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曙光:唯恐高考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字號:

我們的高考似乎總是熱衷把很多不屬于自身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兼容并包進來:除了原來的達到某個級別的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體育特長生等可以加分,新近又有思想政治品德突出的進入照顧之列。
    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高考是普通中國人通往美好生活的路徑。于是,未能免俗的教育主管部門把許多高考不能承受之重,紛紛附加到高校的招生政策中。體育特長生加分本意是對有此專長者的獎勵,以高考這根指揮棒來帶動廣大學生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殊不知,如今竟淪落為一些人的舞弊工具,體育加分者不達標的已不是個別現象。思想政治品德加分的導向同樣是把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物化,其評判標準更難找到客觀的準確尺度,誰敢保證不會出現與“舉孝廉,父別居”類似的情形?
    德國哲學家、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認為:“假如我們希望大學之門為每一個有能力的人敞開,就應該讓全國公民,而不是某些階層中的能干人擁有這項權利?!贝髮W至今還是一個有限的資源,要上大學必須得經過公正的考查程序。很多國家目前實行大學自主招生制度,由于我們的大學尚不具備這種制度的前提條件,恢復了30余年的高考就適逢其時地成了“最不壞的制度”。一定地域內人人平等的錄取分數線,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人為干擾。但是得到加分的特殊人群擁有了比其他人更多上大學的機會。高考加分政策實際上沒有起到素質公平的作用,相反還破壞了分數公平。
    大學的基本任務是在傳承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法去尋找真理。高考的責任就是選拔出能夠履行這一職責的學生。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完成高等教育的能力不會比身體素質差一點的更強。在正常的教育環(huán)境下,沒有人會為了成為特長生而特意地進行鍛煉。即便有加分的誘導,一個普通人也很難達到??纯船F在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就知道實施了這么多年的體育特長生加分政策,絲毫沒有達到增強學生體魄的目的。在思想政治品德加分前的很多年,我們曾有過“紅專路線”的做法。當年所謂的“紅”與眼下的思想政治品德突出并沒有什么質的差異。正如過去的“紅”沒有帶來“?!钡某R?guī)發(fā)展,甚至還改變了“紅”自身的內涵。當今的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也不可能有卓異的表現。給一個思想政治品德優(yōu)秀的人加分特權,恰恰玷污了他最可貴的圣潔精神,從而變成思想政治品德極其普通的一員。
    通過加分等手段附屬在高考上的無窮期望,過去沒有達到,未來還是十分渺茫。其中一些反倒成了有縫的蛋,被討厭的蒼蠅叮上。要完全消除加分政策的制度缺陷,的做法是把不屬于高考的東西一一剝離,讓高考解纜泛舟,輕松地上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