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考官的心理與心理偏差
在面試過程中,主考官因處于主動、支配地位,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這種優(yōu)越感有利于主考官主動性、能動性的發(fā)揮,但把握不好也容易形成極端化傾向。面試實踐表明,主考官易出現(xiàn)以下心理特征及心理偏差:
1愿當“伯樂”
主考官是帶著任務來參加面試的,他們大都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名公正的考官,希望自己就是慧眼識千里馬的伯樂,能夠從眾多應試者中挑選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如果任務完成不好,挑選的人到單位正式工作后不合乎要求,他們的臉面不免難堪。因而,主考官對面試工作大多認真對待,盡職盡責。
2擇優(yōu)心理
主考官面試應試者,雖不能等同于人們在商場中選商品,然而其心理特征有相似之處。買東西時,人人都想挑個價廉物美。面試時,主考官就想從應試者中優(yōu)中擇優(yōu)。面對主考官的謹慎考核和細致詢問,應試者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實事求是,耐心誠實,以贏得主考官的信任。
3注重第一印象
從心理學角度講,第一印象在主考官心目中非常重要。因為,同陌生人第一次見面,對方的儀表、言談、舉止、氣質、反應力等等,往往給人們留下一種最初的感覺印象。由于是“最初的”,所以新鮮、深刻、引人注目,容易記住。又由于是以觀察的感覺形象為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情緒上的反應——喜歡或不喜歡。在喜歡或不喜歡的第一印象支配下,對應試者的進一步認識,也常常不自覺的受第一印象的影響。
這種影響有時雖然是錯誤的,但要克服和剔除卻絕非易事。在主考官面前,應試者應建立什么樣的第一印象呢?自卑怯懦,狂妄自大,自我封閉,計較多疑,虛偽勢利都是不可取的。應試者的形象應該是誠實而不虛偽,自信而不自負,熱情而不孤僻,根據自身條件,不卑不亢,實事求是地和主考官面談。惟有以真誠的態(tài)度與主考官溝通信息,交流感情,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主考官的腦海里。
4優(yōu)勢心理
指主考官因處于主導地位而產生的居高臨下的心理傾向。表現(xiàn)為面試談話中的隨意性、分析判斷上的主觀性和對面試結果評定上的個性傾向性。
5自炫心理
指主考官的優(yōu)勢心理所產生的自我表現(xiàn)傾向。自炫心理因考官個性差異而有不同表現(xiàn)。此外,應試者的自我炫耀也容易激起表現(xiàn)型考官的發(fā)難心理,以難倒考生而后快。
6疲勞心理
指面試過程的重復性操作所引起的考官懶散、困倦傾向。面試工作是一種復雜而繁重的勞動。它要求考官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重復性操作活動,并始終保持高度注意力。因此,主考官不僅要求具有較高的心理能力,也要具備較強的體力、精力和意志力。否則,就容易出現(xiàn)打呵欠、吐長氣、坐姿不端等疲勞現(xiàn)象,從而影響面試氣氛。
7定勢心理
指考官以自己的思維慣性來判斷、評價考生的傾向。思維慣性指人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習慣行為。定勢心理往往讓主考官判斷帶上個人色彩,降低評價的客觀性。
8“喧賓奪主”傾向
指主考官角色混淆,以自我為中心,言語過多,由“導演”變成“演員”,占去面試大部分時間。高明的主考官總是用最少的話引起應試者最多的話。因為一個人講得越多,他的優(yōu)缺點暴露得越充分。
9專業(yè)化傾向
指主考官過多使用專業(yè)術語、職業(yè)行話或方言俚語的傾向。這是主考官背離面試要求,主觀隨意的具體表現(xiàn)。專業(yè)化傾向往往讓應試者撲朔迷離,不知所云。
10標準化傾向
指主考官以自己理想標準衡量考生的傾向。表現(xiàn)為主考官標準過嚴,肆意挑剔,求全責備的評價傾向。
二、應試者的心理與心理偏差
在面試過程中,應試者處于一種接受提問與考察,同時又要自我表現(xiàn)的角色。這種角色往往讓應試者出現(xiàn)兩種極端傾向,或者因過于拘謹而表現(xiàn)不足,或者因表現(xiàn)過分而賣弄做作。這兩種傾向都會影響面試成績。應試者的心理與心理偏差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期望過高
有些應試者看社會過于理想化,不能正確估價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常常對自己期望過高。在面試過程中,這類應試者表現(xiàn)出居功自傲、盛氣凌人、目空一切、舍我其誰的態(tài)勢。他們一般個性鮮明,或某方面有專長,或過去多受獎勵。但期望值過高、過于自負的應試者往往事與愿違。克服期望過高的辦法是,有意識地參與社會生活,拉近自己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提高自己的自我評價能力與適應社會的能力。
2求全心理
一方面,應試者希望自己選擇的工作單位待遇高,福利好,工作舒服;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專業(yè)對口,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能得到領導的重用。這種求全心理在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yè)生身上體現(xiàn)得較為明顯。
3趨同心理
指應試者一味迎合、順從主考官的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對考官言聽計從,甚至言行舉止都愿與主考官保持一致。趨同心理的根源在于缺乏應有的個性品質。如缺乏自信、盲從模仿、無主見等。
4表現(xiàn)心理
指應試者主動展示自我的傾向。表現(xiàn)心理強的應試者可能主動與考官握手,回答問題時可能搶每件事,自我表白,言語過多等。應試者的適度表現(xiàn)是正常的,但過分表現(xiàn)就可能給主考官留下相反的印象。此類應試者多屬外向型性格。
5負重心理
指應試者因對面試期望過高而產生的心理負擔過重的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心理壓力大,急躁、焦慮、思想不集中,甚至出現(xiàn)暈場現(xiàn)象。
6戒備心理
指應試者與主考官之間因彼此陌生而出現(xiàn)的心理上的距離感,具體表現(xiàn)為應試者過于拘謹、防范、疏遠、不愿說心里話等。
7掩飾心理
