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內有不少軟件企業(yè)通過了ISO或CMM(I)的資質認證,但有不少企業(yè)卻很少或沒有看到資質認證給公司軟件質量改進帶來的明顯效果,原因何在?有些企業(yè)領導懷疑ISO或CMM(I)等質量體系對中國企業(yè)的適用性,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和應用好這些質量管理體系的精髓。
本文總結作者數年來從事軟件質量改進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歸納成軟件質量改進的“六要六不要”,一方面作為對前述問題的進一步闡釋,另一方面也期望能給廣大正在和將要從事軟件質量改進的同仁提供參考。
正文:
為了提高企業(yè)競爭力,不少軟件企業(yè)為通過ISO或CMM(I)資質認證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有為數不少的企業(yè)卻很少或沒有看到這些資質認證給公司軟件質量改進帶來的明顯效果,原因何在?
有些人說是ISO或CMM(I)等質量體系不適合中國國情,有些人說是中國的軟件企業(yè)太急功近利。原因究竟是什么?
以下總結作者數年來從事軟件質量改進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歸納成軟件質量改進的“六要六不要”,一方面作為對上述問題的解答,另一方面也期望能給廣大正在和將要從事軟件質量改進的同仁提供參考。
(一) 要重視效果,不要徒有虛名
國內有一些軟件企業(yè),認證動機不純,有些企業(yè)為競標資質而認證,有些企業(yè)為獲得政府資助而認證,不一而足。這樣的企業(yè),為認證而認證,徒有虛名,工作沒有實際做到位,一旦拿到證書,則萬事大吉,因此注定享受不到認證帶來的真正價值。
其實這種做法也許能“靈念”一時,但最終無疑是害了自己,因為徒有虛名而沒有實際功底的企業(yè)是一定不會得到客戶長期“青睞”的,而失去客戶則意味著失去一切。
軟件質量改進,一定要關注效果,過分追求認證無異于緣木求魚。因此,我們說,進行軟件質量改進的企業(yè)務必“頭腦清醒”,一定“要重視效果,不要徒有虛名”。
(二) 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
有些企業(yè),一年(甚至更短時間)通過一個級別的認證,咋一看軟件質量改進成績斐然,其實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因為軟件質量改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朝一夕,那些每年(甚至更短時間)拿到一個CMM(I)級別認證的企業(yè),我敢說絕大部分是名不副實的(因為通過認證是一回事,實際能力是另一回事)。我親眼見過一些通過CMM(I)4級甚至是5級的企業(yè),項目管理的實際能力甚至還達不到3級的要求。
其實軟件質量改進是有其客觀規(guī)律的,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而一味追求高級別的認證往往欲速則不達。
另外,有些企業(yè)雖然沒有在證書上一味追求高級別,但往往過分要求軟件質量改進的實際效果在短時間內上新臺階而不是按實際可行的計劃循序漸進地練“內功”,這種做法也是極具危害性的。因為這種做不但會導致大家疲于奔命,而且往往達不到所要求的結果而使大家心灰意冷,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因此,理性地對待資質認證和質量改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于一些內部管理基礎差或以工程項目為主營業(yè)務(因為這樣的企業(yè)軟件質量的改進不但受公司內部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在較大程度上受客戶因素的影響)的企業(yè)更應如此。
國內有不少軟件企業(yè)通過了ISO或CMM(I)的資質認證,但有不少企業(yè)卻很少或沒有看到資質認證給公司軟件質量改進帶來的明顯效果,原因何在?有些企業(yè)領導懷疑ISO或CMM(I)等質量體系對中國企業(yè)的適用性,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和應用好這些質量管理體系的精髓。
本文總結作者數年來從事軟件質量改進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歸納成軟件質量改進的“六要六不要”,一方面作為對前述問題的進一步闡釋,另一方面也期望能給廣大正在和將要從事軟件質量改進的同仁提供參考。
正文:
為了提高企業(yè)競爭力,不少軟件企業(yè)為通過ISO或CMM(I)資質認證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有為數不少的企業(yè)卻很少或沒有看到這些資質認證給公司軟件質量改進帶來的明顯效果,原因何在?
有些人說是ISO或CMM(I)等質量體系不適合中國國情,有些人說是中國的軟件企業(yè)太急功近利。原因究竟是什么?
以下總結作者數年來從事軟件質量改進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歸納成軟件質量改進的“六要六不要”,一方面作為對上述問題的解答,另一方面也期望能給廣大正在和將要從事軟件質量改進的同仁提供參考。
(一) 要重視效果,不要徒有虛名
國內有一些軟件企業(yè),認證動機不純,有些企業(yè)為競標資質而認證,有些企業(yè)為獲得政府資助而認證,不一而足。這樣的企業(yè),為認證而認證,徒有虛名,工作沒有實際做到位,一旦拿到證書,則萬事大吉,因此注定享受不到認證帶來的真正價值。
其實這種做法也許能“靈念”一時,但最終無疑是害了自己,因為徒有虛名而沒有實際功底的企業(yè)是一定不會得到客戶長期“青睞”的,而失去客戶則意味著失去一切。
軟件質量改進,一定要關注效果,過分追求認證無異于緣木求魚。因此,我們說,進行軟件質量改進的企業(yè)務必“頭腦清醒”,一定“要重視效果,不要徒有虛名”。
(二) 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
有些企業(yè),一年(甚至更短時間)通過一個級別的認證,咋一看軟件質量改進成績斐然,其實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因為軟件質量改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朝一夕,那些每年(甚至更短時間)拿到一個CMM(I)級別認證的企業(yè),我敢說絕大部分是名不副實的(因為通過認證是一回事,實際能力是另一回事)。我親眼見過一些通過CMM(I)4級甚至是5級的企業(yè),項目管理的實際能力甚至還達不到3級的要求。
其實軟件質量改進是有其客觀規(guī)律的,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而一味追求高級別的認證往往欲速則不達。
另外,有些企業(yè)雖然沒有在證書上一味追求高級別,但往往過分要求軟件質量改進的實際效果在短時間內上新臺階而不是按實際可行的計劃循序漸進地練“內功”,這種做法也是極具危害性的。因為這種做不但會導致大家疲于奔命,而且往往達不到所要求的結果而使大家心灰意冷,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因此,理性地對待資質認證和質量改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于一些內部管理基礎差或以工程項目為主營業(yè)務(因為這樣的企業(yè)軟件質量的改進不但受公司內部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在較大程度上受客戶因素的影響)的企業(yè)更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