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職MPAcc語文每周一練(第四周)

字號:

1.下列各句在表達上有歧義的是:
    A.當面不說背后亂說是自由主義的表現(xiàn)。
    B.小張調到報社工作才三天,許多人還不認得。
    C.誰也不會否認,發(fā)展國民經濟需要教育。
    D.在工地上,馬達轟鳴,人來人往,到處是繁忙的景象。
    2.將一組詞語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唤M是:
    即使是一個最簡單、最平常的句子,由于語境不同,也會表達不同的意思。比如“你怎么啦”這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表示________,也可以表示_________,也可以表示_______,還可以表示_______.離開語境,是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意義的。
    A.懷疑 焦急 緊張 激動
    B.擔心 沮喪 害羞 失望
    C.不解 驚奇 關切 責備
    D.詢問 痛苦 驚惶 喜悅
    3.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煤炭、石油、鋼鐵等是發(fā)展工業(yè)所必須的原料。
    B.隨地吐痰不文明,是一種違犯社會公德的行為。
    C.有的城市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經營出租汽車的單位太多,以致供過于求。
    D.他是梨園世家出生,耳濡目染,各種戲路子都熟悉了。
    4.下列各項中對修辭手法所作的說明,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在這里彈琴?!边@里運用了比擬的手法。
    B.“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边@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
    C.“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边@里運用了雙關的手法。
    D.“突然,從海底傳來一聲轟響,右前方的海面上沖起幾十米高的水柱,像寶塔一樣兀立在海面上?!边@里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5.下列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都正確的一組是:
    A.《老殘游記》——劉鶚——明代 《奧賽羅》——莎士比亞——英國
    B.《儒林外史》——吳敬梓——清代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西班牙
    C.《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紅與黑》——莫泊?!▏?BR>    D.《琵琶行》——白居易——唐代 《茶花女》——大仲馬——法國
    語文部分參考答案
    1.B B句既可理解為“小張還不認得許多人”,也可理解為“許多人還不認識小張”。
    2.C “你怎么啦”一般不用于表示“激動”(A)、“害羞”(B)、“喜悅”(D)等。
    3.C A應為“必需”。B應為“違反”。D應為“出身”。
    4.D D“像寶塔一樣……”,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
    5.B A“劉鶚”是“清代”作家。C《紅與黑》的作者是司湯達。D《茶花女》的作者是小仲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