指應試者企圖掩蓋自身缺陷的傾向。表現(xiàn)在回答問題上,支吾搪塞、答非所問;表現(xiàn)在言行舉止上,神色不安,抓耳撓腮,避開主考官視線等。此類應試者或者虛榮心較強,或者有明顯的缺陷和弱點。
8懷疑心理
指應試者對面試過于敏感和多慮傾向。表現(xiàn)為對考官的警惕性,對面試過程的敷衍態(tài)度以及對面試得分過于關注。其原因主要是對面試本身的公正性持懷疑態(tài)度,或是個性原因,如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性格內向,顧慮多多等。
9完善心理
一個全國性的大公司的老板說,他之所以拒絕考慮一個在各方面都合格的面試者,是因為此君在儀表方面太注重裝飾細節(jié)。
“我承認,良好的修飾是必要的”,老板解釋說,“但是,這個伙計的儀表完美得令人望而生畏。他的衣著是完美的,他的頭發(fā)是完美的,他的指甲是完美的,連他的牙齒也完美無缺。他簡直是塑造的。我可不希望如此。沒有人是完美的。”
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即意味著永遠的自我否定者,因為他永遠達不到他為自己所定的任何一個目標;絕對的完美主義者亦意味著不知輕重、不分主次,他會強迫自己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做著過分的不必要的停留。
一般的完美主義者只是希望別人把他看成是一個無可挑剔的人。他認為,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人老板發(fā)現(xiàn)了不完美之處,自己就會坐失良機。于是,他平時不輕易講話,開會時坐在后排,盡可能地不引人注意,惟恐人他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
面試前,完美主義者最愿干的,是自己給自己制造數(shù)不清的想像中的心理壓力;面試中,完美主義者會盡量地掩飾、遮蓋自己的不足之處,然而,卻忽略了面試的根本目的——全面而準確地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缺點必然是越抹越黑,一個人的優(yōu)點則是越擦越亮。
10恐懼心理
(1)面試恐懼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有:
第一,陌生恐懼。一見陌生人便臉紅、緊張、說不出話,感到渾身不自在,這便是陌生恐懼。其實,別人在你的眼里是陌生的,你在別人眼里也是陌生的,所以大可不必恐懼。
第二,群體恐懼。當你去某單位人事部門應聘,而辦公室里有許多人時,你發(fā)覺眾人的目光都在投向你,便會感到一陣緊張,很不自在。因為對方是一群人,而你是單獨一人,自然而然就產生一種群體恐懼。這時,就應該這樣想:我是來應聘的,而我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都不錯,正是他們理想的人選。
第三,高位恐懼。當去某單位應聘時,面試的主持人如果是高級領導干部,則往往會被他們的赫赫名聲嚇倒,一見面就會莫名其妙地緊張和不安,這就是高位恐懼。其實,應當這樣想:對方地位高,名聲大,但他們不是神,地位和頭銜不過像一個人的衣帽罷了,從人格上說,人人都是平衡的。這樣便會增加自己的勇氣,建立與對方平等的新關系,使面試順利進行。
(2)消除恐懼的方法:
第一,應聘面試時的服裝,已不是件普通的衣服,同時也是一件保護心靈的外套。穿上相應檔次的服裝,提高自信心。適當提高服裝檔次,穿得整潔大方,與對方建立起平等關系,就不會膽怯了。要是穿得太隨便,看著對方西裝革履,自感相形見絀,就會信心不足,站在別人面前,心理上就已比別人低了一等。
第二,公開說出自己的緊張,讓對方幫你放松。當面對眾人或陌生人感到緊張時,不妨干脆說出自己的感受,自嘲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使自己輕松起來。
第三,親切有神地與對方進行目光交流,消除緊張情緒。應聘者在與招聘者會見時,要盡量建立平等的關系,當覺得心理害怕,很可能會被對方壓倒時,鼓起勇氣,抬起頭來注視對方,用親切有神的目光與對方交流,會消除緊張情緒。
第四,發(fā)現(xiàn)對方的弱點,減輕心理壓力。如果感到心理上有壓力,面試時不妨仔細觀察對方的儀容、服裝以及談吐等,借以發(fā)現(xiàn)對方的缺點,這時就會產生一種寬松感,自覺不自覺地增強了自己的勇氣,建立起與對方平等的新關系,這樣就自如得多了。
第五,深呼吸能使你增添勇氣。如果在步入面試大門之前,認真做幾次深呼吸,心情肯定會平靜得多,使勇氣倍增。與陌生人第一次會面,特別是在關系應聘成敗的面試時,心理膽怯、情緒緊張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把拳頭握緊、放松,反復幾次,也有助于情緒的安定。
11自卑心理
自卑感往往產生在自我表現(xiàn)的過程中,要克服自卑感還必須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專家們建議,自卑感強的人,不妨多做些把握較大的事情,因為任何成功都會增加人的自信,循序漸進地鍛煉自己的自我表現(xiàn)能力,是克服自卑的根本途徑。比如學會如何平靜地與人交談、如何接近陌生人、如何同別人握手寒暄、如何進行開場白、如何使談話繼續(xù)和終止等。
參加面試的人都有或強或弱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他們會較多地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未來的發(fā)展,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某些缺點,特別是求職面試過程中受到挫折后,為了維護自尊心,就會在面試中采取退避三舍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一種自卑的傾向。
如果你在求職面試過程中感到信心不足,在日常交往活動中不妨試著從以下幾方面來強化自己的自信心,為成功的面試做準備。
第一,在陌生人面前,你不了解對方,但對方也不了解你,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有利條件,不可妄自菲薄。
第二,保持與對方談話中的沉默間隔,不要急不可待。這樣會使你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也使對方感到你是一位充滿自信的人。
第三,如果對方聲音超過你,你可以突然把聲音變輕,這種音量差會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使對方更想細心地聽你說。
第四,盯住對方的眼睛講話,如果對方回避你的目光,說明你比他堅強。
