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文化交流 中方院長日本大學建研究型孔子學院

字號:

據(jù)日本《中文導報》報道,去年4月12日,中日合作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組建孔子學院的相關協(xié)議簽字儀式在東京舉行,時任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中國駐日大使王毅和日本前首相森喜朗等人出席了簽字儀式。同年11月12日,在中國駐日特命全權大使崔天凱的見證下,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和早稻田大學校長白井克彥共同簽署了兩校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執(zhí)行協(xié)議。4月19日,該報在東京采訪了赴日擔任該孔子學院首任中方院長周程。
     今年4月,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周程博士赴日擔任早稻田孔子學院第一任中方院長。周程先生介紹說: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有必要讓海外朋友加深對中國的理解,希望有更多的人學習中文,了解中國,并能去中國看一看。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各國的合作與支持,而世界各國的合作與支持又以民眾對中國的理解為基礎。過去我們對此重視不夠,即使重視了,也因財力不足而難有太大的作為。現(xiàn)在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在不斷增強,外匯儲備已占世界第一,這為我們著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
     報道指出,孔子學院目前在世界上有200多所,由于各地的情況不同,投入的情況也不一樣。在日本、美國這樣的發(fā)達國家,主要由對方提供“硬件”,也就是校舍、設備等,中國方面主要提供“軟件”,也就是教材、教師等。國家漢辦在日本設立的孔子學院已超過10所。其中,早設立的是立命館大學孔子學院。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與其他孔子學院不同,它是全球第一所研究型孔子學院。
     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的工作重點不在于漢語教學,而在于中國思想文化的傳播和當代中國問題的研究。由于日方對這個研究型孔子學院的期待比較高,所以國家漢辦終決定由北京大學對口援建。日方院長由早大副校長、的漢學家土田健次郎先生擔任。今后中國每年將以北大為中心向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派遣10名左右專家,舉辦中國問題講座,早稻田大學計劃將其納入正規(guī)課程,并承認其學分。中國學者在早稻田大學講學時使用的講義將被匯集成《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講義錄》公開出版。
     周程指出,與此同時,我們還計劃每年從早稻田大學主攻中國問題的研究生中選拔10人派往中國,接受北大學者的指導,在中國從事一段時間的實地調(diào)查研究,以加深這些未來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的理解。此外,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還將重點協(xié)助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實施“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面向中國大學生的短期留學項目以及青年公務員和青年企業(yè)管理干部后備人才的培訓項目。
     周程說,之所以派遣他來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擔任第一任中方院長,可能是因為他在日本的學術經(jīng)歷和在北大的教學及行政經(jīng)驗,他說他將竭盡自己的力量,為辦好早稻田大學這所學術研究型孔子學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