公民個人權利,重視個人精神發(fā)展的觀念,始終在此后兩千年的歐洲歷史中發(fā)生深刻影響。希臘、雅典的文化是如此不可抗拒。在羅馬帝國,要想出人頭地,總要懂得些希臘文。羅馬上層社會有一種仰慕希臘文化的風尚,把希臘哲學、文學和藝術奉為圭臬。羅馬較為富裕的人家,指望青年子弟將來能有所作為,在受完教育后,總要到希臘文化的中心雅典去周游一趟,帶回一些希臘藝術品來裝飾自己的屋子。
這種城市的文化中心現(xiàn)象,在古代西亞和東亞亦有范例。公元前2000年,人類早期文明最的城市古巴比倫城建成。公元前612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在毀于多年戰(zhàn)火的巴比倫廢墟上重建巴比倫城。尼布甲尼撒二世這樣宣告:“莊嚴華美的巴比倫,我視你一如我的生命……我愿盡我的力量,使你成為空前絕后、無比繁華、無比昌盛的大城。你將接受萬國的進貢,以及全人類的膜拜?!?BR> 在中國,公元7世紀和公元8世紀的唐代都城長安是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對世界特別是對亞洲具有重大影響。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源源不斷輸向中亞和歐洲,同時,大量被唐人稱為“西域胡人”的外國人來到長安、洛陽等各大城市。各國使臣來長安進貢、朝見,長安成為胡商、胡僧、胡姬們集聚之地。來自異國的龜茲樂、天竺樂、西涼樂、高昌樂,融入中土的雅樂、古樂,成為盛唐之音。長安城成了周邊國家心目中的典范。日本仿照長安城建造了平城京、平安京,作為奈良、平安時代的首都。朝鮮半島上新羅王城的規(guī)劃,也以長安為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