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地震作用
(一)各類建筑結構的地震作用,應按下列原則考慮:
1.一般情況下.可在建筑結構的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考慮水平地震作用進行抗震驗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應全部由該方向的抗側力構件承扣。
2.有斜交抗側力構件的結構,當斜交角度大于15º時.應分別考慮各抗側力構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質(zhì)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的結構.應計入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 其他情況,應允許采用調(diào)整地震作用效應的方法計入扭轉影響。
4.8度和9度的大跨度結構、長懸臂結構,9度時的高層建筑,尚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二)地震作用的大小取決于:
1.地震烈度的大小,烈度增大一度,地震作用增大一倍。
2.建筑結構本身的動力特性(本身的自振周期、阻尼),自振周期越小,地震作用越大,自振周期越大,地震作用越小,阻尼小地震作用大,阻尼大地震作用小。
3.建筑物本身的質(zhì)量,質(zhì)量越大,地震作用越大;質(zhì)量越小,地震作用越小。
(三)在地震作用下,結構抗震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6度時的建筑(建造于Ⅳ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結構
房屋等,應允許不進行截面抗震驗算,但應符合有關的抗震措施要求。
2.6度時建造于Ⅳ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結構(生土房屋和木結構房屋等除外),應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驗算。
(四)對于下表所列各類結構應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變形驗算,其樓層內(nèi) 的彈性層間位移角θe=Δue/h應小于下表的要求。
式中 Δue ——多遇地震作用標準值產(chǎn)生的樓層內(nèi)的彈性層間位移;計算時,除以彎曲變形為主的高層建筑外,可不扣除結構整體彎曲變形;應計入扭轉變形,各作用分項系數(shù)均應采用1.0;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截面剛度可采用彈性剛度;
(一)各類建筑結構的地震作用,應按下列原則考慮:
1.一般情況下.可在建筑結構的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考慮水平地震作用進行抗震驗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應全部由該方向的抗側力構件承扣。
2.有斜交抗側力構件的結構,當斜交角度大于15º時.應分別考慮各抗側力構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質(zhì)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的結構.應計入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 其他情況,應允許采用調(diào)整地震作用效應的方法計入扭轉影響。
4.8度和9度的大跨度結構、長懸臂結構,9度時的高層建筑,尚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二)地震作用的大小取決于:
1.地震烈度的大小,烈度增大一度,地震作用增大一倍。
2.建筑結構本身的動力特性(本身的自振周期、阻尼),自振周期越小,地震作用越大,自振周期越大,地震作用越小,阻尼小地震作用大,阻尼大地震作用小。
3.建筑物本身的質(zhì)量,質(zhì)量越大,地震作用越大;質(zhì)量越小,地震作用越小。
(三)在地震作用下,結構抗震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6度時的建筑(建造于Ⅳ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結構
房屋等,應允許不進行截面抗震驗算,但應符合有關的抗震措施要求。
2.6度時建造于Ⅳ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結構(生土房屋和木結構房屋等除外),應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驗算。
(四)對于下表所列各類結構應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變形驗算,其樓層內(nèi) 的彈性層間位移角θe=Δue/h應小于下表的要求。
式中 Δue ——多遇地震作用標準值產(chǎn)生的樓層內(nèi)的彈性層間位移;計算時,除以彎曲變形為主的高層建筑外,可不扣除結構整體彎曲變形;應計入扭轉變形,各作用分項系數(shù)均應采用1.0;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截面剛度可采用彈性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