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yè)大學編 (高綱號 0698)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化工熱力學》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化學工程專業(yè)(本科段)的一門專業(yè)課,是化學工程學分支學科之一。《化工熱力學》課程結合化工過程闡述熱力學定律及其運用,是化工過程研究、設計和開發(fā)的理論基礎。
本課程以“高等數(shù)學”、“大學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微機基礎”和“算法語言”等為先修課程。要求學生在學完“物理化學”,對化工廠有了初步認識(經(jīng)過化工廠認識實習或化工廠實際工作),并在具備化工過程和設備初步知識(至少學完“化工原理”上冊)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本課程學完后,應考者應初步具備運用熱力學定律和有關理論知識,對化工過程進行熱力學分析的基本能力;應初步掌握化學工程設計和研究中獲取熱力學數(shù)據(jù)的方法,對化工過程進行相關計算的方法。為學習后續(xù)課程和從事化工類專業(yè)實際工作奠定基礎。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流體P—V—T關系及其計算,純物質熱力學性質基本關系式和計算方法。掌握以偏心因子ω為第三參數(shù)的普遍化法計算P—V—T數(shù)據(jù)和焓(H)、熵(S)數(shù)據(jù)。掌握剩余性質定義、物理意義、計算方法及在熱力學計算中的運用。熟悉常用的熱力學圖表。
2、較深入地理解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掌握能量平衡方程,能熟練進行化工廠常見的穩(wěn)流過程(如換熱、流體輸送等)的熱功計算。領會理想功、損失功和有效能(火用)等定義、物理意義、計算方法、運用和相互關系,能對化工過程能量利用的合理性進行初步評價。
3、熟悉蒸汽動力循環(huán)和制冷循環(huán)裝置、工作原理和相關計算。
4、領會溶液熱力學基本概念。掌握偏摩爾性質、混合過程性質變化、逸度和逸度系數(shù)、活度和活度系數(shù)以及超額性質等定義、物理意義、計算方法和運用。熟悉上述各性質間相互關系,熟悉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的熱力學特性。
5、熟悉相平衡條件和相平衡判據(jù)、相律及應用、完全互溶二元體系相圖。熟悉氣液平衡熱力學處理方法,中低壓下氣液平衡計算方法。熟悉活度系數(shù)與組成關聯(lián)式,能由少量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全濃度范圍的活度系數(shù)。
6、掌握反應進度概念。初步了解用逸度(或逸度系數(shù))或活度(或活度系數(shù))進行化學平衡計算的方法。
二、考核目標(考核知識點、考核重點和考核要求)
第1章 緒論
1.1 考核知識點
1.1.1 化工熱力學研究對象
1.1.2 化工熱力學研究方法
1.2 考核要求
1.2.1 化工熱力學研究對象
領會:(1)熱力學是研究能量、能量轉化以及與能量轉化有關的熱力學性質間相互關系的科學;(2)化工熱力學是研究熱力學原理在化工過程中的應用。
1.2.2 化工熱力學研究的方法
了解:熱力學的兩種研究方法,即宏觀研究方法和微觀研究方法。本課程著重討論以經(jīng)典熱力學為基礎的宏觀研究方法。
第2章 流體P—V—T關系
2.1 考核知識點
2.1.1 純流體PVT行為
2.1.2 狀態(tài)方程
2.1.3 對比態(tài)原理及普遍化關系
2.1.4 真實氣體混合物P—V—T關系
2.2 考核重點
2.2.1 立方型狀態(tài)方程
2.2.2 以偏心因子ω為第三參數(shù)的普遍化關系
2.3 考核要求
2.3.1 純流體PVT行為
識記:(1)純物質PV圖、PT圖及圖中點、線和區(qū)域意義; (2)臨界點意義、超臨界區(qū)(流相區(qū))特性。
2.3.2 狀態(tài)方程
了解:狀態(tài)方程分類和價值。
識記:(1)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氣體通用常數(shù)R的意義和單位; (2)Virial Eq(維里方程):壓力多項式、體積多項式、截項維里方程; (3)立方型狀態(tài)方程(van der Waals Eq和Redlich – Kwong Eq)。
