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文素材”(一)

字號:

1、畫家的感慨
    從前,有一位畫家相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并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標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fā)現(xiàn)整個畫面都涂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展出??蛇@,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fā)現(xiàn)畫面又被涂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贊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一個奧妙,那說是,我們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丑惡的東西,中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BR>    2、鯨魚的高度
    假如你看到體重達8600公斤的大鯨魚躍過水面6.6米,并為你表演各種動作,我想你一定會發(fā)出驚嘆,將這視為奇跡。而確實有這么一只創(chuàng)造奇跡的鯨魚。
    這只鯨魚的訓練師向外界披露了訓練的奧秘:在開始時,他們先把繩子放在水面下,使鯨魚不得從繩子上方通過,鯨魚每次經(jīng)過繩子上方就會得到獎勵,它會得到魚吃,會有人拍拍它并和它玩,訓練師以此對這只鯨魚表示鼓勵。當鯨魚從繩子上方通過的次數(shù)逐漸多于從下方經(jīng)過的次數(shù)時,訓練師就會把繩子提高,只不過提高的速度必須很慢,不至于讓鯨魚因為過多的失敗而沮喪。
    3、打魚的漁夫
    古代有個漁夫,打魚的技術很高。他有個習慣,就是每次打魚時,都要定下個目標。
    早春時,他聽說墨魚的價格高,他出海就專找墨魚,可他遇到的都是螃蟹,他空手而歸。而回到岸上,發(fā)現(xiàn)螃蟹的價格賣得很火,他十分后悔。
    第二次出海,他專門找螃蟹,可這次碰到的卻都是墨魚,他只認螃蟹,這次又空手歸來。到了家后發(fā)現(xiàn),市場上墨魚的價格賣得好。他又痛苦不堪。
    第三次出海,他發(fā)誓,只要是墨魚、螃蟹,他都要捕,可什么也沒看到,只看到大量的鮫魚。他失望極了,只好空手而歸。就是這次上岸,他看到別人都在大量地出售鮫魚,價格十分可觀。
    4、登山者發(fā)現(xiàn)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帶氧氣瓶的情況下,多次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并且終登上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他的這一壯舉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想不靠氧氣瓶登上6000米以上的峰頂確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終他發(fā)現(xiàn)了無氧登山的奧秘。他說,我認為無氧登山運動大障礙是欲望,因為在山頂上,任何一個小小的雜念都會使你感覺到需要更多的氧氣。作為無氧登山運動員,要想登上峰頂,就必須學會消除雜念,腦子里雜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在空氣極度稀薄的情況下,為了登上峰頂,為了使四肢獲得更多的氧,必須學會拔除一切欲望和雜念。
    5、心底荷花
    “*”期間,作家沈從文陷入非人的境地。他不僅遭到無數(shù)次的批斗,每天還要打掃歷史博物館的廁所。后來,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濘的湖北咸寧接受勞動改造。一代文學巨匠飽受被踐踏的痛楚。
    可沈從文毫不在意,在咸寧時給他的表侄、畫家黃永玉寫信說:“這兒的荷花真好……”
    一句話,竟使那段苦難的日子飄蕩著荷花的芬芳,令人以為多雨泥濘的咸寧是王孫可游的人間仙境。
    6、杰克遜的嚴于守法
    安德魯·杰克遜是美國第七任總統(tǒng)。1814年,美國軍隊與當時的英國侵略軍在新奧爾良地區(qū)展開激戰(zhàn)。當?shù)氐囊晃粓蠹埦庉媽芸诉d的指揮很不滿意,在報紙上說杰克遜“臨陣怕敵”。在戰(zhàn)爭的關鍵時刻,杰克遜擔心這位編輯繼續(xù)發(fā)表類似的文章,渙散軍隊的士氣,于是逮捕和監(jiān)禁了這位編輯,后把接受編輯申訴的多明尼卡法官也一起關了起來。
    沒過多久,杰克遜指揮的“新奧爾良戰(zhàn)役”勝利了。他取消了戒嚴令。被釋放復職的多明尼卡法官卻以“藐視法庭”的罪名發(fā)出傳票,要杰克遜到庭受審。杰克遜放下手頭繁忙的公務,立即出庭接受審判,并根據(jù)法院的判決,繳付了一筆罰款。當他走出法庭時,一群為他抱不平的人圍住了他。他們不能容忍小小法官竟審判贏得戰(zhàn)爭勝利的大英雄。然而杰克遜卻心平氣和地對他們說:“法官的判決是公正的。你們不必為我抱怨這一判決,而且今后也要引以為戒,牢牢記住,不要做違反憲法和法律的事?!?BR>    7、畫得不像
    從前有個畫畫兒的,覺得自己畫得很好,畫什么像什么。有一回,他畫了一張《斗牛圖》:兩頭牛,頭頂頭,犄角對著犄角。他覺得畫得太好了,越看越喜歡,就把這張畫掛在墻上,誰來讓誰看。來人也都說:“畫得真好!”