第五,經常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人各有長短,都存在著有求于人和被人所求的可能,不能因為有求于別人就感到自己低人一頭,也不能因為被人所求而趾高氣揚。
一般說來,缺乏自信的人,多是性格內向、勤于反思而又敏感多疑的人。他們的自尊心很強,但不懂得如何積極地獲取自尊,而是采取消極退避的方式以保護自尊。正是為了追求一種不使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安全感,為了不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于是不敢坦率地介紹自己,不敢大膽地推銷自己。他們惟恐別人瞧不起自己,實際上正是由于自己低估了自己,而別人對他們的輕視態(tài)度,常常是由于他們自己的自卑和退避所造成的。在面試過程中,有的求職者也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可又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仿佛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公眾面前演出,所以只要置身于陌生人面前,便會產生不知所措的驚慌。有的人會出現(xiàn)臉紅、低頭、干笑、出冷汗等笨拙的動作,有的人還會出現(xiàn)喉頭顫抖、發(fā)音吐字不清,甚至嗓子突然失音、全身發(fā)軟等現(xiàn)象。這些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往往給對方缺乏生氣、能力低下、適應性差的感覺,從而導致面試失敗。
我們提倡積極的心理補償,具體說來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是以勤補拙。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就下工夫去彌補。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換取你所希望的一切。古演說家德穆斯芬幼年時口才平平,而且有些口吃,第一次登臺演說就被喝了倒彩。面對挫折,他毫不氣餒,而且立志成為雄辯家。他面對大海,口含石子,反復練習,經過以后的多次實踐,他終于成為聞名遐邇的演說雄才。二是揚長避短。人的缺陷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于愿不愿意改變。只要下決心,講究科學的方法,選擇合適自己的奮斗目標,自卑的人會逐漸變成自信的人。在成才的道路上,“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我們閱讀許多偉人的傳記,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人的優(yōu)秀品格和一生的輝煌成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其個人缺陷促成的。像亞歷山大大帝和拿破侖是因為生來身材矮小,而立志在軍事上獲得成就的;蘇格拉底和伏爾泰是因為自慚形*,而在思想上痛下工夫,結果在哲學領域大放光芒;張海迪的成功也是她思想上的堅強彌補了她身體的缺陷。
自卑感較強的人往往多愁善感、自慚形*,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為了不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實行自我封閉,不愿同別人進行較多的接觸和交往。馬克思十分贊賞一句格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為自己跪著?!鼻舐氄卟环琳酒饋碓囋?,一定能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一定比別人矮一截。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的,自己經過努力一樣能做到。求職者怯場心理的表現(xiàn)場合是廣泛的,但是最嚴重、最普遍的怯場是面試怯場。它不但會影響面試成績,還會損害人的心理健康,這種情況在女性中間表現(xiàn)更為普遍。自卑是人性格上一種較為嚴重的缺陷,指個人由于某種生理或心理的缺陷而產生的輕視自己的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憂郁、悲觀和孤僻。越比就越沒信心,自卑感也就更強。
自卑感較強的人一般都無法順利地通過面試這一關口。在面試過程中,這類人往往會將自己與主考人員在各方面進行對比,尤其是習慣于拿自己的短處同對方的長處比。其實,他也希望能夠給主考人員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卻又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于是導致在面試中出現(xiàn)種種窘態(tài)和難堪,如臉紅、出冷汗、喉頭戰(zhàn)栗、發(fā)音吐字不清等。在這種情況下,應試者的起初水平是無法發(fā)揮出來的。女性在重大面試場合獲得的成績往往低于她們的實際水平,低于她們在平時學習中所取得的成績。
12怯場心理
運動員可能是面臨很強的競爭對手而怯場,歌唱演員可能是由于不適應新的演出環(huán)境而怯場,學生可能是由于缺乏經驗,害怕失敗而怯場。凡此種種,原因是千差萬別的。從現(xiàn)象上看,怯場往往是不適應、擔心、害怕的結果。在不同的場合下,怯場的原因很不一致。下面就求職者的面試怯場,探究產生怯場心理的個人身心原因,以便幫助求職者對癥下藥。
第一,評價能力。面試焦慮與個人的認識能力息息相關。如果求職者把面試視為關系自己終身前途的奮力一搏,一旦失敗,什么前途、理想、榮譽、幸福都將付諸東流,抱有這樣認識的,其面試焦慮水平必然很高。其實,這種認識評價是不全面的。
第二,成熟程度。伴隨著年齡增長,焦慮水平顯著上升。特別是求職者,由于已踏入人生“十字路口”,能充分意識到面試成績對求職的影響,因此,焦慮水平顯著升高。不同年齡階段的求職者,在面試時焦慮水平高低有別,它體現(xiàn)著生理成熟對個體考慮焦慮水平的影響。
第三,應試技能。訓練有素的求職者,對題型、解題思路、答題要點、答題要求等問題心中有數(shù),加之知識儲備較多,這樣,在考場上就會得心應手、處之泰然,分清輕重緩急,進然有序地回答問題。而平時缺乏訓練,沒有很好掌握基本應試技能的人,在面試臨場時極易產生慌亂現(xiàn)象,以致白白浪費寶貴時間,而時間不夠用時,又更為緊張。這說明應試技能也是影響求職者焦慮水平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在我國,考試怯場的治療問題也開始受到重視。楊立能、孫仲賢應用皮溫反饋、肌電反弛、皮溫反饋加松弛、肌電反饋加松弛等方法,對上海市區(qū)四所重點中學的48名高三應屆畢業(yè)生進行了解除考試焦慮的心理訓練。訓練結果表明,他們采用的方法對解除考試焦慮有明顯的效果。鄭日昌編制的放松訓練磁帶結合認知療法治療考試焦慮患者,也有一定效果。在這里,我們提出一些有效易行的建議,正確地看待面試,即使面試失敗“榜上無名”,但“腳下有路”。