領會:(1)立方型狀態(tài)方程中參數(shù)a,b意義,維里系數(shù)B,C意義; (2)立方型狀態(tài)方程迭代計算法; (3)立方型狀態(tài)方程三個根的意義。
2.3.3 對比態(tài)原理和普遍化關系
識記:對比態(tài)原理。
領會:(1)偏心因子ω定義、物理意義和計算; (2)以偏心因子ω為第三參數(shù)計算壓縮因子的方法:普遍化第二維里系數(shù)法和普遍化壓縮因子法。
2.3.4 真實氣體混合物P—V—T關系
了解:(1)真實氣體混合物P—V—T關系簡便計算方法:虛擬臨界參數(shù)法。 (2)常用混合規(guī)則意義,混合物的第二維里系數(shù)與混合物Redlich – Kwong 方程。
第3章 純流體熱力學性質
3.1 考核知識點
3.1.1 熱力學性質間關系
3.1.2 熱力學性質計算
3.1.3 逸度和逸度系數(shù)
3.1.4 兩相系統(tǒng)熱力學性質和熱力學圖表
3.2 考核重點
3.2.1熱力學性質計算、剩余性質及其應用
3.2.2 T—S圖及水蒸氣特性表意義和應用
3.3 考核要求
3.3.1 熱力學性質間關系
識記:(1)單相流體系統(tǒng)基本方程; (2)點函數(shù)(狀態(tài)函數(shù))間的數(shù)學關系式;(3)麥克斯韋關系式(Maxwell Eq)。
了解:dS方程、dH方程和dU方程。
3.3.2 熱力學性質計算
領會:(1)剩余性質MR定義; (2)HR和SR基本計算式; (3)由HR和SR計算焓H和熵S的方法,標準態(tài)選?。?(4)由普遍化第二維里系數(shù)法和普遍化壓縮因子法計算HR和SR以及H和S的方法。
3.3.3 純物質逸度和逸度系數(shù)
領會:(1)純物質逸度、逸度系數(shù)完整定義和物理意義; (2)純氣體逸度計算方法;(3)純液體逸度計算思路。
3.3.4 兩相系統(tǒng)熱力學性質及熱力學圖表
識記:(1)單組分系統(tǒng)氣液平衡兩相混合物熱力學性質計算方法; (2)干度X的意義。
領會:(1)T—S圖意義及應用; (2)常見化工過程物質狀態(tài)變化在T—S圖上的表示方法; (3)用T—S圖數(shù)據(jù)計算過程熱和功以及熱力學性質的變化值; (4)水蒸汽表中各欄目意義及關系,水蒸汽表使用方法。
第4章 溶液熱力學性質
4.1 考核知識點
4.1.1 變組成體系熱力學性質間關系式
4.1.2 化學位和偏摩爾性質
4.1.3 混合物的逸度和逸度系數(shù)
4.1.4 理想溶液和標準態(tài)
4.1.5 活度和活度系數(shù)
4.1.6 混合性質變化(混合過程熱力學性質變化)
4.1.7 超額性質(過量性質)
4.1.8 活度系數(shù)與組成關系式,由實驗數(shù)據(jù)確定活度系數(shù)
4.2 考核重點
4.2.1 偏摩爾性質
4.2.2 逸度和逸度系數(shù)
4.2.3 活度、活度系數(shù)和超額自由焓
4.2.4 理想溶液與非理想溶液
4.3 考核要求
4.3.1 變組成體系熱力學性質間關系式
領會:(1)單相流體系統(tǒng)組成變化時熱力學性質間關系式:d(nH),d(nV),d(nG),d(nA)表達式及應用范圍; (2)化學位μi定義式各種形式。
4.3.2 偏摩爾性質
領會:(1)偏摩爾性質Mi定義和物理意義; (2)Mi與Mi,M的關系; (3)Mi與μi關系。
應用:Mi計算法:解析法和作圖法。
識記:Gibbs - Duhem方程的常用形式及用途
4.3.3 混合物逸度和逸度系數(shù)
領會:(1)混合物的組分逸度和逸度系數(shù)定義; (2)混合物的組分逸度和逸度系數(shù)基本計算式。
了解:(1)混合物(整體)的逸度與組分逸度的關系,溫度和壓力對逸度的影響。
4.3.4 理想溶液
領會:(1)研究理想溶液的目的; (2)理想溶液中組分i的逸度與i組分在標準態(tài)下的逸度f 0i的關系,二種標準態(tài)(表示兩種理想溶液模型); (3)理想溶液模型的意義; (4)理想溶液的特點。
4.3.5 活度和活度系數(shù)
領會:活度和活度系數(shù)定義、物理意義和應用。
4.3.6 混合性質變化(混合過程熱力學性質)ΔM
領會:(1)混合性質變化ΔM和混合偏摩爾性質變化ΔMi定義、物理意義和兩者關系; (2)ΔM和ΔMi與標準M oi關系; (3)ΔG與活度關系; (4)理想溶液混合性質變化ΔGid、ΔVid、ΔHid和ΔSid.
