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總結,尤其是月度、年終總結,幾乎是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做的事情。尤其是歲月交替之時,不但自己要總結一個月或一年來的得與失,還要依據(jù)每一位下屬的總結來評定各自的績效。管理者似乎都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總結內容的范疇與條款規(guī)定得越細,就越便于上級管理者對其進行績效的評估。也就是說,總結內容越詳實、越規(guī)范,績效考核就越科學。
國際上最的從事人力資源方面咨詢的公司老總(當然是中國區(qū)的),他最得意的就是他們公司有整套的人力資源的評估系統(tǒng)。我曾見識過其中有關“領導力分析的評估系統(tǒng)”,怎么說呢?“浩瀚”、“龐大”、“精細”、“詳實”……用這樣的詞匯來描述我剛見到這個系統(tǒng)時的感受一點都不為過,在大量的預設的圖表與評估題目面前,“領導力”不再是“可感知”的東西,而是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可以評估的措施。
在驚佩之余,我也不禁產(chǎn)生了一些疑惑,我們的管理真的需要“精細量化”到如此地步嗎?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工具,管理的本質依然是“提高人們的勞動生產(chǎn)率”,寫總結也好,績效評估也罷,不同樣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嗎?我們?yōu)槭裁匆獮榱斯芾碚咚^的“評估科學化”而讓我們的管理者與員工一起在公司設計的量化迷宮中遨游呢?在知識經(jīng)濟到來的時候,如果我們還是用“秒表”思維來管理、評價知識員工,是不是同樣會落伍了呢?
我在外企有位朋友,在我看來他一直是“科學管理”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的樂趣就是把他部門里的人員依照規(guī)范進行安排與評價。然而他最近跟我說,他越來越覺得人力資源部門發(fā)給他們的總結表和評估表是對工作激情的一種“扼殺”——
“你想啊,一年來有這么多的想法與感受都不能在總結里有所體現(xiàn),這不是扼殺又是什么?在一切都被規(guī)劃好的評價系統(tǒng)中,我又能如何發(fā)現(xiàn)并鼓勵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呢?我們的評價體系難道僅僅是為了鼓勵、犒賞‘過去的功勞’和彌補‘過去的失誤’嗎?為什么我們不能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中有‘未來’的視角呢?”
他的話鼓動著我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我要求我的屬下除了最基本的工作量考核與質量評定之外,就給我一張A4紙,事先不設定內容和寫作規(guī)范,只要求他們寫出自己一個月來的真實想法。
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有人把這個月基礎工作量又寫了一遍,其他的什么也沒說;
在這張A4紙中,我看到了兩類人,一類是“只干活,沒想法”的人,一類是“有想法,但不說”的人。對待前者,要告訴他們“沒有想法地干活是干不出什么活兒的”;對待后者,要告訴自己“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建一種文化,一種能讓所有人都能暢所欲言的企業(yè)文化”。
國際上最的從事人力資源方面咨詢的公司老總(當然是中國區(qū)的),他最得意的就是他們公司有整套的人力資源的評估系統(tǒng)。我曾見識過其中有關“領導力分析的評估系統(tǒng)”,怎么說呢?“浩瀚”、“龐大”、“精細”、“詳實”……用這樣的詞匯來描述我剛見到這個系統(tǒng)時的感受一點都不為過,在大量的預設的圖表與評估題目面前,“領導力”不再是“可感知”的東西,而是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可以評估的措施。
在驚佩之余,我也不禁產(chǎn)生了一些疑惑,我們的管理真的需要“精細量化”到如此地步嗎?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工具,管理的本質依然是“提高人們的勞動生產(chǎn)率”,寫總結也好,績效評估也罷,不同樣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嗎?我們?yōu)槭裁匆獮榱斯芾碚咚^的“評估科學化”而讓我們的管理者與員工一起在公司設計的量化迷宮中遨游呢?在知識經(jīng)濟到來的時候,如果我們還是用“秒表”思維來管理、評價知識員工,是不是同樣會落伍了呢?
我在外企有位朋友,在我看來他一直是“科學管理”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的樂趣就是把他部門里的人員依照規(guī)范進行安排與評價。然而他最近跟我說,他越來越覺得人力資源部門發(fā)給他們的總結表和評估表是對工作激情的一種“扼殺”——
“你想啊,一年來有這么多的想法與感受都不能在總結里有所體現(xiàn),這不是扼殺又是什么?在一切都被規(guī)劃好的評價系統(tǒng)中,我又能如何發(fā)現(xiàn)并鼓勵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呢?我們的評價體系難道僅僅是為了鼓勵、犒賞‘過去的功勞’和彌補‘過去的失誤’嗎?為什么我們不能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中有‘未來’的視角呢?”
他的話鼓動著我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我要求我的屬下除了最基本的工作量考核與質量評定之外,就給我一張A4紙,事先不設定內容和寫作規(guī)范,只要求他們寫出自己一個月來的真實想法。
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有人把這個月基礎工作量又寫了一遍,其他的什么也沒說;
在這張A4紙中,我看到了兩類人,一類是“只干活,沒想法”的人,一類是“有想法,但不說”的人。對待前者,要告訴他們“沒有想法地干活是干不出什么活兒的”;對待后者,要告訴自己“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建一種文化,一種能讓所有人都能暢所欲言的企業(y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