第一,面試時略提早到場,在場外安靜地休息,放松自己。
第二,努力形成考前的良好競技狀態(tài),保證必要的運動、休息、文化娛樂時間。
第三,掌握正確的應試方法,熟悉不同題型的要求和回答技巧。
第四,倘若在面試過程中怯場,是轉移注意力。可以數(shù)數(shù),可以背英語字母表,也可以深呼吸,凡此種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緩解已出現(xiàn)的怯場現(xiàn)象。
怯場心理是指在面試臨場條件下心情過分緊張和焦慮,導致感覺的敏銳性下降,知識、技能的回憶受阻,注意力集中不起來,影響自己原有能力發(fā)揮的心理現(xiàn)象。
13羞怯心理
每個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羞怯心理,只是那些性格較內向、平時不太喜歡社交的人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但是,較強的羞怯心理往往會對一個人的事業(yè)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羞怯心理的支配之下,由于心情緊張的緣故,個人呈現(xiàn)出極不自然的面部表情或姿態(tài),說話不能平穩(wěn)地進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自身真實水平的發(fā)揮。
對于需要參加面試的人來說,事先有意識地加強社交方面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在面試中,羞怯心理較強的應試者往往比較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量使之符合以前所學的各種規(guī)范和要求,目的是為了給主考人員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羞怯心理產生的實質原因在于信心不足。其中包括對于自身的外部形象、內在的素質及能力缺乏自信,而這又導致優(yōu)柔寡斷的個性。但由于過分專注于自身舉止與言語的選擇與表現(xiàn),無法集中精力解答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能力的正常發(fā)揮。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表現(xiàn)沒有達到預期要求,考生便會產生一種自責心理,與之相伴隨的是心情更趨緊張,由此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最后考生只能帶著諸多遺憾而離開考場。
14迎合心理
迎合心理,也稱逢迎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特別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視為高于一切。在和別人打交道時,一味企求得到別人的好感,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原則,輕易改變自身的觀點,惟恐招致對方的不滿。這種人由于對自己沒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而客觀的評價,因而易于使自己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
具有較強逢迎心理的人往往極力在各種場合為自己塑造一個人見人愛的形象。但是,他們的資本不是自身的真才實學及良好的儀表風度,而是逢迎的表情和語言。這種人在面試中常常會不失時機地向主考人員恭維幾句,在回答問題時也往往順著主考人員的弦外之音而進行。希望以此來博得考官的好評。事實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做法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它非但不能得到主考人員的“恩寵”,而且還會減損他們對于應試者真實素質的評價,因而是不可取的。
15緊張心理
緊張心理往往表現(xiàn)為應試者在面試前出現(xiàn)的一些局促不安的狀態(tài),或對面試的可信度發(fā)生猜疑,或冥思苦想對策,或焦急不安地到處打聽,嚴重者會導致失眠。
幾乎95%以上的畢業(yè)生在接受調查時都承認自己在面試時精神緊張,它是畢業(yè)生面試時需要戰(zhàn)勝的的敵人。陌生的環(huán)境,被陌生的人提問,事關自己今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前途,畢業(yè)生不可能不緊張,適當?shù)木o張可以促使畢業(yè)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投入面試。但若緊張過了頭,則對面試有害,使應試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將事先準備的內容忘得干干凈凈,頭腦一片空白。這里,提供幾種克服緊張的方法:
(1)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預計到自己臨場可能很緊張,應事先請有關教師或同學充當主試人,舉辦模擬面試,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增強自己克服緊張的自信心。
(2)應反復告誡自己,不要把一次面試的得失看得太重要,應該明白,自己緊張,你的競爭對手也不輕松,也有可能出差錯,甚至可能不如你。同等條件下,克服了緊張,大方、鎮(zhèn)定、從容地回答每個提問,就會取得勝利。
(3)不要急著回答問題。主試人問完問題后,應試人可以考慮五至十秒鐘后再作回答。在回答時,要注意不可語速太快,太快容易使思維與表達脫節(jié),快了也易表達不清。而你一旦意識到這些情況,會更緊張,結果導致面試難以取得應用的效果。所以切記,面試從頭至尾聲,講話不急不慢,邏輯嚴密,條理清楚,讓人信服。
16僥幸心理
心存僥幸的應試者在面試前一般不做太充分的應考準備,卻常常是只作一些猜題押寶工作,聊以自慰。這顯然是很難獲得好成績的。有些應試者總是寄希望于僥幸取勝,或希望能抽到好題,或寄希望于考官的網開一面等等。由于面試,特別是面談法面試的題目帶有較大的偶然性,面試也不像筆試那樣有統(tǒng)編教材以做應考準備。