4.3.7 超額性質(過量性質)ME
領會:(1)超額性質ME和偏摩爾超額性質定義和物理意義; (2)ME與混合過程超額性質變化ΔME以及混合性質變化ΔM的關系; (3)GE物理意義,GE與活度系數(shù)γi關系式及應用。
4.3.8 活度系數(shù)與組成關聯(lián)式,由實驗數(shù)據(jù)確定活度系數(shù)
領會:(1)非理想溶液的GE模型:正規(guī)溶液模型和無熱溶液模型; (2)常用活度系數(shù)與組成關聯(lián)式:Redlich – Kister經(jīng)驗式,Wohl型方程及其常用形式(Margules Eq.和Van Laar Eq.); (3)確定活度系數(shù)與組成關聯(lián)式中參數(shù)的簡便方法:由一組精確的氣液平衡實驗數(shù)據(jù),由恒沸點下氣液平衡數(shù)據(jù)以及由無限稀釋活度系數(shù); (4)由少量實驗數(shù)據(jù)確定全濃度范圍的活度系數(shù)。
了解:(1)局部組成概念; (2)Wilson Eq.的引入和應用; (3)Wilson Eq.優(yōu)點和局限性。
第5章 化工過程能量分析
5.1 考核知識點
5.1.1 熱力學第一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
5.1.2 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功的不等價性和熵
5.1.3 理想功、損失功及其計算
5.1.4 有效能及其計算
5.2 考核重點
5.2.1能量平衡方程在穩(wěn)流過程中的應用
5.2.2 熱功的不等價、熵增原理
5.2.3 理想功和損失功
5.3 考核目標
5.3.1 熱力學第一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
領會:(1)能量守恒和轉化原理; (2)敞開體系能量平衡方程; (3)能量平衡方程的不同形式; (3)穩(wěn)流體系能量平衡方程的應用。
5.3.2 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功轉換的不等價性和熵
領會:(1)熱力學第二定律原理,熱功轉化的不等價性:功全部能變化成熱,熱只能夠部分變?yōu)楣?,熱變功的大效率?(2)結合復習物理化學熱力學部分,進一步領會克勞修斯不等式、熵定義、熵增原理和熵差計算。
5.3.3 理想功和損失功
領會:(1)理想功定義和物理意義,“完全可逆”的含義;(2)損失功定義和物理意義,損失功與過程不可逆性關系; (3)熱力學效率定義和用途。
應用:穩(wěn)流過程的理想功和損失功的計算。
5.3.4 有效能(火用)
領會:(1)能量存在品質(級別)差異; (2)火用的意義,基態(tài); (3)火用和理想功的關系; (4)穩(wěn)流物系火用; (5)功的火用,熱量火用。
了解:火用效率。
第6章 蒸汽動力循環(huán)與制冷循環(huán)
6.1 考核知識點
6.1.1 蒸汽動力循環(huán)
6.1.2 節(jié)流膨脹與做外功絕熱膨脹
6.1.3 制冷循環(huán)
6.2 考核重點
6.2.1 朗肯循環(huán)
6.2.2 壓縮制冷循環(huán)
6.3 考核要求
6.3.1 蒸汽動力循環(huán)
領會:(1)理想朗肯循環(huán)裝置、工作原理和循環(huán)工質狀態(tài)變化; (2)循環(huán)過程熱和功、熱變功的效率、等熵效率及汽耗率的意義和計算; (3)提高朗肯循環(huán)效率和降低汽耗率的途徑:使用回熱循環(huán)和熱電循環(huán)。
應用:用T—S圖表示循環(huán)工質各狀態(tài)點,用蒸汽表數(shù)據(jù)進行有關計算。
6.3.2 氣體絕熱膨脹的制冷原理
領會:(1)節(jié)流膨脹降溫(制冷)原理、焦耳—湯姆遜系數(shù)和溫度降; (2)對外做功絕熱膨脹降溫(制冷)原理、等熵系數(shù)和溫度降; (3)兩種降溫(制冷)方法比較。(深度冷凍循環(huán)不作要求)
6.3.3 制冷循環(huán)
領會:(1)蒸汽壓縮制冷循環(huán)裝置、工作原理和工作參數(shù)(蒸發(fā)溫度、冷凝溫度和過冷溫度)的確定,制冷系數(shù)的意義; (2)制冷劑選擇要求。(多級制冷和復迭式制冷不要求)
應用:由制冷循環(huán)工作參數(shù)及制冷量確定制冷劑循環(huán)量、制冷系數(shù)和功耗,在 T—S圖上表示循環(huán)工質各狀態(tài)點。
了解:(1)吸收制冷循環(huán)裝置和工作原理; (2)熱能利用系數(shù)計算。
第7章 相平衡
7.1 考核知識點
7.1.1 平衡判據(jù)與相律
7.1.2 汽液平衡基本問題
7.1.3 汽液平衡計算