    大家都在夸這張畫,他家里一個干活的小工,提著水壺進來了。他看見客人正夸這張畫,于是邊笑邊搖頭??腿藗儐査骸澳阈κ裁??”小工說:“這畫好什么呀!”他這么一說,看畫的人瞪大眼睛,看著他,誰也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畫畫兒的人聽了很生氣,搖頭晃腦地說:“你懂什么畫畫兒?”“我是不懂畫畫兒,可是我從小就放牛,我看見過牛打架,我覺得你畫得不對!”“你說說怎么不對?”“牛打架都是夾著尾巴,沒有你畫上這樣把尾巴翹起來的!哎,你來瞧外邊兩頭牛正在打架哪!”
    大伙往窗外一看,草地上兩頭牛正頂哪,牛尾巴果然都夾著,大家轉過頭來再看看這張畫兒,畫兒上的兩頭牛的尾巴都翹得老高。畫畫兒的人臉紅了,不好意思了。
    8、扶一把
    某人坐計程車,路上看見一個因為超速而自己翻覆的摩托車。騎士面孔朝下地躺在路旁,沮沮的鮮血自額角沁出,居然沒有一個經(jīng)過的人去救他。
    “起碼應該把他扶起來,頭朝上,以減低腦里的血壓,否則活不了多久?!彼緳C說。
    某人一路上不斷想司機的話,下車時忍不住地問:“你既然知道,把他扶坐起來,可以救他一命,為什么剛才不停車去做呢?”
    “你既然聽到我這樣說,為什么不叫我停車;自己下去扶呢?”
    扶人一把并不困難,但是多數(shù)的人只會說,不去做,甚至還責怪別人不為。
    9、努爾哈赤惜衣
    清太祖努爾哈赤外出打獵。大雪剛剛停止,他怕草上的浮雪打濕衣服,就扯起衣襟行走。他的侍衛(wèi)私下里悄悄地說:“皇上什么東西沒有呀,怎么還愛惜這一件衣服呢?”清太
    太祖聽到這話,笑著說:“我難道是沒有衣服才愛惜它嗎?我常常把衣服賜給你們。這衣服是讓它遭到雪水打濕,還是讓它鮮亮光潔更好些呢?我親自帶頭講求節(jié)儉,你們正應當好好仿效我的做法呀。”從這以后,八旗的臣民,沒有敢華麗衣服辦事的。
    10、上帝不會給的太多
    一個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他貧窮,無錢租房,借用一家廢棄的車庫作為畫室。夜里常聽到老鼠吱吱的叫聲。一天,疲倦的他抬起頭,看見在昏暗的燈光下有一雙亮晶晶的小眼睛。他沒有想方設法去捕殺這只小精靈,磨難已使他具有藝術家悲天憫物的情懷。他與小老鼠互相信任,甚至建立了友誼。不久畫家離開堪薩斯城,被介紹到好萊塢去制作一部卡通片。然而他再次失敗,窮得身無分文。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在黑暗中苦苦思索,懷疑自己的天賦。突然,他想起了那亮晶晶的小眼睛,靈感就在黑夜里閃現(xiàn)了:全世界兒童所喜愛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這樣誕生了。這位畫家就是美國負盛名的人物之一——沃爾特·迪斯尼。
    上帝給他的并不多,只給他一只老鼠,他抓住了。
    11、差生的哭聲
    當教師的時候,我曾教過一名“差生”,他念了五年書,但一直坐在二年級的板凳上。這名“差生”很自卑,人卻很勤快,每天都爭著做好事,比如掃廁所,幾乎一個人全包了。可同學們對此卻熟視無睹,連老師也提不起表揚他的興趣。
    為了改善課堂上的沉悶氣氛,我常常提出點課本之外的知識考學生——“一根竹子和一根稻草,一重一輕放在水里,哪根先沉下?”這是一道腦筋急轉彎題,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有些難度。學生們頓時像樹上的小麻雀嘰嘰喳喳起來,有的說竹子先沉下,有的說稻草先沉下,更多的則瞪大了眼睛期待地望著我。
    坐在后排的“差生”突然站起來:“老師,我知道答案!”話音剛落,全班同學轟然大笑,“差生”臉紅了。在我再三鼓勵下,他才怯怯地答道:“稻草和竹子都不會沉?!碑斘掖舐曅肌按鸢竿耆_”的那一刻,整個教室寂靜無聲,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差生”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竟然趴在桌子上哭了。人的記憶就是這么奇怪,而今我已經(jīng)離開教學崗位多年,過去這段歲月中留給我的深印象,卻是這個“差生”的嚶嚶哭聲。
    12、唐鏡的異化