在面試過程中,主考官因處于主動、支配地位,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這種優(yōu)越感有利于主考官主動性、能動性的發(fā)揮,但把握不好也容易形成極端化傾向。面試實踐表明,主考官易出現(xiàn)以下心理特征及心理偏差:
1愿當“伯樂”
主考官是帶著任務來參加面試的,他們大都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名公正的考官,希望自己就是慧眼識千里馬的伯樂,能夠從眾多應試者中挑選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如果任務完成不好,挑選的人到單位正式工作后不合乎要求,他們的臉面不免難堪。因而,主考官對面試工作大多認真對待,盡職盡責。
2擇優(yōu)心理
主考官面試應試者,雖不能等同于人們在商場中選商品,然而其心理特征有相似之處。買東西時,人人都想挑個價廉物美。面試時,主考官就想從應試者中優(yōu)中擇優(yōu)。面對主考官的謹慎考核和細致詢問,應試者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實事求是,耐心誠實,以贏得主考官的信任。
3注重第一印象
從心理學角度講,第一印象在主考官心目中非常重要。因為,同陌生人第一次見面,對方的儀表、言談、舉止、氣質、反應力等等,往往給人們留下一種最初的感覺印象。由于是“最初的”,所以新鮮、深刻、引人注目,容易記住。又由于是以觀察的感覺形象為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情緒上的反應——喜歡或不喜歡。在喜歡或不喜歡的第一印象支配下,對應試者的進一步認識,也常常不自覺的受第一印象的影響。
這種影響有時雖然是錯誤的,但要克服和剔除卻絕非易事。在主考官面前,應試者應建立什么樣的第一印象呢?自卑怯懦,狂妄自大,自我封閉,計較多疑,虛偽勢利都是不可取的。應試者的形象應該是誠實而不虛偽,自信而不自負,熱情而不孤僻,根據自身條件,不卑不亢,實事求是地和主考官面談。惟有以真誠的態(tài)度與主考官溝通信息,交流感情,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主考官的腦海里。
4優(yōu)勢心理
指主考官因處于主導地位而產生的居高臨下的心理傾向。表現(xiàn)為面試談話中的隨意性、分析判斷上的主觀性和對面試結果評定上的個性傾向性。
5自炫心理
指主考官的優(yōu)勢心理所產生的自我表現(xiàn)傾向。自炫心理因考官個性差異而有不同表現(xiàn)。此外,應試者的自我炫耀也容易激起表現(xiàn)型考官的發(fā)難心理,以難倒考生而后快。
6疲勞心理
指面試過程的重復性操作所引起的考官懶散、困倦傾向。面試工作是一種復雜而繁重的勞動。它要求考官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重復性操作活動,并始終保持高度注意力。因此,主考官不僅要求具有較高的心理能力,也要具備較強的體力、精力和意志力。否則,就容易出現(xiàn)打呵欠、吐長氣、坐姿不端等疲勞現(xiàn)象,從而影響面試氣氛。
7定勢心理
指考官以自己的思維慣性來判斷、評價考生的傾向。思維慣性指人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習慣行為。定勢心理往往讓主考官判斷帶上個人色彩,降低評價的客觀性。
8“喧賓奪主”傾向
指主考官角色混淆,以自我為中心,言語過多,由“導演”變成“演員”,占去面試大部分時間。高明的主考官總是用最少的話引起應試者最多的話。因為一個人講得越多,他的優(yōu)缺點暴露得越充分。
9專業(yè)化傾向
指主考官過多使用專業(yè)術語、職業(yè)行話或方言俚語的傾向。這是主考官背離面試要求,主觀隨意的具體表現(xiàn)。專業(yè)化傾向往往讓應試者撲朔迷離,不知所云。
10標準化傾向
指主考官以自己理想標準衡量考生的傾向。表現(xiàn)為主考官標準過嚴,肆意挑剔,求全責備的評價傾向。
二、應試者的心理與心理偏差
在面試過程中,應試者處于一種接受提問與考察,同時又要自我表現(xiàn)的角色。這種角色往往讓應試者出現(xiàn)兩種極端傾向,或者因過于拘謹而表現(xiàn)不足,或者因表現(xiàn)過分而賣弄做作。這兩種傾向都會影響面試成績。應試者的心理與心理偏差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期望過高
有些應試者看社會過于理想化,不能正確估價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常常對自己期望過高。在面試過程中,這類應試者表現(xiàn)出居功自傲、盛氣凌人、目空一切、舍我其誰的態(tài)勢。他們一般個性鮮明,或某方面有專長,或過去多受獎勵。但期望值過高、過于自負的應試者往往事與愿違。克服期望過高的辦法是,有意識地參與社會生活,拉近自己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提高自己的自我評價能力與適應社會的能力。
2求全心理
一方面,應試者希望自己選擇的工作單位待遇高,福利好,工作舒服;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專業(yè)對口,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能得到領導的重用。這種求全心理在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yè)生身上體現(xiàn)得較為明顯。
3趨同心理
指應試者一味迎合、順從主考官的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對考官言聽計從,甚至言行舉止都愿與主考官保持一致。趨同心理的根源在于缺乏應有的個性品質。如缺乏自信、盲從模仿、無主見等。
4表現(xiàn)心理
指應試者主動展示自我的傾向。表現(xiàn)心理強的應試者可能主動與考官握手,回答問題時可能搶每件事,自我表白,言語過多等。應試者的適度表現(xiàn)是正常的,但過分表現(xiàn)就可能給主考官留下相反的印象。此類應試者多屬外向型性格。
5負重心理
指應試者因對面試期望過高而產生的心理負擔過重的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心理壓力大,急躁、焦慮、思想不集中,甚至出現(xiàn)暈場現(xiàn)象。
6戒備心理
指應試者與主考官之間因彼此陌生而出現(xiàn)的心理上的距離感,具體表現(xiàn)為應試者過于拘謹、防范、疏遠、不愿說心里話等。
7掩飾心理
指應試者企圖掩蓋自身缺陷的傾向。表現(xiàn)在回答問題上,支吾搪塞、答非所問;表現(xiàn)在言行舉止上,神色不安,抓耳撓腮,避開主考官視線等。此類應試者或者虛榮心較強,或者有明顯的缺陷和弱點。
