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自學考試中國書法史教材大綱

字號:


    南京藝術學院編 (高綱號 0562)
    Ⅰ、課程性質(zhì)與設置目的要求
    《中國書法史》課程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美術專業(yè)的必修課,是檢驗學生對中國書法史知識的掌握情況而設置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
    設置本課程的具體目的和要求:《中國書法史》涉及的內(nèi)容主要是中國書法的起源、書法藝術的發(fā)生、發(fā)展,書法家、書法流派、審美思想及現(xiàn)象、影響等方面,要求考生對其中重要的概念有準確的掌握,對書法的現(xiàn)象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對各個關節(jié)點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握。從而為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史論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Ⅱ、考試目標(考核要點)
    第一章 先秦書法
    第一節(jié) 漢字的起源
    第二節(jié) 殷商時期的書法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三節(jié) 西周時期的金文
    第四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書法
    (一)各系文字書風的地域特色
    (二)隸變的過程
    第二章 秦漢書法
    第一節(jié) 秦代小篆
    第二節(jié) 秦代書家與刻石書法
    (一)秦代書家
    (二)秦代刻石
    第三節(jié) 秦代的金文、陶文
    第四節(jié) 漢代的簡牘書法
    (一)江淮漢簡
    (二)西北漢簡
    第五節(jié) 漢代的銘刻書法
    (一)漢金文
    (二)漢代石刻
    (三)漢磚瓦銘文
    (四)西漢骨簽刻辭
    第六節(jié) 漢代的書體演變和筆法嬗變
    (一)篆書
    (二)漢隸
    (三)草書
    (四)楷書與行書
    第七節(jié) 東漢后期的書家流派
    (一)曹喜影響下的篆書流派
    (二)杜操、崔瑗影響下的草書流派
    (三)東漢后期的其他書法流派
    第三章 魏晉書法
    第一節(jié) 三國、西晉時期的刻石書法與墨跡
    (一)三國、西晉時期的刻石書法
    (二)三國、西晉時期的墨跡
    第二節(jié) 三國、西晉時期的主要書家
    (一)鐘繇
    (二)衛(wèi)門書家
    (三)其他重要書家
    第三節(jié) 王羲之和王獻之
    (一)王羲之生平及思想
    (二)王羲之的書法
    (三)王羲之書法對后世的影響
    (四)王獻之
    第四節(jié) 東晉的其他主要書家
    第五節(jié) 東晉的墓志和石刻
    第四章 南北朝書法
    第一節(jié) 南朝的文人書家
    第二節(jié) 南朝的碑刻
    第三節(jié) 北朝的文人書家
    第四節(jié) 北朝的刻石書法
    (一)北朝刻石書法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二)北朝碑刻
    (三)造像題記
    (四)北朝墓志
    (五)摩崖刻石
    第五章 隋唐五代書法
    第一節(jié) 隋朝時期的書法
    第二節(jié) 初唐時期的書法
    (一)唐太宗及其書法
    (二)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三)孫過庭
    第三節(jié) 盛中唐時期的書法
    (一)唐玄宗及隸書名家
    (二)李陽冰及篆書名家
    (三)唐草三杰;賀知章、張旭、懷素
    (四)李邕與行書名家
    (五)顏真卿(附徐浩)
    第四節(jié) 晚唐時期的書法
    (一)柳公權
    (二)其他書家
    第四節(jié) 五代時期的書法
    第六章 宋遼金書法
    第一節(jié) 北宋時期的書法
    (一)北宋前期書家
    (二)歐陽修及其書學思想
    (三)宋四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
    (四)北宋其他書家
    第二節(jié) 南宋時期的書法
    (一)南宋前期書家
    (二)南宋四家:陸游、范成大、朱熹、張孝祥
    (三)南宋其他書家
    第三節(jié) 遼、金時期的書法
    (一)遼代書法
    (二)金代書法
    第七章 元代書法
    第一節(jié) 趙孟頫
    第二節(jié) 復興晉代書風與全面回歸的中堅
    (一)鮮于樞、鄧文原與亞代書風的復興
    (二)趙孟頫影響下的元代書家
    (三)吾衍及其弟子與篆隸回歸潮流
    第三節(jié) 元代的少數(shù)民族書家
    (一)元代各時期的少數(shù)民族書家
    (二)康里巎巎及其對元代后期書法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元代后期的隱士書法
    第八章 明代書法
    第一節(jié) 明代前期書壇大勢
    (一)三宋與元代書風的延續(xù)
    (二)二沈與臺閣體的盛行
    (三)明代前、中期書壇的交叉點
    第二節(jié) 明代中期的吳門書派
    (一)吳門書派的先導
    (二)吳門四家:祝允明、文征明、陳淳、王寵
    (三)吳門書派的后緒
    第三節(jié) 明代中期的其他書家
    第四節(jié) 云間書派與董其昌
    (一)云間書派
    (二)董其昌
    第五節(jié) 個性解放思潮下的晚明書法
    (一)晚明的書法變革潮流
    (二)晚明的其他書家
    第九章 清代書法
    第一節(jié) 清代前期書壇三系
    (一)晚明浪漫書風的馀緒
    (二)崇董書風
    (三)隸書熱潮
    第二節(jié) 清代中期前碑派與帖派的對峙
    (一)前碑派
    (二)清代中期的帖派書法
    第三節(jié) 清代碑學的建立與完善
    第四節(jié) 清代晚期碑派的興盛與帖學的衰微
    Ⅲ、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為了使大綱的規(guī)定在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和落實,特作如下說明,并提出實施意見。
    一、關于考試目標的說明
    為了使考試內(nèi)容具體化和考試要點標準化,本大綱列出涵蓋所有考試內(nèi)容的提綱。目的在于使自學應考者能夠進一步明確考試范圍和內(nèi)容,更有目的的系統(tǒng)學習本課程,也使社會懸賞者能夠更全面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進行輔導。同時,它也使考試命題能夠更加明確其范圍,從而較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的準確度。
    本大綱在考試要點中沒有細分層次,其出發(fā)點在于《中國書法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科目,考生在掌握這些知識時應盡可能理解。
    二、關于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中國書法史》黃惇、金丹等著,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年版。
    三、自學方法與社會助學提示
    無論是自學還是社會集中輔導,都應該以這本教材為基礎,以大綱所開列的考試要點為重點,認真全面地掌握中國書法史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演變過程,對書法家、書法流派和書法現(xiàn)象有較為深刻的把握。孤立地背一些零散的知識點是不能全面掌握這門課程的,但要對其中重要的概念有準確的掌握。學術界有爭議和尚無定論的問題一般不會要求考生回答,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論知識。教材的每一章后有為考生提供的思考題,也希望考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
    四、關于命題考試的要求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jù)本大綱所規(guī)定的考試內(nèi)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范圍和都要要求。考試命題覆蓋到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jié),體現(xiàn)本課程的重點內(nèi)容。
    2、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jié)構(gòu)??碱}難易應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試題的分數(shù)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必須注意,試題的難易程度與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會存在不同的難度問題,切勿混淆。
    3、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