7.1.4 汽液平衡數(shù)據(jù)的熱力學一致性檢驗
7.2 考核重點
汽液平衡基本問題及中低壓下汽液平衡計算
7.3 考核要求
7.3.1 平衡判據(jù)與相律
領會:(1)多相多組分體系相平衡判據(jù)及其常用形式: (2)結合復習物理化學的熱力學部分進一步掌握相律及其應用。
7.3.2 汽液平衡基本問題
了解:(1)相變化過程需解決的兩類問題:由平衡的溫度壓力計算平衡各相組成及由平衡各相組成確定平衡的溫度壓力; (2)完全互溶二元體系汽液平衡相圖; (3)汽液平衡兩種常用的熱力學處理方法:活度系數(shù)法和狀態(tài)方程法。
7.3.3 汽液平衡計算
領會:工程上常見汽液平衡問題的五種類型:泡點溫度、泡點壓力、露點溫度、露點壓力、閃蒸計算。
應用:掌握常壓或低壓下汽液平衡計算方法:完全理想系(氣相為理想氣體、液相為理想溶液)和部分理想系(氣相為理想氣體、液相為非理想溶液)汽液平衡計算法。
7.3.4 汽液平衡數(shù)據(jù)的熱力學一致性檢驗
了解:(1)熱力學一致性檢驗的基本方程Gibbs – Duhem Eq. 及其擴展形式; (2)面積法檢驗恒溫VLE數(shù)據(jù)和恒壓VLE數(shù)據(jù)。
第8章 化學反應平衡
8.1 考核知識點
8.1.1 化學反應計量關系與反應進度
8.1.2 化學反應平衡常數(shù)及有關計算
8.1.3 平衡常數(shù)與平衡組成關系
8.1.4 溫度對平衡常數(shù)影響
8.1.5 工藝參數(shù)與平衡組成關系
8.2 考核要求
8.2.1 化學反應計量系數(shù)與反應進度
識記:(1)反應進度定義; (2)封閉體系物質摩爾數(shù)微分變化與反應進度微分變化的關系。
8.2.2 化學反應平衡常數(shù)及有關計算
識記:化學反應平衡判據(jù)。
領會:(1)標準自由焓變化ΔG0與平衡常數(shù)K的關系,用活度或逸度表示平衡常數(shù)K;(2)ΔG0與ΔG意義和作用差異。
了解:平衡常數(shù)估算方法。
8.2.3 平衡常數(shù)與平衡組成關系
領會:(1)氣相反應中K、Kf 、、Kp、Ky的意義及相互關系; (2)由K計算平衡組成的方法(氣相反應)。
了解:液相反應中由K計算平衡組成的方法。
8.2.4 溫度對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
識記:溫度與平衡常數(shù)關系基本方程—Van‘t Hoff等壓方程式微分形式和積分形式。
8.2.5 工藝參數(shù)與平衡組成關系
識記:溫度、壓力及惰氣量對平衡組成影響表達式及應用。
三、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
為了使考核內容具體化,本大綱對各章規(guī)定了考核目標,使應考者能夠進一步明確考核內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統(tǒng)學習教材,使社會助學者能更全面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進行輔導,使考試命題能夠明確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了解、識記、領會、應用四個層次規(guī)定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其含義是:
了解:要求一般了解有關概念原理、公式結論的形式、意義和導出過程,不要求記憶。
識記:要求對有關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義和基本公式能熟記。
領會:在識記基礎上能全方位地把握基本概念、原理、定義和公式,懂得其物理意義,有關概念的計算和聯(lián)系,有關熱力學原理的初步應用。
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應用熱力學原理、公式、結論對化工過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計算。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化工熱力學》,陳鐘秀、顧飛燕編,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
主要參考書:
(1)朱自強,化工熱力學 第一版,北京:化工出版社,1982
(2)朱自強、徐汛,化工熱力學 第二版,北京;化工出版社,1991
(3)J. M. 史密斯 等,化工熱力學導論 第三版,(蘇裕光譯),北京:化工出版社,1982
(4)張聯(lián)科 化工熱力學(無機化學專業(yè)用),北京:化工出版社,1980