8懷疑心理
指應試者對面試過于敏感和多慮傾向。表現(xiàn)為對考官的警惕性,對面試過程的敷衍態(tài)度以及對面試得分過于關注。其原因主要是對面試本身的公正性持懷疑態(tài)度,或是個性原因,如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性格內向,顧慮多多等。
9完善心理
一個全國性的大公司的老板說,他之所以拒絕考慮一個在各方面都合格的面試者,是因為此君在儀表方面太注重裝飾細節(jié)。
“我承認,良好的修飾是必要的”,老板解釋說,“但是,這個伙計的儀表完美得令人望而生畏。他的衣著是完美的,他的頭發(fā)是完美的,他的指甲是完美的,連他的牙齒也完美無缺。他簡直是塑造的。我可不希望如此。沒有人是完美的。”
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即意味著永遠的自我否定者,因為他永遠達不到他為自己所定的任何一個目標;絕對的完美主義者亦意味著不知輕重、不分主次,他會強迫自己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做著過分的不必要的停留。
一般的完美主義者只是希望別人把他看成是一個無可挑剔的人。他認為,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人老板發(fā)現(xiàn)了不完美之處,自己就會坐失良機。于是,他平時不輕易講話,開會時坐在后排,盡可能地不引人注意,惟恐人他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
面試前,完美主義者最愿干的,是自己給自己制造數(shù)不清的想像中的心理壓力;面試中,完美主義者會盡量地掩飾、遮蓋自己的不足之處,然而,卻忽略了面試的根本目的——全面而準確地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缺點必然是越抹越黑,一個人的優(yōu)點則是越擦越亮。
10恐懼心理
(1)面試恐懼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有:
第一,陌生恐懼。一見陌生人便臉紅、緊張、說不出話,感到渾身不自在,這便是陌生恐懼。其實,別人在你的眼里是陌生的,你在別人眼里也是陌生的,所以大可不必恐懼。
第二,群體恐懼。當你去某單位人事部門應聘,而辦公室里有許多人時,你發(fā)覺眾人的目光都在投向你,便會感到一陣緊張,很不自在。因為對方是一群人,而你是單獨一人,自然而然就產生一種群體恐懼。這時,就應該這樣想:我是來應聘的,而我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都不錯,正是他們理想的人選。
第三,高位恐懼。當去某單位應聘時,面試的主持人如果是高級領導干部,則往往會被他們的赫赫名聲嚇倒,一見面就會莫名其妙地緊張和不安,這就是高位恐懼。其實,應當這樣想:對方地位高,名聲大,但他們不是神,地位和頭銜不過像一個人的衣帽罷了,從人格上說,人人都是平衡的。這樣便會增加自己的勇氣,建立與對方平等的新關系,使面試順利進行。
(2)消除恐懼的方法:
第一,應聘面試時的服裝,已不是件普通的衣服,同時也是一件保護心靈的外套。穿上相應檔次的服裝,提高自信心。適當提高服裝檔次,穿得整潔大方,與對方建立起平等關系,就不會膽怯了。要是穿得太隨便,看著對方西裝革履,自感相形見絀,就會信心不足,站在別人面前,心理上就已比別人低了一等。
第二,公開說出自己的緊張,讓對方幫你放松。當面對眾人或陌生人感到緊張時,不妨干脆說出自己的感受,自嘲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使自己輕松起來。
第三,親切有神地與對方進行目光交流,消除緊張情緒。應聘者在與招聘者會見時,要盡量建立平等的關系,當覺得心理害怕,很可能會被對方壓倒時,鼓起勇氣,抬起頭來注視對方,用親切有神的目光與對方交流,會消除緊張情緒。
第四,發(fā)現(xiàn)對方的弱點,減輕心理壓力。如果感到心理上有壓力,面試時不妨仔細觀察對方的儀容、服裝以及談吐等,借以發(fā)現(xiàn)對方的缺點,這時就會產生一種寬松感,自覺不自覺地增強了自己的勇氣,建立起與對方平等的新關系,這樣就自如得多了。
第五,深呼吸能使你增添勇氣。如果在步入面試大門之前,認真做幾次深呼吸,心情肯定會平靜得多,使勇氣倍增。與陌生人第一次會面,特別是在關系應聘成敗的面試時,心理膽怯、情緒緊張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把拳頭握緊、放松,反復幾次,也有助于情緒的安定。
11自卑心理
自卑感往往產生在自我表現(xiàn)的過程中,要克服自卑感還必須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專家們建議,自卑感強的人,不妨多做些把握較大的事情,因為任何成功都會增加人的自信,循序漸進地鍛煉自己的自我表現(xiàn)能力,是克服自卑的根本途徑。比如學會如何平靜地與人交談、如何接近陌生人、如何同別人握手寒暄、如何進行開場白、如何使談話繼續(xù)和終止等。
參加面試的人都有或強或弱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他們會較多地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未來的發(fā)展,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某些缺點,特別是求職面試過程中受到挫折后,為了維護自尊心,就會在面試中采取退避三舍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一種自卑的傾向。
如果你在求職面試過程中感到信心不足,在日常交往活動中不妨試著從以下幾方面來強化自己的自信心,為成功的面試做準備。
第一,在陌生人面前,你不了解對方,但對方也不了解你,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有利條件,不可妄自菲薄。
第二,保持與對方談話中的沉默間隔,不要急不可待。這樣會使你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也使對方感到你是一位充滿自信的人。
第三,如果對方聲音超過你,你可以突然把聲音變輕,這種音量差會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使對方更想細心地聽你說。
第四,盯住對方的眼睛講話,如果對方回避你的目光,說明你比他堅強。
第五,經常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人各有長短,都存在著有求于人和被人所求的可能,不能因為有求于別人就感到自己低人一頭,也不能因為被人所求而趾高氣揚。
