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耒陽高考舞弊案挑戰(zhàn)良知底線

字號:

11日,一名網(wǎng)友在其博客上發(fā)文稱,湖南耒陽一中高考考場有舞弊,多名老師用無線電發(fā)送器向考點發(fā)送答案。昨日,湖南省考試院紀委副書記張濟海對此回應記者說,湖南耒陽一中考點確實發(fā)生高考無線電舞弊事件。然而,更令人震驚的是,據(jù)7名涉案者初步交代,高考的試題和答案是在網(wǎng)上購得的。
    發(fā)生在耒陽一中的高考作弊,到底是集體舞弊還是個別案例,僅憑張濟海的個人感覺尚不能下定論。但種種疑團提示人們,這恐怕不是一起簡單的個別考生的作弊事件,很有可能是一起有組織有策劃的集體舞弊事件。畢竟,目前還沒有人能解釋:為何幾個高二學生那么堅信從QQ上買到的高考試題就是真試題?果真如此,試題又從何而來?此外,動用大功率無線電發(fā)射器,難道僅僅是為三個考生?而幾名學生和無業(yè)青年,又有何能量,能操縱如此先進的技術舞弊?
    而倘若真如網(wǎng)文所稱,參與作弊的是七八位耒陽一中和衡陽師院的老師,手段是利用考場內(nèi)的無線攝像頭拍攝考試試題,再用大功率無線電發(fā)射臺向考生發(fā)送答案,那么這絕對就是一起商業(yè)化運作高考的舞弊事件。為了追求高升學率,為了學校、部門或者個別人的利益,內(nèi)外串通勾結,聯(lián)手導演的一場高考黑幕。
    老師,本來是育人的,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因而被尊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當老師帶頭舞弊時,即是把不誠信的道德觀,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傳給了孩子們。很難想象,在這種教育理念下,在這種道德“榜樣”的感染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會怎么樣去做人。毫無誠信,弄虛作假,虛偽欺騙,也許是他們的人格寫實。而這樣的“天之驕子”,又讓我們?nèi)绾渭挠韬裢?BR>    因而,與其說老師為學生作弊是逐名奪利,倒不如說他們是在挑戰(zhàn)人類良知的底線。一個民族要發(fā)展,靠的是沿襲傳承下來的精神文化。可是當肩負著傳承知識文化的老師們,以作弊的方式培育下一代時,預示的就不只是考生的誠信缺失,更重要的在于我們教育系統(tǒng)本身的信用坍塌,從而由此可能導致的道德底線和文明底線的失守。因為一個人,一名老師,職責沒有了,做人的底線也沒有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稱之為現(xiàn)代社會的公民呢?
    高考一旦失去了它應有的公平性、莊嚴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高考舞弊,損害的是教育公平,是對其他歷經(jīng)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的不公。更深遠的意義是影響下一代人,影響通過高考選拔的國家人才。耒陽一中的高考舞弊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學校相關領導的表態(tài),該市教育部門也是遮遮掩掩,態(tài)度曖昧。然而,這注定是一起有著更多黑幕等待有關部門去調(diào)查、去嚴懲的舞弊事件。寄望于教育部門通過行政手段自查自糾,恐怕無濟于事。公安部門的立案調(diào)查也不能只是做做樣子,抓幾個“槍手”了事,而應一查到底,對涉案者進行刑事追責。唯如此,才能對其他考生負責,才能對做人的良知負責。
    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高考舞弊案也警示我們,與高考相配套的《國家教育考試法》應加快步伐,早日出臺。以法律之劍肅清高考舞弊,當是時下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