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國談孔子學院促對外交流

字號:

“新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國家漢語辦(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自二〇〇五年起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已在六十八個國家的二百零五個城市,建立了二百三十一所孔子學院”,全國政協(xié)委員、上海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蔡建國在此間透露。他認為,建立孔子學院具有里程碑意義。
    蔡建國是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侄曾孫。身為日本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的蔡建國以日本為例指出,即使在中日關系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日本的八個城市也建立了十所孔子學院和三個課堂。因此他認為,這種以孔子學院的中文教育形式深入傳播中華文化的做法,受到了所在國民眾的歡迎。當?shù)孛癖姀牟唤佑|、不了解到主動學習,逐漸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正是中外民間外交流、進而促進相互理解的體現(xiàn)。
    蔡建國還指出,很多孔子學院是設立在海外國家的腹地,與首都和大城市的民眾相比,當?shù)厝耸客狈χ袊牧私?,對一些對華片面、武斷甚至具有敵意的報道往往更易先入為主。因此孔子學院立足社區(qū),面向民眾,以教學中文為平臺,通過各種形式宣揚中華文化,為民間外交注入新的內涵。
    同時,蔡建國認為,孔子學院采取的外方辦學主體、中方合作承辦院方的辦學模式,對調動當?shù)卣⑸鐓^(qū)力量和華人社會的積極性有著重要意義,以文化的功能改善和促進中外友好關系,有利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不過,蔡建國也坦言,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孔子學院在各個所在國也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矛盾,各孔子學院的發(fā)展尚不平衡。因此,他認為,加強研究孔子學院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我們必須扎實工作,不能使其自生自滅”。
    蔡建國呼吁有關機構加大力度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改進海外華文教材內容的僵硬呆板有余、生動有趣不足的現(xiàn)狀,針對性地加強對各國民眾的心理分析,制定“量身定做”的教學方案,避免空洞、呆板地說教和灌輸。
    此外,蔡建國還指出,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應與海外僑胞緊密聯(lián)系,這對民間增信釋疑極為有利。
    “以文促情是民間外交的內涵”,他后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