一般說來,缺乏自信的人,多是性格內向、勤于反思而又敏感多疑的人。他們的自尊心很強,但不懂得如何積極地獲取自尊,而是采取消極退避的方式以保護自尊。正是為了追求一種不使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安全感,為了不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于是不敢坦率地介紹自己,不敢大膽地推銷自己。他們惟恐別人瞧不起自己,實際上正是由于自己低估了自己,而別人對他們的輕視態(tài)度,常常是由于他們自己的自卑和退避所造成的。在面試過程中,有的求職者也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可又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仿佛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公眾面前演出,所以只要置身于陌生人面前,便會產生不知所措的驚慌。有的人會出現(xiàn)臉紅、低頭、干笑、出冷汗等笨拙的動作,有的人還會出現(xiàn)喉頭顫抖、發(fā)音吐字不清,甚至嗓子突然失音、全身發(fā)軟等現(xiàn)象。這些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往往給對方缺乏生氣、能力低下、適應性差的感覺,從而導致面試失敗。
我們提倡積極的心理補償,具體說來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是以勤補拙。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就下工夫去彌補。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換取你所希望的一切。古演說家德穆斯芬幼年時口才平平,而且有些口吃,第一次登臺演說就被喝了倒彩。面對挫折,他毫不氣餒,而且立志成為雄辯家。他面對大海,口含石子,反復練習,經過以后的多次實踐,他終于成為聞名遐邇的演說雄才。二是揚長避短。人的缺陷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于愿不愿意改變。只要下決心,講究科學的方法,選擇合適自己的奮斗目標,自卑的人會逐漸變成自信的人。在成才的道路上,“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我們閱讀許多偉人的傳記,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人的優(yōu)秀品格和一生的輝煌成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其個人缺陷促成的。像亞歷山大大帝和拿破侖是因為生來身材矮小,而立志在軍事上獲得成就的;蘇格拉底和伏爾泰是因為自慚形*,而在思想上痛下工夫,結果在哲學領域大放光芒;張海迪的成功也是她思想上的堅強彌補了她身體的缺陷。
自卑感較強的人往往多愁善感、自慚形*,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為了不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實行自我封閉,不愿同別人進行較多的接觸和交往。馬克思十分贊賞一句格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為自己跪著?!鼻舐氄卟环琳酒饋碓囋?,一定能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一定比別人矮一截。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的,自己經過努力一樣能做到。求職者怯場心理的表現(xiàn)場合是廣泛的,但是最嚴重、最普遍的怯場是面試怯場。它不但會影響面試成績,還會損害人的心理健康,這種情況在女性中間表現(xiàn)更為普遍。自卑是人性格上一種較為嚴重的缺陷,指個人由于某種生理或心理的缺陷而產生的輕視自己的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憂郁、悲觀和孤僻。越比就越沒信心,自卑感也就更強。
自卑感較強的人一般都無法順利地通過面試這一關口。在面試過程中,這類人往往會將自己與主考人員在各方面進行對比,尤其是習慣于拿自己的短處同對方的長處比。其實,他也希望能夠給主考人員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卻又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于是導致在面試中出現(xiàn)種種窘態(tài)和難堪,如臉紅、出冷汗、喉頭戰(zhàn)栗、發(fā)音吐字不清等。在這種情況下,應試者的起初水平是無法發(fā)揮出來的。女性在重大面試場合獲得的成績往往低于她們的實際水平,低于她們在平時學習中所取得的成績。
12怯場心理
運動員可能是面臨很強的競爭對手而怯場,歌唱演員可能是由于不適應新的演出環(huán)境而怯場,學生可能是由于缺乏經驗,害怕失敗而怯場。凡此種種,原因是千差萬別的。從現(xiàn)象上看,怯場往往是不適應、擔心、害怕的結果。在不同的場合下,怯場的原因很不一致。下面就求職者的面試怯場,探究產生怯場心理的個人身心原因,以便幫助求職者對癥下藥。
第一,評價能力。面試焦慮與個人的認識能力息息相關。如果求職者把面試視為關系自己終身前途的奮力一搏,一旦失敗,什么前途、理想、榮譽、幸福都將付諸東流,抱有這樣認識的,其面試焦慮水平必然很高。其實,這種認識評價是不全面的。
第二,成熟程度。伴隨著年齡增長,焦慮水平顯著上升。特別是求職者,由于已踏入人生“十字路口”,能充分意識到面試成績對求職的影響,因此,焦慮水平顯著升高。不同年齡階段的求職者,在面試時焦慮水平高低有別,它體現(xiàn)著生理成熟對個體考慮焦慮水平的影響。
第三,應試技能。訓練有素的求職者,對題型、解題思路、答題要點、答題要求等問題心中有數(shù),加之知識儲備較多,這樣,在考場上就會得心應手、處之泰然,分清輕重緩急,進然有序地回答問題。而平時缺乏訓練,沒有很好掌握基本應試技能的人,在面試臨場時極易產生慌亂現(xiàn)象,以致白白浪費寶貴時間,而時間不夠用時,又更為緊張。這說明應試技能也是影響求職者焦慮水平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在我國,考試怯場的治療問題也開始受到重視。楊立能、孫仲賢應用皮溫反饋、肌電反弛、皮溫反饋加松弛、肌電反饋加松弛等方法,對上海市區(qū)四所重點中學的48名高三應屆畢業(yè)生進行了解除考試焦慮的心理訓練。訓練結果表明,他們采用的方法對解除考試焦慮有明顯的效果。鄭日昌編制的放松訓練磁帶結合認知療法治療考試焦慮患者,也有一定效果。在這里,我們提出一些有效易行的建議,正確地看待面試,即使面試失敗“榜上無名”,但“腳下有路”。