(5)J.M. Smith, et al. Introduction to Chem Eng.Thermodynamics, Sixth Ed.,北京:化工出版社,2002
(三)自學方法指導
要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教材內容,注意掌握熱力學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及其應用,注意這些概念原理相互關系和各部分內容的聯(lián)系。
1、 本課程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大塊
(1)流體PVT關系和純流體熱力學性質。流體PVT關系是流體熱力學性質計算的基礎(PVT是可直接測量性質,其它熱力學性質可由PVT數(shù)據(jù)計算得到)。純流體熱力學性質著重討論焓(H)和熵(S),H是與化工過程中常見的穩(wěn)流過程能量平衡相聯(lián)系,S是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緊密聯(lián)系的,而H和S又是計算其它熱力學性質的基礎。這一部分內容是學習熱力學定律及應用,溶液熱力學性質及相平衡等內容的基礎。
(2)熱力學定律及應用。這部分內容涉及到能量平衡方程、熵增原理、理想功、損失功和有效能等重要概念原理以及這些概念原理在化工過程熱功計算、化工過程熱力學分析等方面應用。蒸汽動力循環(huán)和制冷循環(huán)是其具體應用。
(3)溶液(均相流體混合物)熱力學性質。上述兩部分著重于討論純物質,對混合物涉及較少,而化工過程大量遇到的是多組分混合物?;旌衔餆崃W性質研究是極復雜的問題。本課程著重討論非電解質溶液、二元體系,即使這樣也是相當復雜的。本部分內容涉及到溶液熱力學的很多重要概念,學習過程中應該注意其定義、物理意義、相互關系、計算和應用。
(4)相平衡和化學平衡。這部分是在上述三部分內容的基礎上,討論化工生產(chǎn)中常見的相平衡和化學平衡問題。它是熱力學與傳質過程、分離過程和反應工程間聯(lián)系的紐帶,是化工熱力學研究和應用比較活躍的領域。學習中應首先把握平衡條件、平衡判據(jù)、相律及其應用,在此基礎上掌握中低壓下汽液平衡計算,用活度或逸度處理化學平衡組成計算的方法。
2、學習時應結合物理化學的熱力學部分內容,準確理解熱力學基本概念
注意領會流體PVT特性、流體熱力學性質、熱力學定律原理和溶液熱力學性質等部分的基本熱力學概念,特別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原理和溶液熱力學性質兩部分,其熱力學概念多,內容抽象是本課程學習的難點和重點。
3、學習熱力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目的在于應用
應用于解決化工生產(chǎn)中實際問題。在應用中又加深了對熱力學基本原理等的理解。本課程中能量平衡方程、過程熱力學分析、蒸汽動力循環(huán)和制冷循環(huán)是熱力學定律的應用;相平衡和化學平衡是溶液熱力學性質等熱力學原理的應用。
4、化工熱力學學習,一定要結合例題分析和習題練習進行
要將教材中有關例題弄懂。可以先弄清題設要求,思考解題方法,試做,再與題解對照。還要從參考書中選擇部分習題自己獨立練習。通過這些例題和習題,可加深對熱力學概念原理的理解,并初步懂得如何應用熱力學方法和原理解決化工過程實際問題?!盎崃W導論習題解答”(J.M.史密斯著,金克新譯,化工出版社,1986年版)是一本較完整習題解,可選擇部分參看。
5、學習化工熱力學,應注意掌握熱力學處理方法的特點
(1)以理想態(tài)為標準的處理方法?;崃W是研究實際生產(chǎn)過程能量關系的,而實際過程是極復雜的,化工熱力學研究中常用相應理想條件下過程為實際過程的比較標準。即研究理想條件下結果,研究理想條件下結果與實際的差異(校正),而實際結果等于理想結果加校正。例如:實際氣體PVT對理想氣體PVT關系校正用壓縮因子,實際溶液性質對理想溶液性質校正用超額自由焓GE或活度系數(shù)γ等。
(2)從純物質性質推算混合物性質以及從二元體系熱力學數(shù)據(jù)推算多元體系熱力學數(shù)據(jù)的方法。純物質數(shù)量很大,而混合物數(shù)量較純物質數(shù)量又龐大得多,為減少研究工作量,化工熱力學往往從研究純物質性質入手,考慮不同分子間相互作用,混合規(guī)則等因素推算混合物性質數(shù)據(jù)。同時利用少量混合物實測數(shù)據(jù)驗證所提出的推算方法是否可靠。同樣,在研究溶液時,從研究簡單的二元溶液入手,利用合適的溶液模型,推算多元溶液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
