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讀生錯過報名沒能參加高考 校方稱無需負責

字號:

6月7日、8日,同學們都在考場奮力拼搏,瑞安東山下埠村的高三學生潘東誠卻躲在家中生悶氣。因為沒有及時報名,他失去了參加今年高考的機會。
    潘東誠的父親潘愛國向記者表示,是因為兒子學籍所在學校——瑞安開元綜合高中(以下簡稱開元高中),未及時通知他們報名事宜,導致兒子無法參加考試,學校應為此事負主要責任。
    學生:
    考前一天才知沒報名
    潘愛國介紹,2005年,兒子初中畢業(yè)后,他繳納了8000元“借讀費”,給兒子在開元高中弄了一個學籍。之后,他又每年花3萬多元,送兒子到杭州一所高中借讀。
    潘東誠在杭州讀書,高中會考報名、繳費、交照片等事宜,仍由開元高中“打點”。這3年,校方都會通過手機或固定電話及時通知潘愛國,沒出現(xiàn)過差錯。
    “我一直很信任學校?!迸藧蹏f。
    今年1月底,在杭州念書的潘東誠見同學都已高考報名,便詢問父親此事。潘愛國認為,開元高中會像往常一樣通知他,不以為意。直至5月31日,潘愛國去該校詢問,才知道6月6日上午要領(lǐng)準考證了。然而,到了那天,潘東誠去領(lǐng)證時,卻突然被告知他沒有參加高考報名,也就無法參加今年高考。
    父子倆當場懵了。
    校方:
    已打過電話,不需負責
    “這么大的事怎么可以不通知我們!這事關(guān)孩子前途啊。”被氣得差點暈過去的潘愛國,追問開元高中負責人。
    幾番對質(zhì)后,校方表示,潘愛國留給學校的手機號被遺失了。去年12月底,老師3次撥打潘家固定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學校在這件事上已盡到責任。
    潘愛國說,無論校方說的是否屬實,校方丟失其手機號碼,卻未能積極、及時地用其他途徑去補救,通知到人,導致兒子未能及時參加高考,應屬失職。
    “兒子平時模擬考的成績都在450分以上,上個三本應該可以的?!迸藧蹏f起此事痛心不已。
    受傷最深的,就是年僅19歲的潘東誠。
    “感覺自己10多年的努力,突然一下子白費了?!迸藮|誠說,自從得知今年不能參加高考后,平時活潑的他變得郁郁寡歡。“明年開始出卷就依據(jù)新教材了,我沒信心再去高復。”
    教育部門:
    學校并無責任
    潘東誠這樣的“高考借讀生”模式,對瑞安當?shù)厝藖碚f,并不陌生。許多當?shù)厝讼M⒆幽芟硎艿胶贾莞咧袃?yōu)秀教學資源,在獲得當?shù)仄崭邔W籍后,讓孩子到杭州借讀。
    開元高中一位負責人稱,該校高三段共有350來名在冊學生,但大多在外“借讀”,實際在本校讀書的僅200多人。今年政策允許借讀生可直接在借讀學校高考報名后,不少學生便不再通過他們報名,但學校老師還是以各種方式一一通知了學生。
    但潘愛國認為,雖然兒子只是在開元高中“掛個名”,但既然當初他繳納了8000元的費用,就擁有該校學籍,高考報名這樣的大事,學校應有通知到人的義務。
    前天上午,瑞安市教育局招生辦一名負責人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認為,學校在此事中并無責任:“今年高考報名在1月3日就已開始,潘東誠在杭州借讀,應已接到就讀學校的通知,可直接在該校報名,也可回開元高中報名,但他都沒有做,其本身應負一定的責任;二是每年高考報名前夕,報紙、電視等媒體都會發(fā)布情況,但潘東誠家長未加重視,被動地等待學校通知,更沒有在3月15日補報;三是開元高中已3次撥打潘家電話,均無人接聽,學校已履行了自己的職責?!?BR>    潘愛國對此并不認同,他向記者表示,將向教育部門投訴,并不排除走法律途徑:“最起碼校方應賠償我一年的高復費和生活費,并對由此造成的損失,予以一定的經(jīng)濟補償?!?BR>    浙江合一律師事務所律師姜正認為,現(xiàn)有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學校必須通知到學生去高考報名,也沒有規(guī)定相關(guān)的賠償事宜。在此事中,校方已履行自己的職責。而潘東誠及家長本身對報名事宜未加重視,應負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