第一,面試時略提早到場,在場外安靜地休息,放松自己。
第二,努力形成考前的良好競技狀態(tài),保證必要的運動、休息、文化娛樂時間。
第三,掌握正確的應試方法,熟悉不同題型的要求和回答技巧。
第四,倘若在面試過程中怯場,是轉移注意力。可以數(shù)數(shù),可以背英語字母表,也可以深呼吸,凡此種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緩解已出現(xiàn)的怯場現(xiàn)象。
怯場心理是指在面試臨場條件下心情過分緊張和焦慮,導致感覺的敏銳性下降,知識、技能的回憶受阻,注意力集中不起來,影響自己原有能力發(fā)揮的心理現(xiàn)象。
13羞怯心理
每個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羞怯心理,只是那些性格較內向、平時不太喜歡社交的人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但是,較強的羞怯心理往往會對一個人的事業(yè)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羞怯心理的支配之下,由于心情緊張的緣故,個人呈現(xiàn)出極不自然的面部表情或姿態(tài),說話不能平穩(wěn)地進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自身真實水平的發(fā)揮。
對于需要參加面試的人來說,事先有意識地加強社交方面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在面試中,羞怯心理較強的應試者往往比較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量使之符合以前所學的各種規(guī)范和要求,目的是為了給主考人員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羞怯心理產生的實質原因在于信心不足。其中包括對于自身的外部形象、內在的素質及能力缺乏自信,而這又導致優(yōu)柔寡斷的個性。但由于過分專注于自身舉止與言語的選擇與表現(xiàn),無法集中精力解答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能力的正常發(fā)揮。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表現(xiàn)沒有達到預期要求,考生便會產生一種自責心理,與之相伴隨的是心情更趨緊張,由此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最后考生只能帶著諸多遺憾而離開考場。
14迎合心理
迎合心理,也稱逢迎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特別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視為高于一切。在和別人打交道時,一味企求得到別人的好感,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原則,輕易改變自身的觀點,惟恐招致對方的不滿。這種人由于對自己沒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而客觀的評價,因而易于使自己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
具有較強逢迎心理的人往往極力在各種場合為自己塑造一個人見人愛的形象。但是,他們的資本不是自身的真才實學及良好的儀表風度,而是逢迎的表情和語言。這種人在面試中常常會不失時機地向主考人員恭維幾句,在回答問題時也往往順著主考人員的弦外之音而進行。希望以此來博得考官的好評。事實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做法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它非但不能得到主考人員的“恩寵”,而且還會減損他們對于應試者真實素質的評價,因而是不可取的。
15緊張心理
緊張心理往往表現(xiàn)為應試者在面試前出現(xiàn)的一些局促不安的狀態(tài),或對面試的可信度發(fā)生猜疑,或冥思苦想對策,或焦急不安地到處打聽,嚴重者會導致失眠。
幾乎95%以上的畢業(yè)生在接受調查時都承認自己在面試時精神緊張,它是畢業(yè)生面試時需要戰(zhàn)勝的的敵人。陌生的環(huán)境,被陌生的人提問,事關自己今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前途,畢業(yè)生不可能不緊張,適當?shù)木o張可以促使畢業(yè)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投入面試。但若緊張過了頭,則對面試有害,使應試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將事先準備的內容忘得干干凈凈,頭腦一片空白。這里,提供幾種克服緊張的方法:
(1)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預計到自己臨場可能很緊張,應事先請有關教師或同學充當主試人,舉辦模擬面試,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增強自己克服緊張的自信心。
(2)應反復告誡自己,不要把一次面試的得失看得太重要,應該明白,自己緊張,你的競爭對手也不輕松,也有可能出差錯,甚至可能不如你。同等條件下,克服了緊張,大方、鎮(zhèn)定、從容地回答每個提問,就會取得勝利。
(3)不要急著回答問題。主試人問完問題后,應試人可以考慮五至十秒鐘后再作回答。在回答時,要注意不可語速太快,太快容易使思維與表達脫節(jié),快了也易表達不清。而你一旦意識到這些情況,會更緊張,結果導致面試難以取得應用的效果。所以切記,面試從頭至尾聲,講話不急不慢,邏輯嚴密,條理清楚,讓人信服。
16僥幸心理
心存僥幸的應試者在面試前一般不做太充分的應考準備,卻常常是只作一些猜題押寶工作,聊以自慰。這顯然是很難獲得好成績的。有些應試者總是寄希望于僥幸取勝,或希望能抽到好題,或寄希望于考官的網開一面等等。由于面試,特別是面談法面試的題目帶有較大的偶然性,面試也不像筆試那樣有統(tǒng)編教材以做應考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