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國游學經(jīng)歷

字號:

2月份去了美國一些傳說中的,歸來之后向大家分享一下所見所想,希望對有志于申請美國大學的同志們有一定的幫助。
    2月10日 斯坦福大學 舊金山
    坐了一天的飛機好容易到了這個美國西海岸這個華人為集中的海港城市,我們一幫熱血青年不顧十幾個小時飛行的疲憊,興致沖沖地趕往斯坦福大學。2月的舊金山早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當大巴駛進一個花園般的廣場時,我們才知道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來到了這個美國西部為的學府。汽車停在一處音樂噴泉旁邊,不遠處就是胡佛塔,那位1929年經(jīng)濟危機下臺的可憐總統(tǒng)是這個學校出過的的總統(tǒng)。斯坦福沒鐵欄桿和磚墻的束縛,整個校園像是一個巨大的綠色廣場。綠色的草坪上到處可見不同專業(yè)、膚色和背景的人在一起自在地討論學術。斯坦福是美國中亞裔學生比重高的,到處可見黃皮膚、黑頭發(fā)的學生,甚能時不時聽到幾句親切的中文。但大多數(shù)來自中國的學生都為理工背景,商科比較難申。斯坦福講求建筑和學術的多元化,所有的教學樓都能體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元素。總體而言還是比較簡潔樸實的。學校四處有很多宣傳停戰(zhàn)、女權等思想的招貼海報和手寫標語,一個為反戰(zhàn)NGO工作的學生還拉著我談了半天有關美國副總統(tǒng)切尼的負面新聞,很有意思。后來我們聯(lián)系了一個法學院的教授在一個教室里聊了一個多小時的美國稅制,那位教授很能說,也很有意思,后來才知道他是美國政府的資深顧問。相對于后來去的哈佛、MIT、哥倫比亞來說,斯坦福的自然風光是這幾個學校中好的,也是學術氛圍自由的,對追求生活質量或是浪漫的同學而言,是好的選擇。
    2月12日 麻省理工大學 波士頓
    麻省至今也沒有在我的記憶里留下什么印象,只記得它的外面有一條河,過了河就到了傳說中的MIT。沒有太多的時間像在斯坦福那樣閑逛,因為我們提前約好了一位斯隆商學院的Otto教授給我們講一節(jié)課。美國講求平等和人權,大學的課桌都是一圈一圈的,每一圈距離講臺等距,以保證大家聽課的權力相同。那個教授是專門研究企業(yè)管理和leadership理論的,講了一些很新鮮的東西。我們之后交換了名片,當他看到我名片上AIESEC標志時感到很興奮,說他喜歡這個組織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這使我們隨后的交流就容易了很多,只可惜由于要換名片的人太多,也來不及聊什么,我們也就很快離開了這個學校。
    2月13日 哈佛大學 波士頓
    哈佛是此行主要的目的,因為要趕到那里參加一個以亞洲商業(yè)為主題的商業(yè)年會。此外我們這一代中國學生大多數(shù)人也是伴著這個學校的名聲長大的。記得從前有個叫劉亦婷的女孩去了哈佛,她父母寫的書還成為千千萬萬父母培養(yǎng)孩子的“圣經(jīng)”,可見這個學校的地位。哈佛的一切都顯得那么莊嚴、典雅、學術,數(shù)百年的積淀讓哈佛的一草一木都顯得很特別。哈佛的不同院系彼此離得很遠,一個大學就像一個城市,單單商學院的面積幾乎就能把清華覆蓋住,也著實讓我們感嘆哈佛的氣派。我在商業(yè)年會的會場待了半天,見到了很多政界和商業(yè)界的人,而且每個演講者都特地說幾句跟哈佛套近乎的話,比如自己是多少級校友,或自己何時曾在哈佛進修過云云。下午我自己行動去一些教室旁聽,后來才發(fā)現(xiàn)不僅我一個,還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學校的人趕來哈佛聽課。在哈佛的時候碰到很早以前就認識的上海交大一女孩,小女孩很酷,獨自一個人跑到哈佛自助旅行,聊了一會兒就分開了??傮w而言就我校本科生而言,申請哈佛不應報太大期望,而應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申請一些其它的優(yōu)秀學校,把握更大一些。當然如果你能夠成功進入哈佛,那么你的未來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片坦途了。
    2月16日 哥倫比亞大學 紐約
    一來到哥大的校門口,腦海里只浮現(xiàn)出4個字母―――UIBE。并不是我有意損哥大,傳說中的哥倫比亞大學與我們可愛的UIBE實在是很像。不大的校門,一眼望到頭的直路,擠得緊巴巴的建筑,都讓我想到了遠在大洋彼岸的母校。不過哥大畢竟也是百年,傳媒等專業(yè)世界一流,很多建筑也是別具風格。由于哥大坐落于寸土寸金的紐約,也就沒有哈佛的莊嚴和斯坦福的自然,取而代之的是務實的陳設和布局。如果我們同學能夠去哥大,紐約的區(qū)位優(yōu)勢會讓你較為容易地步入這個全球經(jīng)濟的核心地帶,對就業(yè)和發(fā)展會很好。