    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歡鏡子,他的一句名言便是“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由于他常常把銅鏡當作賜品賜予臣下,這就刺激了制鏡業(yè)的發(fā)展,以至于鏡子的華貴富麗逐漸登峰造極,稍微有點身份的人,都要有“玉匣金鏡”,裝鏡的匣子要用上等玉石制成,匣中的鏡子要鑲金鍍銀甚至鑲嵌珠寶翡翠。后來,唐鏡演變成了一種特有的模式,叫做“金銀平脫”,就是把黃金和白銀打成薄片,然后在上面雕花刻物,造出圖案,再用漆粘貼在銅鏡背面。這種鏡子一拿出來,金光閃閃,煞是好看。據(jù)史書記載,唐中宗還令人為他選了一丈見方的巨鏡,鑄上金花銀葉,可謂富麗堂皇之至。
    鏡子是用來照人的,而一旦強化了鏡子的價值功能,鏡子便會發(fā)生異化,它在很大程度上便成了顯示和炫耀財富與身份的代表。正如同今天許多東西的原本功能也在不斷弱化,而附加在它身上的價值功能日益強化那樣。一本小小的掛歷,也都時髦“24k純金泊打造”;一只手表,若鑲以名貴鉆石,便會身價萬倍;一支萬寶龍大包頭金筆,要價5000元以上,有人兜里插上它,并不是用它寫字,只是要顯示一下貴人的身份。于是,異化的功能,便成了一種有價值的包裝。
    13、走不回來的人
    曾讀過一個貪心人的故事。說是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想要塊地。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走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陽落山了,地主沒有走回來,因為走得太遠,他累死在路上。
    14、看不懂的故事
    教授每天都要給臨睡前的孫子講個故事,但《幼兒畫報》上的一篇叫做《三個獵人》的故事,卻讓教授講不下去了。故事說:
    從前有三個獵人,兩個沒帶槍,一個不會打槍,他們碰到三只兔子,兩只兔子中彈逃走了,一只兔子沒中彈,倒下了。他們提起一只逃走的兔子來到一幢沒門沒窗沒屋頂也沒有墻壁的屋子前,叫出屋主人問:“我們要煮一只逃走的兔子,能否借個鍋?”“我有三個鍋,兩個打碎了,另一個掉了底?!蔽葜魅苏f。三個獵人聽了十分高興:
    太好了,我們就借掉了底的?!彼麄冇玫袅说椎腻?,煮熟了逃走的兔子,美美地吃了個飽。教授琢磨了好幾天,也沒有琢磨出這個故事是啥意思,于是給《家教周刊》寫了封信,指出這篇故事讓人瞠目結舌的邏輯性錯誤:
    中了彈的兔子怎么能逃走,沒中彈的兔子又如何會倒下?獵人如何將逃走的兔子提起煮著吃?沒底的鍋怎么能煮熟逃走的兔子……教授的信刊出后,多家報刊作了轉載,教授也收到了大量的讀者來信。來信當然都是支持教授的觀點,教授深受鼓舞,對幼兒讀物成人看不懂的現(xiàn)象,又一連發(fā)表了多篇批評文章。
    一年以后,教授家里來了位客人。客人與教授一見如故,相談甚洽。談到某重點大學畢業(yè)生因為害怕失去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考上研究生之后卻放棄讀研究生的機會,到縣城儲蓄所去做了儲蓄員;劣跡斑斑、臭名昭著的貪污犯卻做了反貪局局長等現(xiàn)象……談著談著,兩人唏噓不已。不知不覺大半天過去,這時客人突然問教授:“你還記得《三個獵人》的故事嗎?你現(xiàn)在能讀懂《三個獵人》了嗎?”教授愣了愣,默然無語。良久,教授的眼睛突然一亮,“哎喲”一聲,他拍了拍腦袋說:“簡單的真理往往難發(fā)現(xiàn),《三個獵人》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有很多可能的事會成為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卻會成為可能……”
    15、分寸
    清末曾國藩回湖南組建湘軍,先后攻克太平軍幾個重要城市,后攻陷金陵,曾國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這時,曾國藩發(fā)現(xiàn)他的湘軍總數(shù)已經(jīng)達到30萬眾,是一支誰也調不動,只聽命于曾國藩的私人武裝。曾國藩感覺到了顧命大臣功高震主的問題,他開始自削兵權,從而解除了清廷的顧慮,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歷,有不可盡數(shù)的立下絕世功勛的人都沒能逃脫“狡兔死,走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