啡友D說日前在某大酒樓飲茶,見鄰桌有青年夫婦和大概是他們在外國結(jié)識的老太太一起飲茶。老太太對操作筷子很感興趣,在那里學(xué)用chopsticks夾蝦餃。啡友D說他有個美國朋友,曾花了一些時間學(xué)習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每有機會就要表演一下,還說用筷子是一種藝術(shù),是古老的中國文化的表現(xiàn)。
中國人吃飯用筷子,洋人進餐用刀叉。其實洋人從前沒有knife and fork,用的是木片削成的叉。這種木叉從意大利經(jīng)伊斯坦堡傳到英國,是兩刺的肉叉(two-pronged fork)。在此之前,人們吃肉用手,因此改用肉叉有人說是“對賜人五指之神的侮辱?!?BR> 筷子又作箸,據(jù)說由于箸與住同音。住有停止之意。航船忌停,江蘇一帶行船的人們改稱箸為“筷兒”。筷音同快,不住而快,一帆風順矣。啡友C說日語中筷作箸,但讀作hashi,和作橋解的hashi相同,似乎和行船有點關(guān)系。日諺有“只會拿著筷子吃”指“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中餐桌上每人有一份箸匙(zhuchi),一雙筷子一把湯匙,沒有knife and fork那么殺氣騰騰,啡友C說其文明之象征乎?
中國人吃飯用筷子,洋人進餐用刀叉。其實洋人從前沒有knife and fork,用的是木片削成的叉。這種木叉從意大利經(jīng)伊斯坦堡傳到英國,是兩刺的肉叉(two-pronged fork)。在此之前,人們吃肉用手,因此改用肉叉有人說是“對賜人五指之神的侮辱?!?BR> 筷子又作箸,據(jù)說由于箸與住同音。住有停止之意。航船忌停,江蘇一帶行船的人們改稱箸為“筷兒”。筷音同快,不住而快,一帆風順矣。啡友C說日語中筷作箸,但讀作hashi,和作橋解的hashi相同,似乎和行船有點關(guān)系。日諺有“只會拿著筷子吃”指“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中餐桌上每人有一份箸匙(zhuchi),一雙筷子一把湯匙,沒有knife and fork那么殺氣騰騰,啡友C說其文明之象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