(3)從一種(或數(shù)種)熱力學性質推算另一種(或另數(shù)種)熱力學性質的方法。熱力學關系式是應用熱力學基本定律,經(jīng)過嚴格數(shù)學推算得到的,是嚴謹可靠的。各種熱力學性質之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因此,可由研究一種(或數(shù)種)熱力學性質入手,研究熱力學性質相互關系,推算其它的熱力學性質。例如:利用PVT數(shù)據(jù)推算H,S數(shù)據(jù),利用溶液的PVT與組成數(shù)據(jù),可推算過量性質和平衡數(shù)據(jù)等。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幫助應考者準確了解熱力學基本概念,引導應考者正確地應用熱力學方法和原理,分析解決化工過程實際問題。
2、注意抓住各章節(jié)重點,抓住教材各部分內容的聯(lián)系,同時要兼顧一般內容。
3、解決學習中疑難問題,糾正錯誤的概念、方法和結論。本課程中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理想功以及溶液熱力學性質等內容為難點,應注意加強輔導。
4、通過例題講解、習題分析和課堂討論加深同學對熱力學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和難點內容,澄清錯誤概念,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命題要求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jù)本大綱所規(guī)定的考試內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不任意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荚嚸}覆蓋到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jié),體現(xiàn)本課程重點內容。
2、考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程度的分數(shù)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試題的難易度與能力層次不是同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會存在不同難易的問題。
3、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是非題、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和計算題等。
附錄 題型舉例
一、 是非題(正確答√,錯誤答×,每小題答對給分,不答零分,答錯倒扣分,本大題低為零分。)
1.任何氣體,在任何溫度下,經(jīng)節(jié)流膨脹后,溫度都要下降。 ( )
二、選擇題(在下列備選答案中選取一個合宜的答案)
1.在不可逆絕熱過程中體系熵的變化是 (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能確定
三、填空題(將正確答案填入空檔)
1.偏心因子ω的定義式是__________.
四、簡答題
1. 試對節(jié)流膨脹(不做外功絕熱膨脹)與等熵膨脹(做外功絕熱膨脹)進行比較。
五、計算題(要求對題目作簡單分析,列出主要計算公式、計算數(shù)據(jù)、主要計算過程及計算結果、結論)
1.乙醇(1)—甲苯(2)二元體系的汽液平衡實測結果為:P=183mmHg,t=45℃,X1=0.300,Y1=0.634.已知45℃時,蒸汽壓PS1=173mmHg,PS2=75.4mmHg.汽相可以可以看作理想氣體混合物。計算此條件下:
1.組分1和2 的活度系數(shù)γ1,γ2;
2.溶液的GE和ΔG;
3.如溶液是正規(guī)溶液,其ΔS和ΔH是多少;
4.如溶液中適合用Van Laar方程關聯(lián),求Van Laar方程的參數(shù)A12,A21;
5.此體系是否能形成共沸物?如能形成共沸物,請估算45℃下共沸物組成和共沸點處平衡壓力是多少?
Van Laar 方程的形式是:
lnγ1=A12/[1+A1 2X1/(A2 1 X2)]2
lnγ2=A21/[1+A2 1X2/(A1 2 X1)]2
Van Laar方程參數(shù)的計算式是:
A12=lnγ1[1+X2lnγ2/(X1lnγ1)]2
A21=lnγ2[1+X1lnγ1/(X2lnγ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