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奇:解決高考移民怎樣納入法律軌道

字號:

多名因被認定為“高考移民”而被取消在陜西高考報名資格的學生,為爭取在陜西參加高考的資格,將西安市招辦等部門訴至法院。近日,消息傳來,這一樁被稱為“高考移民第一案”的案件一審結束,原告敗訴。不過慶幸的是,在教育部的協調下,這些學生將回原籍河南考試。(據6月4日《法制日報》)
    輿論曾經對這一案件給予高度關注,期望這一案件的審理,從法律角度給“高考移民”一個“說法”,即哪些情形可以被認定為“高考移民”,對于認定為“高考移民”的,他們的受教育權利應該得到怎樣的法律保護———不致因為“高考移民”,而喪失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
    作為地方法院來說,簡單地判定考生是否屬于“高考移民”,只是看地方政府部門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自然會得出這樣的判決結果。如果司法不審查相關政策規(guī)定是不是符合上位法的精神,并作出裁定,恐難以使“高考移民”問題的解決納入法律軌道。
    當然,由于過去沒有類似案例作參考,加上高考移民牽涉升學指標的區(qū)域性劃分、教育的非均衡發(fā)展、人才的合理流動、公民的自由遷徙權利、公民的受教育權等復雜問題,地方法院可以請示高級法院作出司法解釋,并給以后地方法院審查同類案件指明方向。
    從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以及當前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的現實出發(fā),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專門委員會,有必要針對人才流動所帶來的子女升學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
    其中,包括有綠卡而無戶籍者的子女求學、升學問題,以及其他各種情況下的有戶籍而無學籍者的求學、升學問題,有學籍而無戶籍者的求學、升學問題。如果不認真審視導致高考移民的教育資源配置、教育發(fā)展政策等根本問題,而是一味打擊高考移民,沒有符合法律精神、可供操作的具體方案,必然導致各地“因地制宜”地出臺土政策,致使受教育者求學、升學矛盾重重,這既不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又不利于教育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